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与宋朝同时期的辽、金两国都有哪些统治制度
...宫卫亲兵:制定法典,创立契丹文字,奠定了辽王朝各项制度的基础。接下来我们从辽国的政治制度入手,通过对辽国的中央,地方政治制度的论述以及对军事制度的简单总结,从上到下的简单认知辽代。并通过比较辽和金的区...……更多
明朝太监:从幕后到台前的权力转变
...根到底,都是因为朱元璋的一个错误的决定——废除丞相制度。在其他朝代,丞相可以很好的把控权力,有丞相在,就轮不到太监当家做主。而伴随着丞相的废除,朱元璋设立了内阁和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来监视文武百官。...……更多
揭秘明朝内阁与宦官制度
...破碎。从万历到崇祯,这个问题都找不到答案。明代内阁制度和宦官制度是为加强皇权统治、平衡内外朝权利而建立的辅助行政制度。其决策权仍然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首先,外朝的奏折由皇帝宣读,然后送到文渊阁。内阁...……更多
范仲淹提出业绩考核制度,为何引来多数人反对
...,为了解决国家发展的阻碍积弊,为了使国家的一些政治制度、财税制度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他以义无反顾的勇气来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改革的继任者王安石所敬佩。外部危机,内部矛盾李元昊是西夏党项族开国皇帝,此...……更多
明朝会审制度的执行:明德慎罚原则之下,重大冤假错案如何处理?
...的行为标准,“法”是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都必须遵循的制度红线。德、礼、法三者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封建专制的司法主干,其中会审制度则是君主专制体系下“明德慎罚”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专门针对朝廷高级官员犯罪的...……更多
聊聊明朝张居正力图振奋、锐意改革之路
...系,减少了人丁税的成分,增大了田地税的比重,使赋役制度由税丁转向税田,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富庶繁荣的景象。此外,还有整顿驿递制度,改革宗藩条例,蠲免民间多年欠赋,整治黄河兴...……更多
李辅国:从马厩奴仆到唐朝宰相的崛起
...酬。肃宗呢,没立过太子,所以他要是死了,最符合法理制度的接班人,就是他的长子李豫。但是问题是,李豫他并不是肃宗当时的正牌皇后张氏的亲儿子。未来的皇帝不是自己的亲儿子,那就等于不是自己人,不是自己人,以...……更多
清朝文官写奏折要小心翼翼,对皇帝唯命是从,而明朝却完全相反
...结底是大同小异的。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但是不久又演变出了内阁制度,因为皇帝不可能一个人把整个国家的工作做完。内阁长官就又成了宰相的一种不同形式,虽然仍然把文官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乡试”“会试”。这意味着,王朝时代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唐初正式定型。古代科举考试图01正如《通典》所言:“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最早采用科举取士的,正是隋朝的文帝、炀帝父子。隋朝终结了汉末以来四百...……更多
唐朝军事制度的府兵制和募兵制之间有何差异?
