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11-15 12:56:00 来源: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遵照老人生前“丧事简办、不通知亲友”的嘱咐,子女们准备以最朴素的方式送别了这位一生践行家国信念的老兵,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尽管仪式从简,但段飞的名字与事迹,早已在皖北大地传颂,成为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拼了命也不当亡国奴!”

就在数月前,在龙山镇一座寻常小院里。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段飞老人。他坐在轮椅上,提起抗战往事仍眼里放光、声音洪亮。那句“日本鬼子想叫我们中国人当亡国奴,中国人就要反抗!”的呐喊,仿佛将时光拉回烽火连天的1938年。

那一年,16岁的段飞还是涡阳一名中农家庭的学子。课堂上,教书先生痛诉日寇暴行:“烧杀奸淫,亡我中华!”少年段飞听得血脉偾张,与同窗张兴祥、张国繁一拍即合:“当兵,打鬼子去!”三人一路向西北寻觅,徒步数日踏入河南境内,终于找到一支“抗日的队伍”——后来才知道,那是彭雪枫将军领导的新四军抗日游击队。

“百十号人藏在村里,和百姓亲如一家!”段飞回忆初见部队时的场景,“我暗下决心,跟着他们,多杀鬼子!”这一跟,就是十余年烽火征程。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段飞讲述当年“打鬼子”的战斗经历。(段飞生前照片)

“抬猪一样捆鬼子”的游击岁月

“鬼子有飞机大炮坦克,我们只有破枪土炮,凭什么赢?”段飞曾自问自答,“凭老百姓把我们看得比命金贵!”

他曾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高粱地战斗:几名日军被新四军围困,双方展开白刃战。拼杀中,4名日军被击毙3人,段飞与战友用绑腿带捆住剩余一名俘虏,拿扁担“像抬猪一样”押回部队,成功获取情报。

胜利的代价是鲜血。战斗中,段飞的右臂被刺刀扎穿,鲜血浸透军装。儿子段超轻轻撩起父亲衣袖,手臂上碗口大的伤疤依然触目惊心。“身上4处重伤,手臂被子弹打穿,耳膜被炮火震裂,牙齿脱落……”段超说,父亲牙齿、耳膜被炮火震脱落了,靠家人写字来‘翻译’别人问话。

老人生前爱看抗战影视。每当提起战友牺牲,他总会捶着轮椅哽咽,“如果当年有现在这些飞机大炮,兄弟们不会走那么多!”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段飞展示“打鬼子”留下的战斗“勋章”。(段飞生前照片)

从战场到田园,十一子孙续戎装

1951年,因战致残的段飞因无法工作,婉拒组织照顾,回到涡阳老家,自愿务农。此后他长期担任村支书,带领乡亲垦荒种粮。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位亲历5位家人被敌人杀害的老兵,将报国信念化作血脉传承:先后送儿子、孙子、重孙子等11名亲人参军,祖孙四代接力守卫疆土。

“送儿孙当兵,不是为打仗,是为让国家再不受欺负!”段飞常对子孙念叨,“中国人能赶走鬼子,靠的是民心。如今咱们强大了,更要让百姓过安稳日子!”

山河已无恙,肝胆照千秋

晚年的段飞双耳失聪,却坚持每天让儿子念报、陪看新闻。从电视里看到国产航母劈波斩浪,新型战机翱翔苍穹,他总会露出孩童般的笑容,“老战友们在天上看到,该多高兴啊!”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段飞向逝去的战友敬礼。(段飞生前照片)

几年前,段飞受邀与“雪枫旅”的战友见面。他握着年轻士兵的手,恍惚回到青葱岁月,“当年我们举着土枪梭镖,盼的就是今天!”临别时,他面向军旗颤巍巍敬礼,那一礼,敬逝去的战友,敬如你所愿的盛世。

如今,老兵段飞的故事画上句号,但他的精神仍在群众心中生生不息。正如他生前所言,“把鬼子撵滚蛋了,好日子成真了,我这辈子值了!”而这锦绣河山,也终将永远铭记那些为她拼过命的人。

大皖新闻记者 张洪金

编辑 汪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6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河铭记 | 保家卫国投身革命,百岁老兵回忆抗战胜利那一幕
...日上午,在天长市翠微巷的一处普通平房里,100岁的抗日老战士高维田身姿挺拔,说话思路清晰。80年前,当得知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时,高维田随同首长在定远县藕塘开会学习,“心情当然
2025-06-24 12:54:00
山河铭记|新四军老战士胡文藻:13岁圆满完成送信任务 还缴了敌人的枪
大皖新闻讯 1944年2月,年仅13岁的胡文藻参加新四军。几个月后,机智勇敢的胡文藻和一位老侦察员一起圆满完成了送信任务,还从伪军手里缴了两支枪。在部队期间,胡文藻当过侦查员,剿
2025-07-07 11:25:00
...勋章的老人,引起参观者们的注意,得知老人们是新四军老战士后,大家纷纷上前与他们合影。当天,胡新、朱凤仪、张德勤、朱琳琅,这4位平均年龄超过98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在家属陪伴下,参
2024-03-17 06:02:00
本文转自:青年报老战士为十四岁学生送上生日寄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本报讯 十四岁是最早的入团年龄,也是褪去稚嫩慢慢走向成熟的年纪,在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
2023-05-09 09:04:00
山河铭记|皖南山间的抗日洪流:新四军在岩寺的诞生与出征
...,说 “打农具不如修枪支,能多杀几个鬼子”。 新四军老战士王群捐赠的手电筒这种鱼水深情,在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展厅里,被一一记录:一个破旧的手电筒是新四军老战士王群捐
2025-08-01 19:37:00
...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钟国楚,1912年生,1938年2月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团东进至江南后在江宁、溧水、高淳和当涂、芜湖之间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96年
2025-09-26 08:14:00
江苏南京:追忆峥嵘岁月 珍惜美好生活
...人们中的一个。”说出这句话的是一位气宇不凡的新四军老战士,他叫徐充,已是一位百岁老人。徐充先讲起了他童年的战火经历,“上小学时,因为日本空投的一颗炸弹落在身边,让我燃起了抗日
2023-12-13 11:22:00
重访抗战遗址③|火车站里的纪念碑:那场夜袭战光耀84年
...时,在“夜袭浒墅关”战斗见证人、原新四军太湖游击队老战士裘霜耕的提议下,相关部门在浒墅关站建起“夜袭浒墅关纪念碑”。上世纪70年代,浒墅关站搬迁,当年的战斗发生地距离现在的纪
2023-09-02 20:10:00
抗战老兵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峥嵘岁月——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史》新书发布
...斯战争胜利78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峥嵘岁月——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史》在南京发布。本书收录75名新四军老战士的口述,旨在传播红色英雄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所有参加抗日战争的老
2023-09-02 23:49:00
本文转自:盐阜大众报阜宁县委党校录制新四军老战士口述史本报讯 (戴苏兰)在新四军成立86周年之际,阜宁县委党校副校长张旭东带领部分教师,联合阜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前往南京采访新四军
2023-10-20 01: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