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实际上是希望在名单中录取一定数量的北方举人,以平抑南北矛盾。主考官刘三吾,年届85,一直以正直著称。他解释说,在批改考卷时,是按照文章的质量评定的,并不知道录取的具体身份,分不清南北出身。原来,由于北方...……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一场国家举办的选拔考试中夺得好名次。但是自古以来,南北就有差异,文人也有差异,这是因为北方多战乱,不如物产丰富的南方富饶,北方文人平均文化水平低于南方文人。在明朝也是如此,科举考试取南方文人的数目要远...……更多
明朝科举设立南北榜,朱元璋为何要刻意打压南方的进士数量?
...年(1397年)大明第六次科举考试,竟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南北榜案。洪武三十年二月,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殿试,发榜后录取的51名进士竟全是南方人。此次会试的北方举人便联名上疏,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更多
...顶尖人才的存在。而明清则搞死了地域歧视,比如明朝的南北院制度。虽然这种制度暂时解决了南北方学子的矛盾,但却长久导致了南北方学子的歧视。比如明朝有四个人参加科举,北方最厉害的学子排名第三四名,如果从四个...……更多
清承明制的背后原因
...弃用了科举制,使得大量的知识分子才干无法施展,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给蒙古贵族以各种特权,拒绝或抵触任用汉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激化了社会矛盾。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日益腐朽,相互争权夺利,尤其...……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当街拦住官员的轿子痛哭流涕,这就是震动大明的洪武“南北榜案”。(洪武三十年这场科举竟无一个北方人上榜!这就由不得士子们怀疑主考官徇私舞弊)事件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本次以陈安阝为状元(这个字读府,三声)﹑...……更多
明朝为何是科举制的鼎盛期
...则与一件科举案件有关。这个案件就是洪武年间有名的“南北榜案”。事情的起因是,在洪武三十年二月举行的殿试之后,录取的进士有51人,但全部都是南方人,故称之为“南榜”。于是就有御史上奏,说主考官舞弊专门不录...……更多
聊聊明朝南北榜冤杀大案
...人,均为北方人,称为北榜。至此明朝科举制度开始了分南北取士的先例。北方由于自唐朝后期,一直到辽、宋、金对峙时期一直处于战乱中心,百姓生活艰苦,很难有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而南方相对平稳,良好的环境为南方...……更多
隋朝:短暂却留芳百世的朝代
...立,让很多有才之士才有机会入朝为官。在此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采用的是曹魏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当年曹操为了网罗人才,一再宣布“唯才是举”,曹丕在这个基础之上,采用了九品官人之法,也就是选择有见识...……更多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来越大,越来越不公平,最终出现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榜事件”。这场事件中其中深刻的政治历史原因是促使朱元璋残酷杀戮和流放士人的真实动机。 由于北方地区实际上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历史上的胡族文化,在...……更多
揭秘明朝的“南北榜”之谜
你知道吗?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就设立过南北考卷,对我国南部,北部,中部地区分别录取,目的是为了取得地区间的平衡。这还要从朱元璋时期的“春秋榜”,也就是“南北榜”事件说起。在明朝初期政局还不太稳定,朱...……更多
...夫们把地盘都丢了,但搬到南方他们还是在当“老大”。南北朝时期虽然呈现割据状态,但是时代的“主角”一直在北方。操控隋唐两朝的,也仍然是北方的世家大族。即便到了北宋门阀退出了政治舞台,皇朝对南方人士的歧视...……更多
南北榜之争:明朝政治与文化的缩影
...一份贡士名单:51人皆来自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之争成为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后遂成定制,本文试从政治文化两个角度来探讨“南北榜之争”产生的根源。一:维持南北政坛的平衡...……更多
洪武年间,陈䢿当选状元,朱元璋却将他车裂是为何?