...的昌明,都有赖于此。唐建国后,在继承魏晋南北朝军事制度的基础上,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制出符合自身需要的新的军事制度,从而构建起具有唐代特色的军事体制。唐初继承了北朝以来盛行的府兵制,……更多
武周政权下的士庶融合与人才选拔
...不倦”,形成了为其所用的官僚队伍。武则天发展了科举制度,实行“殿试”,亲自考试取官,增加进士录取名额。她创立\"自荐\"和\"试官\"制度,除了经常督令朝臣推荐才能之士外,还鼓励官吏和在野人士自举其才,以求进用...……更多
盛度:不结党营私,凭借老实与智慧赢得皇帝信任
...进入了行政管理中枢。当时宋朝施行的是“二相三参”的制度,当时的宰相是王曾和吕夷简,两人政见不合,另外的两个参知政事蔡齐和宋绶则分别属于王派和吕派。但是盛度坚持了老实人的作风,他没有参与任何一派,只是做...……更多
...仲淹是北宋名臣,在宋仁宗时期担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的儿子同样出色,官职超过了范仲淹,先后两次担任宰相之职。不过,他在官场也栽过跟头,从宰相位置跌落下来,权家被流放到了荒凉的永州。作为昔日北宋...……更多
武则天在位时唐朝究竟是强是弱
...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资治通鉴》评价武则...……更多
2022-12-14 11:03武则天
赵匡胤与赵光义:北宋王朝的兄弟传奇
...变弑君。如今到了传位之时,竟有人主张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度,让弟弟袭位。这岂非给了跟自己一样盗国的人可乘之机?赵匡胤大怒之下,将左右谏官全部罢免。可就在此时,他的生母杜太后竟然也赞同立赵光义的主张。杜太后...……更多
揭秘丞相与宰相: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载。丞相在历史上是一个具体的官职名称,代表着在宰相制度中一个明确的职位。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称就是丞相,李斯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宰相:广义的制度与通称 宰相则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它是中国古代最高...……更多
包拯是如何一路升官直至三思死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
...,都离不开皇帝的宽容,在官僚政治的大环境里,与其说制度塑造人,倒不如说是皇帝的好恶塑造人。既要刚直地做事,又要维护皇帝的脸面,不能触及皇帝的底线和敏感点,包拯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阶层流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是朝廷吸纳精英参政的途径,也是百姓改变社会地位、人生命运的机遇。明朝初建时,朱元璋采用举荐选拔人才,后因地方控制不力,他下令开启科举取士。科举制度...……更多
盛唐的面貌究竟是什么样
...授荣新江认为,唐,一方面上承、整合了汉魏以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世界主义”的唐朝又博采众长,各种文明碰撞交融,从中迸发出中华文明新的生机。在专栏的总序部分,荣新江将结合他三十多年的学术研...……更多
唐朝藩镇制度的演变与唐朝的灭亡
...可惜,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发展急速下滑,伴随着藩镇制度的逐渐成熟,唐朝社会问题逐渐深入骨髓,最终昔日强大的唐王朝走向了灭亡。藩镇制度虽然让唐朝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苟延残喘了上百年,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更多
中国历史上哪个王朝最吝啬?历代官员俸禄大盘点
...。这说明什么?说明官员的俸禄与开国皇帝建国时制定的制度有关,而俸禄的高低,也可以看出这个皇帝的吝啬程度,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盘点一下历代王朝的官员俸禄!看一下哪个王朝的开国皇帝最吝啬?哪个朝代是历史上最吝...……更多
顾炎武为何以封驳制来约束君主权力
...行事,滥用权力,只图一己之利,最致命的是没有人或者制度,能够制约徇私枉法的君主,那么天下必将大乱。由此,他们提出对君权限制的改革方案,也是于情于理。顾炎武和黄宗羲,对君主权力的分化和制约思想,是有一定...……更多
孙洙未被人赞誉为宋版的贾谊,为何却并不出名
有这样一句话叫:北宋缺将。那么相反,北宋出色的宰相辈出,能让这些宰相看好、赞美的人,肯定也是前途无量。比如我们下面要说的这位,他叫孙洙,能得到包拯、欧阳修两位重臣联手推荐,当时的宰相韩琦被孙洙的文章...……更多
唐朝的灭亡:宦官与藩镇的共同作用
...最后一个以豪门士族集团为政治基础的王朝,但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一大批庶族阶级迅速崛起,而豪门垄断资源与科举狭窄的进仕之途之间形成激烈的矛盾冲突。事实上,藩镇之所以难以根除,就是因为它成了庶族阶级表达个...……更多
杨贵妃与唐玄宗:一段爱情引发的王朝兴衰
...国建设中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步,重振律法,修订制度。在军事上,裁减边境士兵人数,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在政治上,精简机构,恢复谏议制度,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集中了中书省...……更多
宰相的败局:唐高宗立武昭仪为皇后始末
