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山河铭记|新四军老战士胡文藻:13岁圆满完成送信任务 还缴了敌人的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7-07 11:25:00 来源: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 1944年2月,年仅13岁的胡文藻参加新四军。几个月后,机智勇敢的胡文藻和一位老侦察员一起圆满完成了送信任务,还从伪军手里缴了两支枪。在部队期间,胡文藻当过侦查员,剿匪便衣队队长、警卫班长,排长等,荣立过三等功三次,获得过“剿匪模范”荣誉称号。

6月20日下午,在合肥市庐江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病房里,大皖新闻记者采访到了94岁的胡文藻。

13岁加入新四军,是大家喜爱的“小鬼

1931年6月14日,胡文藻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大王山。大王山位于鄂皖西南交界的湖北蕲春山区,山川美丽,物产丰富,是新四军游击队活动的要地,也使当地群众更多地接受到革命教育,“知道打日本鬼子,保家卫国,自愿参加革命队伍。”

山河铭记|新四军老战士胡文藻:13岁圆满完成送信任务 还缴了敌人的枪

胡文藻年幼时,父母突然故去。随后,胡文藻来到了生活条件还不错的大伯家生活。

大伯是一位支持革命的开明人士,他的家成为当地新四军开会的地点。胡文藻白天帮大伯家放牛,晚上就经常跑到新四军开会的房间玩。

新四军在当地的主要工作有两点:一是发动群众,组织青年参加新四军;二是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争取地方士绅支持新四军,解决军队枪支弹药和物资严重不足等问题。

耳濡目染之下,胡文藻萌生了参加新四军的念头。在几经申请之后,1944年2月,胡文藻如愿加入新四军。虽然胡文藻才13岁,但他干事麻利、机智勇敢,很快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小同志,亲切地喊他“小鬼”。

胡文藻回忆,“当时参加的是新四军沿江纵队,跟老侦察员陈克润后面搞侦察工作。”

圆满完成送信任务 还缴了敌人的枪

1944年下半年的一天,胡文藻接到参加新四军后的第一个任务——上级安排陈克润和胡文藻把一封信送给桐山冲的新四军第5师某部政治委员钟子恕。

山河铭记|新四军老战士胡文藻:13岁圆满完成送信任务 还缴了敌人的枪

老人讲述战争年代的战斗场景。

两人乔装打扮成当地山民的模样,胡文藻把信藏在衣服领子里就出发了。“沿途要经过日军的炮楼、碉堡,这些地方敌人封锁得很严,如果暴露了非常危险。”胡文藻向记者介绍说。

路上,两个伪军走过来对两人喝道:“站住!干什么的?”陈克润有外地口音,怕他说话引起敌人的怀疑,就按照事先约定装扮成哑巴。胡文藻上前说道, “我们去桐山冲走亲戚,”然后指着陈克润说,“这是我哥哥,他是个哑巴,不会讲话。”

伪军听了以后半信半疑,继续纠缠不休。这时,胡文藻看到路边有家小饭店,就灵机一动,称早上没有吃饭,现在肚子饿了,要去饭店买东西吃。

胡文藻两人进了饭店,两个伪军也跟着进来。陈克润、胡文藻点了两碗面,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在紧张思考着如何摆脱这两个敌人。

滚烫的面条端上来后,陈克润悄悄给胡文藻使了一个眼色,胡文藻马上心领神会。两人同时端起碗,把滚烫的面泼到两名伪军脸上。没有提防的两个家伙立刻捂住眼睛惨叫连连,陈克润和胡文藻趁机上前把两人的枪缴了,迅速从饭店后门跳河跑了。

两名伪军跑到门外,找到帮手来追陈克润和胡文藻。两人隐蔽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将枪管露了出来。敌人看到了枪,就不敢再追。陈克润和胡文藻一溜小跑前往桐山冲,圆满完成了送信任务。

当时才13岁的胡文藻,第一次参加任务就受到了上级的表扬,“信也送到了,还一人缴了一支枪,做得很好。”

听到鬼子投降消息 我们高兴极了

在敌强我弱的艰苦环境中,胡文藻和战友在宿松、蕲春、黄梅、太湖一带山区活动打游击。

胡文藻回忆,“大多数情况下是白天隐藏,晚上行动。生活艰苦,缺衣缺粮。”有时被敌人围剿,在深山老林几天都吃不上一餐饭,只有吃些野果野菜充饥。

“我们和日本鬼子正面作战少。因为我们的武器太落后了,我们经常是临时集中,马上又分散。按照上级指示,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打击敌人。”

山河铭记|新四军老战士胡文藻:13岁圆满完成送信任务 还缴了敌人的枪

老人听力不太好,女儿在转达记者的提问。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胡文藻跟随部队正活动在大别山区岳西、太湖、蕲春一带。说起当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胡文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哎呀!当时高兴极了,大家都高兴得很!”