...子,故意把差卷呈给皇帝看。眼瞅着此事就要演变成一场南北地域大战,朱元璋终于坐不住了。已经洪武三十年了,居然南方士子依然认为大明是南方人的大明,而北方士子依然觉得自己是饱受不公的外人。这是朱元璋绝对不希...……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的没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曾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力量。他们凭借着优越的社会地位和丰富的资源,把持着朝政,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世家大族也逐渐...……更多
明朝一皇帝为了照顾后宫,足足吃了六年的药,最后因吃药过度而死
...摊子。其中他的父亲嘉靖皇帝在位几十年一直都没有解决南北战争的问题,到了朱载坖任位时,这件事还是有如心头刺一般扎在心上。但是不同于嘉靖皇帝所认为用战争来让两方太平的想法,朱载坖觉得想要真正解决南北方之间...……更多
朱元璋对南北风俗的改革与影响
(一)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可是为时不短。南北方互为仇敌,把对方视为异族蛮夷,这样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从五代时期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开始,中国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南北大分裂时期。在此期间,北...……更多
古代唯一能和秦始皇媲美的皇帝
...太平过一段时间外,其余的基本全在打仗,根本没闲着。南北朝时期,更是要比三国时期和晋朝还乱。南北朝是历史上一段很残酷的分裂时期,这个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公元420年,刘裕取代东晋,建立了宋朝,为了和...……更多
洪武年间的陈安,为何做了二十几天状元就被处以车裂?
陈安是明朝洪武年间的状元,因涉及到明初的“南北榜案”,被朱元璋革去功名,并处以极刑,车裂而死。陈安可以算得上史上最悲惨的状元,仅当了状元二十余天,就落此下场。其死因,主要是碰触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底线,...……更多
哪位中国皇帝,去世1400年,至今有人守陵
...父亲是西周和北魏的军事贵族。他在创立隋朝后,结束了南北朝的纷争乱世,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天下。从这一点来讲,他的功绩简直可以和秦始皇相媲美。但是他本人却比秦始皇要温和得多。在处理外族关系上,他主张在军事上...……更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导致座主门生的联系在政治领域空前密集,极大的影响了明朝的社会政治生活。在这么多的座主和门生关系之中,以乡试和会试产生的座主与门生的关系最让人重视。主考官录取试卷达标的考生,纯属是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对...……更多
明朝最冤状元陈安,高中状元二十几天后就被处死
...南京城被这一场“学闹”弄得沸沸扬扬,这就是著名的“南北榜案”。朱元璋出身底层,小人不得志,撞大运才当了皇上,因此嫉恶如仇,看到什么不平事就联想到自己受过的不公待遇,立刻血往上涌,龙颜大怒,下令彻查。可...……更多
于谦为什么反对迁都,坚持在北京组织抵抗?
...脱江南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的掣肘,于是明朝廷中出现了南北对峙的背景。虽然朱高炽和朱瞻基时期南北关系有些缓和,但根本原因仍在,所以南北不和是明朝的政治常态。于是北京朝廷成了真正管理国家的机构,而南京朝廷却...……更多
历史上唯一一个开国即盛世的朝代,为何却一直被黑?
...主,更需要有良臣辅佐。在隋以前,大家所熟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凭借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才,是重门第而非真才实学,导致高官厚禄只是世家大族的特权,寒门子弟永无翻身之日。“上品无寒门,...……更多
...可刘三吾却说:“臣为国选才,只判断文学优劣,不考量南北依据。”气不打一处来的朱元璋,大喊道:“朕让你改黄榜,你改还是不改?”结果刘三吾以“恕难从命”被停职,直接将他轰回了家。后来,朱元璋又找到文采并未...……更多
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
科举殿试是明朝与朝鲜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策问。两国殿试策问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各自建国时就在继承前朝的基础开设、发展并完善。明朝与朝鲜王朝都是君主专制,儒家思想文化是其意识形态的...……更多
为何明朝外戚干政影响不及其它王朝
...帝年幼,而让外戚钻了空子的情况发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出现过外戚干预朝政以至于拖垮朝政的情况,似乎没有哪一个王朝能够逃出这个政治怪圈。但是朱元璋创立的大明王朝就做到了这一点。明朝时期极少出现外...……更多
从铮铮铁骨到文官皆可杀,明朝文官是如何堕落的?
