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藩镇制度的演变与唐朝的灭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3 17:36: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唐朝是一个令我们骄傲上千年之久的王朝,这个王朝是中华2000年封建历史的中最辉煌的一页。但可惜,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发展急速下滑,伴随着藩镇制度的逐渐成熟,唐朝社会问题逐渐深入骨髓,最终昔日强大的唐王朝走向了灭亡。藩镇制度虽然让唐朝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苟延残喘了上百年,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制度,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唐朝藩镇制度的演变与唐朝的灭亡

▲唐朝军队

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

1、唐代藩镇的逐渐形成

唐朝前期时,藩镇本是中央为了加强应对边境游牧民族而采取的一种军事手段。后来,随着藩镇长官的设置逐渐走向制度化,藩镇长官所管辖的区域逐渐固定,所掌握的权力也逐渐得到扩大,其军事指挥效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随着藩镇长官在边疆地区广泛的设置,内地的军事部署与军队数量没有发生与之相对应的变化,导致了唐朝军事管理出现了内外不协调的状况。

唐代军事管理的内外失衡,使得地方势力逐渐强大并威胁皇权。在唐代前期,国家的整体稳定局势尚且能够勉强维持,但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代的国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唐代王朝长期以来的内外相衡的格局被迅速打破,安史之乱之后,唐代的统治格局发生了两方面的主要变化。

第一,藩镇的设置区域进一步的走向了普遍,藩镇逐渐开始由边疆地区扩展到内地。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唐代藩镇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延伸,甚至大有向中央权力延伸的趋势。第二,藩镇的军权得到了扩大,安史之乱后,唐代皇帝为了加强国家的军事管理,给予了藩镇将领以充足的军事指挥权,此时的藩镇将领不仅仅具有管辖兵马的权利,还具有任用部将的权利,此时的藩镇,已经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地方权力体系。

唐朝藩镇制度的演变与唐朝的灭亡

▲叛乱

2、藩镇的成型

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安史之乱之后的数年间,唐朝各地叛乱不断,为了应对叛乱,进一步防止叛乱的蔓延,唐朝统治者在内地设置了大量藩镇。在唐朝统治者政策的支持下,唐朝中期之后,内地的藩镇不断的涌现。唐朝内地藩镇的不断涌现,是唐代藩镇最终逐渐成型的重要标志,其中,标志性事件是《幸普安郡制》的颁行。在唐代藩镇成型时期,唐代藩镇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即:藩镇废置无恒、藩镇名称与治所不固定、藩镇管辖区域时常动乱。

唐朝藩镇制度的演变与唐朝的灭亡

▲官军与叛军

在藩镇的形成期唐代统治极为不稳定这可以从藩镇的废置、藩镇名称与治所的改易、辖区的变化以及藩镇动乱的频率上得到非常清晰的反应。据历史记载,唐代时期,藩镇发生废置的次数达62次名称改易21次(包括藩镇等级升降)治所发生变化17次其中仅淮西一道的治所便发生7次变化先后以许、郑、豫、安、蔡、沛六地为治所。若将各藩镇内涉及州郡隶属关系的变化包括在内以每变动一州为1次计算,变化可达37次之多。除此之外,唐代中期,藩镇区域内共发生18次动乱,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1次,影响较小的7次。在这些动乱中,有些动乱发生的目的主要为谋取节帅的权力在藩镇内的传承。其中既包括藩镇与中央公开的冲突,以淄青与淮西为代表;也包括主要集中于藩镇内部的权力争夺以宣武镇与武宁军比较具有代表性。另一些则是藩镇内的军将哗变,这种动乱通常具有经济原因。唐代中后期,社会局势动荡,许多军事将领常年无法按时得到粮饷,军中哗变时有发生。

唐朝藩镇制度的演变与唐朝的灭亡

▲藩镇势力

3、藩镇的稳固

从贞元之际,到王仙芝、黄巢之乱爆发之始的乾符元年,此段时间内由于朝廷采取更为稳健的藩镇政策唐代全国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藩镇地区的政局表现出相对稳定之状态不仅藩镇的废置大为减少、藩镇的名称与治所也日趋固定藩镇管辖的区域也很少发生变化藩镇的动乱明显减少。这也不难理解,在封建社会时期,尤其是王朝统治逐渐衰落期间,通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即,当封建王权逐渐走向衰落,封建君主们通常会刻意加强皇权,以避免权力下放,在统治者的刻意努力之下,中央集权通常会短暂的得到加强,社会也通常会随之出现短暂的稳定。自安史之乱之后,唐代社会逐渐紊乱,皇权逐渐衰落,这极大的引起了统治者的戒备之心,为了加强对天下的控制,唐代统治者对藩镇制度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因此,在这一期间,唐代藩镇出现了短暂的稳定发展期。但是,从唐朝整体生命历程而言,唐代藩镇逐渐走向稳固,为唐朝最终灭亡埋下了祸根。

