•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郭守敬:才华横溢的元朝科学家,证明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镜”命名为“郭守敬望远镜”。这位生于河北邢台的元朝科学家,何以让现代学者传推崇至今呢?兴修水利、精于天文历法的郭守敬据史料记载,郭守敬从小就聪慧过人。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单凭一副拓印的“莲花漏”图,就完...……更多
“南海救103”轮正式投入使用
...获悉,作为中国海上专业救捞力量的新旗舰,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满载排水量19000吨的“南海救103”轮当日正式投入使用。据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海救103”轮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深远海大功率多功...……更多
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需求迫切
...三亚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谢玉洪应邀出席,为中外来宾分享有关海洋油气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思考。谢玉洪在报告中分享了当前全球海上油气工程与装备发展动态、我国海上油气工程与装...……更多
深海“遗珍”首次亮相!揭开历史神秘面纱
新华社海口9月28日电(记者周慧敏)在南海的深邃之处,拥有无数“海底宝藏”。28日,“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一批来自海底1500多米、“沉睡”...……更多
...界级重大考古发现有了新进展!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公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象形执壶、珐华梅瓶、青花人物纹罐……水下考古同科技携手,开启埋藏千余米深海、尘封数百年的“时光宝盒”,一件...……更多
国产猕猴桃有望进入精准设计育种时代
...:农业科技报国产猕猴桃有望进入精准设计育种时代我国科学家在猕猴桃高维生素C、糖酸及抗性性状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为我国猕猴桃进入精准设计育种时代打下了基础扫描二维码阅读原文 作为我国重要的果业...……更多
隐藏的障碍!为何澳大利亚动物无法跨越华莱士线?新研究给出答案
...是海洋隔离了澳大利亚生物向西扩张。其实,这一直就是科学家对华莱士线形成的解释。但奇怪的地方是,亚洲的动物一直在试图跨越这条“分界线”,并向分界线东部的“华莱士群岛” (由马来群岛和印度-澳大利亚群岛组成...……更多
有史以来仅发现280次!东非海域首次捕获巨口鲨,竟以17美元售出
...。从那时起,世界上发现的巨口鲨至今都不到280条,因此科学家们对其知之甚少。巨口鲨听起来跟巨齿鲨好像是亲戚,但两者除了都是鲨鱼,差异是极其巨大的。巨口鲨虽然嘴很大,但却没有锋利的牙齿,而是跟鲸鲨一样,张大...……更多
我国科学家发现鸟类起源并非始于恐龙灭绝,给出全新鸟类进化谱系
...议的科学议题。 而据央视新闻2月19日报道,一个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陆生脊椎动物基因组学研究团队针对现代鸟类的起源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认为鸟类的出现远早于6,5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事件,并通过5,500万年前的地球升...……更多
他“挺”进深海 用温差能发电
...队牵头研发的温差能发电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在南海1900米深海域开展了首次海上试验,成功实现了温差能发电的原理性验证和工程化运行。试验发电总时长4小时47分钟,最大发电功率16.4kW,发电系统累计输出电量57.74千...……更多
绝食整整5年43天,深海怪虫还是把自己耗死了,专家:不是饿死的
...进行了尸检。饿死,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一种死亡原因,但科学家则表示,一号大王具足虫的死亡原因不是饥饿。绝食前,一号大王具足虫长29厘米,体重1040克,绝食5年多死了,体长还是29厘米,体重1060克。也就是说,即使绝食5...……更多
“蛟龙号”成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第14潜
...成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第14潜。至此,该航次国际科学家下潜工作全部结束。本航次共有8位外籍科学家和3位中国香港科学家搭乘“蛟龙号”下潜,下潜区域包括西太平洋6座海山和1个海盆。科考队下潜调查显示,西太平...……更多
罕见!日本发现两只“纯种”中国大鲵,咋回事?可能准备人工繁殖
...还有一些新类型的物种出现,比如在2022年的时候,我国科学家在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纯粹的大鲵野生种群,综合形态学和遗传分化证据,研究人员将其描述为一新种——江西大鲵。所以,这相当于是我国的一个...……更多
豆瓣高分纪录片重磅回归 《地球脉动3》将于10月29日上线
...耗时四年,而这种行为至今还没有科学能够解释。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对此进行分析。 深海拍摄也是《地球脉动III》中极为艰巨的拍摄任务之一。通过深海摄像机、深海遥控潜水器等先进拍摄技术,摄制组冲破波涛汹涌的海浪...……更多
奉献一生  探海听声
...队实施大型深海水声考察30年前,作为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杨士莪与中国水声科研人员乘坐科考船开启了首次由中国科学家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考察,迈出了中国水声界从浅海向深海跨越的第一步。在深海区作...……更多
大海蛇之谜,传说中的巨型海蛇真的存在吗?