新中国成立后,胡文藻担任过望江县人武部军事教员,潜山县人武部干事,黄佰区武装部长。1956年转业分配到安庆地委,后又分配到太湖,先后担任过供销社干部股长、副主任,县食品公司经理,百货公司经理,县农机厂一厂、二厂厂长、支部书记,工业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最后在太湖县经贸委党组副书记岗位上离休。2022年,胡文藻被授予“安徽省第十届福星”称号。

2001年和2004年,经太湖县县委提议,胡文藻担任新四军太湖县研究会第二届、第三届会长。

记者手记: “你们不要为难人家”

这是一次在病房完成的采访。采访中听闻的一件“小事”让记者久久难以平静。

据其家人介绍,尽管已经进入鲐背之年,胡文藻身体非常好。多年来,老人养成了早上去公园锻炼的习惯,每天步数基本上不少于7000。

三女儿胡亚琴介绍,5月24日清早6点多,在去公园锻炼路上,胡文藻老人被一名骑电瓶车的人撞到。送医后,胡文藻在太湖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一直高烧不退。6月6日,转院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文藻的三女婿汪平介绍,老人在高烧昏迷中好像懵懵懂懂之中回到了战争年代,“不停地说‘冲啊’之类的话”。

而让人动容的是,老人清醒后的第一句话是,“你们不要为难人家。”在医院照顾老人的几位女儿在听到这句话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这就是我们的老爸,他遇到事情总是喜欢为别人考虑。

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 许佳 见习记者 王浩 摄影报道

编辑 方伟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7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河铭记 | 保家卫国投身革命,百岁老兵回忆抗战胜利那一幕
...日上午,在天长市翠微巷的一处普通平房里,100岁的抗日老战士高维田身姿挺拔,说话思路清晰。80年前,当得知日本鬼子投降的消息时,高维田随同首长在定远县藕塘开会学习,“心情当然
2025-06-24 12:54:00
山河铭记|皖南山间的抗日洪流:新四军在岩寺的诞生与出征
...,说 “打农具不如修枪支,能多杀几个鬼子”。 新四军老战士王群捐赠的手电筒这种鱼水深情,在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展厅里,被一一记录:一个破旧的手电筒是新四军老战士王群捐
2025-08-01 19:37: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全是跑,一路跑得特别渴。”南京鼓楼区,窗明几净的空调房
2025-09-04 07:40:00
前隍村,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虽然新四军在宝堰驻扎时间较短,但前隍村在很多新四军老战士、老同志心目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多年来,很多老同志重返前隍,回顾战斗岁月,畅叙革命友情,重温初心使命,关心老区发展。
2024-01-21 09:21:00
28岁的你丨我这一辈子都交给党了
...还躲起来。好几天他的心情一直不舒畅。后来,他向一个老战士打听,才知道他们那是在开党小组会。他一听心里不由咯噔一下,过去他总认为新四军和共产党是一回事,当了新四军就是参加了共产
2024-06-02 10:03:00
传承英雄志 镇江润州公安党建联盟清明祭英烈
...休干部、参加过长津湖战役、荣获战时二等功的抗美援朝老战士、98岁老兵李先彬的英勇事迹。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长津湖,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李先彬浴血奋战、冲锋在前。在一次惨烈的战
2025-04-04 11:31: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储蓄谋:隐蔽战线上的“红色长城”
...抗战全面爆发后,储蓄谋加入江南抗日义勇军,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1938年,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受党组织派遣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集团军司令部工作。当时,芜湖、繁昌、南
2025-07-16 17:38:00
本文转自:青年报老战士为十四岁学生送上生日寄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本报讯 十四岁是最早的入团年龄,也是褪去稚嫩慢慢走向成熟的年纪,在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
2023-05-09 09:04:00
淮南新四军纪念林:传承铁军精神,造福一方百姓
...筹解决,不给市财政增加负担。建纪念林的倡议发出后,老战士、老同志带头捐款,有上百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以及上千名干部、职工和数以万计的群众、中小学生为纪念林捐款
2025-07-09 10: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