...省,正式成为行使宰相职权的最高机构,这一时期的宰相制度也被称为“一省制”。隋唐时期,宰相制度于是进入到“三省制”时代。在三省制之下,相权被一分为三,即政策制定权、政策审议权和政策执行权,具体的运作则是...……更多
聊聊辽代部落制度特点
文侯博士的笔记编辑侯博士的笔记前言辽王朝的部落制度,是建国前契丹部落制度的延续和发展,与建国前的契丹部落制度有很大区别。在古八部和隋朝十部时代,契丹的基本特点是以亲属关系为主,并没有建立起部落体系和...……更多
大明锦衣卫:帝国暗流中的神秘力量
...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并总结历代治国经验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在朱元璋的励精图治之下,大明帝国迅速走向了盛世,百姓也从元末明初的战乱中走出来。作为一个底层逆袭成功的帝王,朱元璋唯恐来之不易的江山易手,时...……更多
中国古代官吏回避制度:从西周到明朝的演变
...治之大成,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相对而言最完善的官员回避制度。这套官员回避制度为制衡地方官员权力提供了法律保证,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宗族血缘关系对司法程序的左右,这是历史的进步。明政府在回避制度上又细化了诉讼...……更多
宰相劝宋太祖不要给大臣兵权,为何赵匡胤不听
...不认可诏书的内容,完全可以把诏书驳斥回去,皇帝出于制度约束,往往也是没有办法。所以赵普见到诏书后,立马便怀揣着它去面见皇帝,恳请他收回成命。太祖见赵普匆忙入宫,心中已经想到一二,便迎上去对他讲:“爱卿...……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同时也把首都定在了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
2024-06-30 21:00:00
与元末明初朱升等诸多名仕一样,由于元朝官场过于腐败黑暗,汉官难以掌权,升迁基本无望,1346年刘伯温辞官隐居。但透过刘伯温的经历来看
2024-06-30 21:01:00
1360年,刘伯温来到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以下是实打实的三件功劳。1,针对当时形势,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
2024-06-30 21:01:00
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刘伯温发挥了顶级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刘伯温功劳来看,足以封公爵
2024-06-30 21:02:00
韩信本为平民,虽“志与众异”,但却没有谋生手段,因而家境贫困,常常靠他人接济度日,日久便为乡邻所恶,“一饭之恩”、“胯下之辱”等均发生在这一时期
2024-06-30 21:03:00
从仗剑投项到转投刘邦,韩信始终没能受到重用,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然而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却对其如此看重,甚至不惜冒着被刘邦猜忌的风险
2024-06-30 21:03:00
父亲曾担任锦衣卫百户。1568年,明神宗在民间大范围选美,王氏没能进入前三名,但因为自身条件较为出色,便留在了宫中,成为了慈宁宫的一名宫女
2024-06-30 21:06:00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上下的舆论越来越激烈,李太后不得不出手干预。在太后的质问下,明神宗说出不肯册立朱常洛为皇子的原因,因为他是宫女生的
2024-06-30 21:07:00
王恭妃死后,明神宗只是草草埋葬了她,陪葬品少的可怜,即没有派人守坟,也没有下拨守坟的费用。儿子朱常洛继位后,连追念母亲的仪式都还没形成
2024-06-30 21:07:00
聊聊大唐名将薛仁贵的传奇故事
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一生身上出现了许多传奇故事:大丈夫弃耕从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勇猛作战惊动天子;生擒敌将神射手
2024-06-30 21:08:00
聊聊隋朝名臣——赵绰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手下,人才济济。其中,魏征直言进谏
2024-06-30 21:10:00
聊聊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陈寅恪先生,对于唐朝,有一个精彩的论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
2024-06-30 21:10:00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了贡献巨大,那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文成公主的远去的身影消散在了茫茫大漠之中,她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却永载史册,书写了民族间友好往来的篇章
2024-06-30 21:11:00
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
2024-06-30 21:12:00
白毦(ěr)兵,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由永安都督陈到统领。“白毦”顾名思义,该部队的装束是以白色的鸟羽兽毛作为标志。文献资料见于诸葛亮在公元226年写给李严的书信中
2024-06-30 2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