...进行展览。就在人们认为这是大海蛇存在的确凿证据时,科学家们通过对“大海蛇”骨骼的研究发现,这些骨骼属于5种不同的动物,其中较大的骨骼来自于龙王鲸,至此,“大海蛇”真相浮出水面。1875年11月,《伦敦新闻画报...……更多
培育植物新品种97个 新增2449种引种物种
...展。揭牌以来先后获评首批国家林草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3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获2023年岭南动植物科学技术一等奖,出版《嘿,你的生活被这些植物改变了》等一批科...……更多
千呼万唤始出来!《南海归墟》空降开播,潘粤明张雨绮领衔探险海底世界之迷
近日,一部备受期待的电视剧《南海归墟》空降开播,引发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讨论和关注。这部作品汇聚了众多实力派演员,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表演艺术,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南海归墟》是根据天下霸唱的同...……更多
AI时政画报 | 深海拓荒
...是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的深度,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深纪录。10909米!作为我国第一台能够到达全球海洋最深处开展科考和作业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2020年...……更多
疑遭猎杀 泰海域发现无头“美人鱼”:只因毫无科学依据的传说
...分布在中国南海水域,但逐渐不见踪影,2022年8月,国际科学家团队宣布儒艮在中国功能性灭绝。【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责任编辑:落木文章内容举报 ……更多
蓄水21年的三峡水库,被誉为鱼类“天堂”,里面的鱼最大有多大?
...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被正式宣布灭绝。从2003年开始,科学家多次调查和研究都均未能发现白鲟的活体存在。如果三峡水库还能有白鲟存在,那它必然就是标题问题的最佳答案,可惜我们实在没办法抱有什么希望。 ……更多
...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开拓二号”首席科学家杨建民介绍,这次海试航程1840多公里。团队在西太平洋多金属结壳与结核海区开展海底行进、矿物开采、布放回收等全系统联调联试。连续5天,“开拓二号”海底...……更多
厦门智造“托起”大国重器
...0到1”的攻坚之路充满艰辛。李辉选对记者说, 中科海锐科学家团队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攻关,突破了空心玻璃微球增强技术、树脂组合物改性技术、固化应力释放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世界领先的自主创新核心技术——软化学...……更多
我国最大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南海救103”投入使用
...30日消息,据央视报道,我国最大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南海救103”今日轮列编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正式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国深远海综合搜救能力的空白。央视指出,“南海救103”能在恶劣海况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开展救援,...……更多
更多科考之行,从这里驶向深海(在现场)
...登高远眺,海南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背靠南山,面向南海,形似新月。这里是我国距离千米水深海域最近的港口,仅为164公里,科考船从出港到抵达深海,仅需半天时间。7月1日,随着海洋石油546科考船顺利停靠在三亚南山...……更多
怎么回事?已宣布灭绝的物种如今频频重现,地球环境在变好?
...鹃作为新物种来看待。而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才被科学家认为这是杜鹃的另一个新品种,并将之命名为枯鲁杜鹃。那么从这里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亚种恐怕不是现在才有的新物种,相反恐怕也是经历了灭绝,因此...……更多
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赓续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谈会与会科学家谈思考、讲进展、聊规划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见习记者 余佳琪 本报记者 黄媛艳 陈彬又到冬季,北方已下起皑皑白雪,...……更多
BBC《地球脉动III》首映口碑获赞,豆瓣开分高达9.7
...耗时四年,而这种行为至今还没有科学能够解释。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对此进行分析。 深海拍摄也是《地球脉动III》中极为艰巨的拍摄任务之一。通过深海摄像机、深海遥控潜水器等先进拍摄技术,摄制组冲破波涛汹涌的海浪...……更多
...开启。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中国莺歌海海域,巨无霸“南海七号”钻井平台稳稳矗立在蔚蓝的深海之中。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更多
我国首套!完全自主可控,可全海域工作
...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航次拖曳作业放缆长度达11000多米,作业水深超4000米,充分验证了国产深海绞车系统的稳定性和作业能力。光电缆绞车系统用于深海...……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
【微纪录片】东方战场的生命堡垒
1939年的中国,硝烟漫过黄河,掠过长江,最终在西南腹地的群山前停下脚步。位于贵阳东南郊的图云关,正悄然迎来一群特殊的“守关人”
2025-08-31 21:34:00
一只水壶一张地图见证抗战烽火岁月 鼓浪屿华侨后裔讲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
年轻时的陈珊轮。雷文铨1940年拍摄于昆明的照片。 陈珊轮的军用水壶。雷文铨1932年绘制的“晋江惠安仙游三县沿海仇货入口地图”
2025-08-30 08:3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1:44:00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京开展
为铭记抗联历史,缅怀抗联先烈,弘扬抗联精神,讲好抗战故事,8月30日上午,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2025-08-30 15:4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开学了,来吉林看看古代的高端文具
又到开学季,学生们是不是开始为新学期准备文具清单了?那么在古代,学子们是不是也一样要为开学准备文具清单呢?说起古代的文物清单
2025-08-30 16:19:00
【图云关·跨越八十年的回响】援华医生后裔重访战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前行 Descend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lief Corps revisited Tuyunguan
“我们为我们的先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百余件抗战实物见证血性抗争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当山一名收藏爱好者收集了百余件与抗战紧密相关的实物
2025-08-30 20:37:00
1955年上映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以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的反“扫荡”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到平原地区牵制日军松井中队
2025-08-29 09:10:00
它们,遭侵占被迫更名;他们,勇战斗不曾屈服
1938年的中山路大中路口。(视觉厦门 供图)1940年,被日本占领的太古码头。(鹭客社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上世纪三十年代末
2025-08-29 09:19:00
大禹文化④丨大禹出身“顶级豪门”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29 10:12:00
玄武湖打造全省首家“诗词文化景区”绵延千年文脉“金陵诗仙馆”讲述李白的金陵往事□通讯员胡凯常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诗仙”李白一生多次造访玄武湖
2025-08-29 1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