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遵照老人生前“丧事简办、不通知亲友”的嘱咐,子女们准备以最朴素的方式送别了这位一生践行家国信念的老兵,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尽管仪式从简,但段飞的名字与事迹,早已在皖北大地传颂,成为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拼了命也不当亡国奴!”
就在数月前,在龙山镇一座寻常小院里。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段飞老人。他坐在轮椅上,提起抗战往事仍眼里放光、声音洪亮。那句“日本鬼子想叫我们中国人当亡国奴,中国人就要反抗!”的呐喊,仿佛将时光拉回烽火连天的1938年。
那一年,16岁的段飞还是涡阳一名中农家庭的学子。课堂上,教书先生痛诉日寇暴行:“烧杀奸淫,亡我中华!”少年段飞听得血脉偾张,与同窗张兴祥、张国繁一拍即合:“当兵,打鬼子去!”三人一路向西北寻觅,徒步数日踏入河南境内,终于找到一支“抗日的队伍”——后来才知道,那是彭雪枫将军领导的新四军抗日游击队。
“百十号人藏在村里,和百姓亲如一家!”段飞回忆初见部队时的场景,“我暗下决心,跟着他们,多杀鬼子!”这一跟,就是十余年烽火征程。

段飞讲述当年“打鬼子”的战斗经历。(段飞生前照片)
“抬猪一样捆鬼子”的游击岁月
“鬼子有飞机大炮坦克,我们只有破枪土炮,凭什么赢?”段飞曾自问自答,“凭老百姓把我们看得比命金贵!”
他曾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高粱地战斗:几名日军被新四军围困,双方展开白刃战。拼杀中,4名日军被击毙3人,段飞与战友用绑腿带捆住剩余一名俘虏,拿扁担“像抬猪一样”押回部队,成功获取情报。
胜利的代价是鲜血。战斗中,段飞的右臂被刺刀扎穿,鲜血浸透军装。儿子段超轻轻撩起父亲衣袖,手臂上碗口大的伤疤依然触目惊心。“身上4处重伤,手臂被子弹打穿,耳膜被炮火震裂,牙齿脱落……”段超说,父亲牙齿、耳膜被炮火震脱落了,靠家人写字来‘翻译’别人问话。
老人生前爱看抗战影视。每当提起战友牺牲,他总会捶着轮椅哽咽,“如果当年有现在这些飞机大炮,兄弟们不会走那么多!”

段飞展示“打鬼子”留下的战斗“勋章”。(段飞生前照片)
从战场到田园,十一子孙续戎装
1951年,因战致残的段飞因无法工作,婉拒组织照顾,回到涡阳老家,自愿务农。此后他长期担任村支书,带领乡亲垦荒种粮。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位亲历5位家人被敌人杀害的老兵,将报国信念化作血脉传承:先后送儿子、孙子、重孙子等11名亲人参军,祖孙四代接力守卫疆土。
“送儿孙当兵,不是为打仗,是为让国家再不受欺负!”段飞常对子孙念叨,“中国人能赶走鬼子,靠的是民心。如今咱们强大了,更要让百姓过安稳日子!”
山河已无恙,肝胆照千秋
晚年的段飞双耳失聪,却坚持每天让儿子念报、陪看新闻。从电视里看到国产航母劈波斩浪,新型战机翱翔苍穹,他总会露出孩童般的笑容,“老战友们在天上看到,该多高兴啊!”

段飞向逝去的战友敬礼。(段飞生前照片)
几年前,段飞受邀与“雪枫旅”的战友见面。他握着年轻士兵的手,恍惚回到青葱岁月,“当年我们举着土枪梭镖,盼的就是今天!”临别时,他面向军旗颤巍巍敬礼,那一礼,敬逝去的战友,敬如你所愿的盛世。
如今,老兵段飞的故事画上句号,但他的精神仍在群众心中生生不息。正如他生前所言,“把鬼子撵滚蛋了,好日子成真了,我这辈子值了!”而这锦绣河山,也终将永远铭记那些为她拼过命的人。
大皖新闻记者 张洪金
编辑 汪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6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