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藩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打着奉密诏讨伐奸臣杨国忠的幌子,在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场叛乱共持续了七年多时间,虽然最后叛乱被平定,但大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而造成这场叛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唐朝中期时所设立的藩镇制度。
藩镇也称军镇。和普通城镇所不同的是,藩镇中主要以职业军人和军人家属为主,藩镇中的最高长官为节度使。节度使在自己所管辖的藩镇中拥有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
唐玄宗时期,唐朝的疆域空前辽阔。由于中央和边陲地区距离太过遥远,通讯指挥无法及时传达。为了能有效遏制周边外族的入侵,唐朝中央政府决定在各个军事要地设藩镇,由节度使全权管辖。
藩镇的设立对于防范边患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同时造成了各个藩镇尾大不掉的局面出现。由于节度使在藩镇中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士兵们的军饷不是由中央发放,而是由节度使发放。从而造成了士兵成为了节度使的私家部队。而且由于藩镇军人长年累月都处于和周边外族的交战状态中,其战斗力比起久不闻战事的唐朝中央军不知道要高多少。
当时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所率军队不过15万人。但仅仅用了1个月时间,叛军便攻下了唐朝的东都洛阳,一路所向披靡。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统治者已意识到藩镇的危害,但却已没能力将释放出来的权利重新收回。为了防止藩镇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唐王朝又册封了更多的藩镇和节度使用以制衡,结果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一个旧麻烦,结果搞出了新麻烦。
直到唐宪宗李纯执政期间(公元805-820年),唐朝中央的军力和财力都有了一定基础,开始了大力的削藩政策。藩镇割据的局面才大幅缓和,唐朝出现了中兴迹象。但随着唐宪宗的离世,藩镇割据的局面又开始死灰复燃。
此后的唐王朝就是一番乱象,到处都是藩镇之间为了抢地盘相互火拼兼并,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在晚唐时期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虽然起义最终没有推翻唐王朝,但却打破了藩镇之间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格局。
公元907年,当时势力最大的藩镇节度使朱温篡夺了帝位,唐朝从此灭亡。
大唐王朝当初设立藩镇的初衷其实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只有授予边陲将领高度的自主权,才能有效应对边患。但问题在于唐朝中央却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压制这些藩镇。到了后期,只得通过划分更多的藩镇来牵制原来的藩镇。而这种藩镇之间相互制约的格局一旦被打破,大唐王朝的丧钟也就随之响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0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