唐朝藩镇制度的演变与唐朝的灭亡

▲唐军将军

藩镇割据

1、病入膏肓

唐代社会由盛转衰之后,尤其是在唐朝末年,昔日强大的李氏唐朝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病入膏肓、苟延残喘的王朝。从某种层面而言,唐代的藩镇制度是唐代统治体系的严重疏漏,正是由于这种疏漏,唐代最终走向灭亡。藩镇制度出现之后,虽然在短期内为唐朝社会的稳定做出过一定的贡献,但对于唐朝的发展而言,这种制度无疑是饮鸩止渴。藩镇制度极大的削弱了皇权,使得原本中央集权体制下的皇帝权力被逐渐分割,最终,皇帝无法掌控国家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被众多分裂割据的藩镇军阀所把握,此时的唐王朝,宛如一艘被肢解的巨轮,它行驶在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沉入河底仿佛已经是它无法摆脱的命运。

唐朝藩镇制度的演变与唐朝的灭亡

▲安禄山

同时,藩镇制度使得唐代的国家管理走向了机械,皇帝的权力无法直接深入到地方,唐代的中央集权管理走向了死板。对于封建统治而言,其最大优势在于皇帝可以决定国家大事。从某种层面而言,对于一个封建国家来说,只要皇帝是一位明君,国家的发展就有保障。但可惜,唐代中后期之后,随着藩镇的逐渐崛起,皇权对地方的管理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央集权制度优势的展现。由此可知,唐代末年,曾经强大的唐王朝确实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2、狼狈为奸

从本质而言,藩镇官员本是地方官员性质,其虽然拥有强大无比的军事权和管理权,但毕竟身为地方官员,无权干涉国家大事。皇帝身居朝廷,作为中央集权统治的中心,理应主宰天下。但可惜,在封建社会中,地方官员一旦拥有强大无比的实权之后,通常会采用一种极为传统的方式来干涉国家大事,即:笼络朝中大臣。唐代末年,随着皇权逐渐衰微,朝中的权臣逐渐出现,朝中权臣虽然身居皇帝身旁,但却与皇帝怀有异心,这些大臣为了一己之私与各地藩镇将领结党营私,他们相互勾结,在朝中内外狼狈为奸,逐渐蚕食着唐王朝的国运。

唐朝藩镇制度的演变与唐朝的灭亡

▲都城长安

对于任何一个王朝而言,朝中大臣与地方官员勾结都会为王朝的命运带来不可修复的打击。朝中大臣通常身居高位,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皇帝的重要信息;地方官员远离皇权,他们是国家管理的末端,是国家权力的实际执行者。朝中大臣与地方官员一旦发生勾结,王朝内外便极容易出现贪污腐败问题,纵观历史,可以轻易发现,严重的贪污腐败通常是一个王朝灭亡的前奏。唐朝,这个昔日强大的国家,在藩镇官员与朝中大臣的相互勾结之下,逐渐的从内腐化,最终,这台曾经强大无比的国家机器轰然倒塌。不得不承认,一个强大的王朝,其灭亡,通常是自内向外的。