...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先秦时期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察举制、荐举制,都是当时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但因为层层推荐,所以这种制度很容易就形成地方集团,所以从隋朝开始,科举取士制度开始实行,意图用...……更多
对于北方人来说,王安石变法才是祸国殃民
...凭什么认定,他的改革理念是完全正确的?答案很简单,南北方的经济基础和政治风气,塑造了王安石和司马光。五代十国的各系军阀里,太原李克用和汴梁朱温是实力最强劲的,923年李存勖灭后梁,河东系开始一枝独秀,此后...……更多
明朝为何会形成“两京一都”的格局
...史的一半时间。 从宋朝开始,东西平衡型两京主体制向南北平衡型两京主体制的过渡。北宋在黄河中游并不广阔的地区(今河南、河北),设东南西北四京,即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与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形成的东...……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上文直接来推断,岳飞之所以会被赵高处死,一方面是因为奸臣秦桧的“危言耸听”,一方面是因为绍兴议和的政治牺牲。但是,秦桧当初向赵构进言的时候
2024-06-26 15:01:00
宋高宗和岳飞之间有什么矛盾?国破山河在,城深草木春。靖康之难使得大宋王朝原本花团锦簇的美好江山,突然之间变得千疮百孔,四处漏风
2024-06-26 15:00:00
1、赵构格局太小。“绍兴和议”之后,高宗和南宋代廷对时势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认识。他们觉得“绍兴和议”那一纸合约就是他们的保命符了
2024-06-26 15:02:00
打下江山赐毒酒朱元璋思考元朝失败的原因,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元朝的武力,天下第一,然而这么快就失败,是因为朝廷没有权力
2024-06-26 15:01:00
岳飞经此一事之后,潜心军事,积极练兵,也算是消停了一段时间。但是,同年八月,岳飞回京汇报工作时,又捅了一个娄子,这就是前文所说的干涉皇室立嗣的事情
2024-06-26 15:03:00
岳飞终究还是这样被赵构愚蠢地杀死了,恰如一千多年前的李牧被赵王迁逼死一样,天下冤之,民意难平。可是,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完美
2024-06-26 15:03:00
家贫念忠犬,国危思良将。原本按照当时南宋的形势,赵构和岳飞应该是天作之合的英主良将组合。赵构有力挽狂澜的需求,岳飞有披荆斩棘的能力
2024-06-26 15:02:00
曹嵩有一个枭雄儿子,尚且难免被洗劫一空,由此可见后汉乱世的营商环境有多差。有钱没有刀,那钱就是给别人攒的,用太平歌词来唱
2024-06-26 15:04:00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
2024-06-26 15:04:00
至于这“保护费”交得是不是心甘情愿,看过“古惑仔”的读者诸君想必是心知肚明的。其实商人资助军阀或政客,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
2024-06-26 15:04:00
按理说长孙皇后已经早逝了,那李渊就会更外立一个人当皇后,但是李渊跟长孙皇后的感情非常好,也非常感激长孙皇后对他的支持,所以李渊就没有选择另立皇后
2024-06-26 15:03:00
郑成功勇举义旗,各路豪杰志士仰慕国姓爷的威名,纷纷前来投靠。这种形势让郑成功感到非常高兴。然而,郑成功知道要想增强自己的战斗力
2024-06-26 15:04:00
虽说朱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将,但却非常重视文化事业,他上台后不久就开始大力扩充国家藏书,并编纂了一部传世的经典大书——《永乐大典》
2024-06-26 15:05:00
岳飞在回国的第二年就被奸人所害,而岳家军在失去主心骨后,加上还有北宋有意的打压。在很多人看来,如果当初宋高宗没有将岳飞召回
2024-06-26 15:05:00
事实上岳飞在早前的北伐中完全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一路上都在压着金国打,但在岳飞准备一鼓作气攻进金国大本营时,宋高宗却用“十二道金牌”将其召回
2024-06-26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