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历程中,无数的英才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些所有领一时风骚的人物当中,郭守敬则是较为特别的一个。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再次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2010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望远镜”。这位生于河北邢台的元朝科学家,何以让现代学者传推崇至今呢?
兴修水利、精于天文历法的郭守敬
据史料记载,郭守敬从小就聪慧过人。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单凭一副拓印的“莲花漏”图,就完整复造了这一从北宋年间就失传的计时工具。三十岁的时候,郭守敬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出任掌管各地水利建设的提举诸路河渠,并且很快被任命为副河渠使。
郭守敬在任职河渠使期间,主持了一系列水利建设。在西夏,他疏浚了大小河渠68条,使得近10万公顷的土地得到了灌溉,宁夏回族自治区至今仍建有郭守敬祠堂,以纪念他西夏治水的功绩。而郭守敬在治水方面最为重要的功绩,就是完善了京杭大运河,修筑了直通元大都的“通惠河”。京杭大运河由此才真正实现了沟通南北的作用,而后历经元明清三朝,通惠河都承担了供给京城粮食的重任。
除了兴修水利之外,郭守敬在天文学上也是功勋卓著。为了提高天文历法的精密度,郭守敬研制并改进了十几种天文仪表,其中他所制作的商议,领先西方的同类仪器300多年。在这些仪器的帮助下,他精确地测算出了公历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而这个数值直到近代才最终确立。
主持四海测量,功比开疆
在郭守敬所有的成就中,最令我们后人感到崇敬,莫过于他组织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天文观测行动。
郭守敬认为,元朝疆域辽阔,制作的历法应该适应全国的需求。由此,他以唐朝为例,向忽必烈进言说道,唐朝疆域辽阔,因此在制作历法的时候,特意做了全国范围的测量,现在元朝比唐朝的疆域还要大,理应进行更大规模的测量,以精确历法满足各地的需要。
于是,忽必烈命其组织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测绘行动,又称为“四海测验”。四海测验一共测量了全国27处测绘点,其中最南边的测量队伍则以现在的南海为测绘点,郭守敬本人更是亲自赶赴南海测量。
郭守敬组织的的这次测量,不仅为元朝新历法的制作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说明了南海自秦朝设置南海郡以来,一直就在我国的控制之下。如果南海不是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我们为什么跑这么老远去给别人测量。所以,郭守敬的此次测绘,有力地证明了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管辖范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8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