唐朝藩镇制度的演变与唐朝的灭亡

▲长安的景象

总结

对于唐王朝而言,藩镇制度宛如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唐朝带来了百余年的国运延续,也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并最终成为了唐朝灭亡的最大凶手。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藩镇制度这把双刃剑既在唐朝万般窘迫之时给了这个王朝以生存的希望,也为这个王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祸根。是的,仿佛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丧钟已经敲响,无论唐朝统治者如何努力,都已无法改变唐朝灭亡的厄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21: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天祥为何建议南宋恢复唐代藩镇制度
...,提出了一条“惊世骇俗”的建议,那就是重新恢复唐代藩镇制度,设置四路节镇,授予节帅练兵统兵之权,可以振奋军威,抵御外敌。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天祥。我们都知道文天祥是南宋末年
2024-05-08 19:55:00
浅谈唐代藩镇的历史地位
...是唐朝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的统治力度持续下降,藩镇割据,节度使掌权,对于唐代的中央统治莫过于一个灾难。那么唐代的藩镇究竟在当时的统治上算一个怎样的地位或者说有什么样的作用
2024-06-08 22:21:00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会陷入藩镇之乱?
...发,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各路藩镇相互攻杀,但江南相对稳定。如此,稳定的江南地区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唐朝输送饷银、粮食、物资,支撑唐朝政权继续运转。起初,黄巢
2023-08-22 16:05:00
唐朝时期的藩镇制度是怎么产生的?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发生在唐玄宗末年的“安史之乱”,这次战乱证明了唐朝藩镇制度的失败。藩镇制度是在由唐玄宗时期形成的,唐玄宗设立藩镇原本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保卫边疆安稳,藩镇长官为“节度使”。唐玄
2023-06-04 18:01:00
唐王朝的兴起与灭亡:节度使制度的诞生、演变与衰落
藩镇节度使曾经是一把尖刀,缔造了大唐帝国二百年赫赫战功,但它最终却沦为刽子手,摧毁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以我个人的对唐史的理解,节度使制度培养了一个与大唐豪族政治相对立的阶级,它注定
2023-09-04 12:11:00
唐朝藩镇并非不可解决,但方式却并不适当
藩镇追求的是自由自在、子孙相传,并没有取皇帝而代之的政治野心;皇帝削藩是要打仗、花钱的,是一件很麻烦、很费心思的事情,中晚唐大多数时候皇帝直接掌握的力量并没有对藩镇的压倒性优势,
2023-02-21 19:37:00
唐朝为什么要设立最终导致自己灭亡的藩镇?
...四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藩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打着奉密诏讨伐奸臣杨国忠的幌子,在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场叛乱共持
2024-02-22 20:20:00
安禄山如果不叛乱就有个好前途,他为何选择发动安史之乱?
...因又是什么?这与唐朝当时的国家政策又有何联系?1、藩镇制度的设立,使得安禄山获得了强大的武装力量藩镇制度是唐朝中期设立的军事制度,藩镇也就是方镇,建设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卫唐朝
2023-01-05 20:38:00
晚唐三大痼疾,哪个对唐朝危害最大
...灭亡的隐患。晚唐时期,形成了危害朝廷的三大痼疾——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这三大痼疾每一个对朝廷的危害都极大,但是,非要说哪一个对朝廷危害最大,毫无疑问是藩镇割据。因为
2023-03-17 20: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今天19时,“河北五超”揭幕战正式开始,在文化市集上,赵子龙震撼登场,为“河北五超”加油。
2025-08-10 19:39:00
湖湘与皖江对话,共商长江大文旅
大皖新闻讯 8月9日下午,一场题为《嘉道湖湘近世派崛起与江南地区》的学术座谈会,在湖南金鹰影视城举办。此次活动,湖湘与皖江对话
2025-08-10 11:52:00
杭州日报讯 8月7日,“雅谊铁笔·楚天舒——中流印社社员作品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展览由西泠印社、湖北省文联指导,中流印社主办
2025-08-10 07:09:00
杭州日报讯 八十年岁月长河奔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凝重历史坐标下,“风韵钱塘——钱塘四友书画展”于8月8日在钱塘书画研究社展厅启幕
2025-08-10 07:09:00
8月9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作为指导单位,浙江美术馆主办的“百年定庵——纪念沈定庵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4
2025-08-09 08:08:00
“鹏举,我赵玖来晚了!”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网文《绍宋》的粉丝来到杭州祭拜岳飞墓,告慰这位蒙冤而死的名将。说到杭州人对历史的遗憾
2025-08-09 08:09:00
这部被称为“历史文天花板”的小说,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在岳王庙,作者榴弹怕水接受了都市快报采访。问:从《覆汉》到《绍宋》再到正在连载的《黜龙》
2025-08-09 08:09:00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8月9日9:30,长春市图书馆“城市热读”公益讲座
2025-08-09 10:02:00
图集|2025“泉城行”训练营学子们漫游“天下第一泉”
8月8日傍晚,“泉城行”训练营的学子们漫游趵突泉,在“天下第一泉”的波光亭影间,邂逅济南最灵动的美。
2025-08-09 11:14:00
请查收福建博物院文物版消气操,看着看着你就笑啦,跟“老祖宗”一起与烦恼拜拜吧~
2025-08-09 11:15:00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丨倾听那年热血忠言 扫码阅读手机版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 梁启超:家国铸魂 家风传世在天津,很容易就可以去先贤家里“串个门”。漫步在河北区民族路上,两栋白色小楼外观虽不惊艳
2025-08-10 01:26:00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