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顾炎武为何以封驳制来约束君主权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9 13:2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顾炎武之所以会否定君主高高在上的地位,拉近君臣关系,是因为随着朝代的更替,君主的权利也被无限的放大和集中,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也被无限的太高,到了晚明,千年的君主专制可谓将做到了极致。

饱读经书的顾炎武,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朝代的兴亡、天下的治乱,特别是在其亲身经历了明王朝灭亡之后,深深地感受到了君主独断专横,君主的权利不受任何制约之害。顾炎武和黄宗羲都认为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是造成政治昏乱、政府腐败和社会动乱的根源,因此他们主张要限制君主权力。

顾炎武为何以封驳制来约束君主权力

从人性论的角度来看,顾黄二人都肯定了人性中自私的因素,他们给予人的私欲以合理的地位。黄宗羲同样认为人性是必有私欲的,将私欲看作人之常情。

既然人人有私欲,那么君主亦可以有私欲,如果集权在手的君主只按照自己的私欲行事,滥用权力,只图一己之利,最致命的是没有人或者制度,能够制约徇私枉法的君主,那么天下必将大乱。由此,他们提出对君权限制的改革方案,也是于情于理。

顾炎武和黄宗羲,对君主权力的分化和制约思想,是有一定的先进性的,也可以说是带有一些资本主义色彩,这也与其生活时代资本主义开始萌发相符。因为,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是不可能产生分权思想的。在这种以直接的统治和服从为特征的封建政治生活中,想要君主分权不仅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而且是不现实的。

顾炎武为何以封驳制来约束君主权力

虽然顾炎武的分权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中,三权分立有着本质的却别,但是在晚明封建君主统治的时代,顾炎武能产生任何形式的分权理念都是难能可贵,说其政治改良方案带有一些资本主义的色彩,也是对他思想超前和先进的一种肯定。

顾炎武主张,重启封驳制,利用封驳来制约君主的权利,以此避免君主滥用私权。封驳制度起源于汉代,实际上是一种检查制度。其最初设立的目的是,对皇帝颁布的失宜诏命,进行封还并署列理由或者意见。

顾炎武为何以封驳制来约束君主权力

从封驳伊始就不难看出,它的出现是对皇权的一种制衡,有它的存在君王,并不能随意妄为的对天下发号施令。随后列代均继承了这一个制度,汉代的御史,唐代的门下省等等,都有封驳的权力。到了明代,封驳的工作是由给事中来完成。

到了清代,大理寺所拥有的封驳权利,已经和最初的封驳大不相同,它指的是发现不便施行者,可以封还;错误者,可以驳正。这时的封驳实际上已经不是对皇帝的制约,而是司法机关之间的一种监管。

顾炎武为何以封驳制来约束君主权力

在汉唐时期,臣子还可以对皇帝的命令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到了清朝这种权力已经退化到了,只能在司法机关进行相互监督,无法监督到皇帝。

顾炎武认为春秋时期和汉代,没有将封驳明文规定成一种政治制度。或许是因为职计和士师有良知、有勇气,才敢不执行齐景公的命令,王嘉、钟离意也有不惧圣上的气概。又或许换做其他没有节操,或者喜爱奉承的官员,君主的非理性命令就能顺利执行,这是万万不可的。

顾炎武为何以封驳制来约束君主权力

因此,顾炎武认为应该将封驳彻底制度化,用明确的条文法规,来保障封驳能顺利的进行且不受到干扰。他还举唐代门下省作用的案例,来证实制度化封驳制的好处。

唐代名臣李藩对坚持采用,黄纸批之而不改用白纸的行为,和对此的解释;以及宣宗时萧仿封还任命,李燧为岭南节度使,并得以迅速成功的事例,都很好地展示了,将封驳制度化后的好处和优点。由于封驳被合法的制度化,那些敢于向皇帝的命令提出质疑,和建议的官员们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顾炎武为何以封驳制来约束君主权力

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门下省,成为了防止君主滥用其权利,独断专行颁布诏敕的有力保障。门下省有了合法的封驳权利,才能对君权有一定程度的制衡。到了明代,即使政治昏暗,政府腐败不堪,但顾炎武认为封驳制度依然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封驳对于遏止政治腐败有着很大的作用,是值得提倡的。

明朝已经废除了宰相制度,而后又罢门下省长官,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集中,但政府毕竟还保留了六科给事中的官职。顾炎武说在明代的给事中品卑而权特重,给事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帝王之诏提出不同的意见,并且能制约六部官员的行为,因此,这个已经被弱化的封驳还是能发挥其余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顾炎武为何以封驳制来约束君主权力

顾炎武用历代封驳事例在各朝政治体制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来很好的说明,一个政府想要维持政权的稳固,天下的稳定,在朝廷之内就必须,要有人能与君王唱反调,要有人能给君王提出不同的意见,并且要使得这些人能真正发挥,对君王权力的制约作用,就不得不用合法的制度来保障他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古代宦官专权为何屡禁不止
黄宗羲在《阉宦》中对宦官之祸进行的深刻的剖析,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宦官,原属内廷待从、用奴,不能也无法参与政治活动,但宦官是封建君主的忠实的贴身奴才,他们可以凭借此特殊关系来攫取
2023-05-17 15:01:00
为什么皇帝最亲近信任宦官
...人君必备心理素质,能做到这个份上就不是普通人了,是黄宗羲所说的“非人”,能和这样的人走到一起的,也只有“非人”的宦官。毕竟对君主而言:宦官可以贪婪一切,唯独不会对皇位产生贪念
2023-10-14 16:54:00
李世民如何实现从谏如流、亲贤臣远小人的
...了尚书、门下等五省,这就是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其中,门下省设侍中(为避杨坚父亲杨忠名讳改为“纳言”)、尚书省设散骑常侍,两者的职能一样:谏官。谏官一职自出现之日起,就不断涌现出
2023-10-27 07:17:00
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为何拒不仕清?
...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而这其中便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黄宗羲,著名的思想家、天文学家、教育学家,是“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的长子。在父亲的影响之下,黄宗羲顺理成章地成为了
2023-04-27 05:24:00
清代前期的朝政监察措施“风闻言事”,对大清有什么影响?
...,经过“台长”即御史中丞审核之后,还需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审核,弹劾程序的复杂化和弹劾不实的责任使得御史弹劾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宋代的“风闻言事”制度上承隋唐,但是在唐代的基
2022-12-17 16:34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为何能一手遮天?
...将皇帝的权力分化了出来。中书省负责商讨、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这样一来,权力就下放到了朝臣之中,皇帝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居中裁判。也就是说,一件重要事务的处理
2022-12-31 22:12:00
古代宰相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后来设置为左右丞相来分担。晋朝建立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也就是三省六部的雏形,此时执行多宰相制度,宰相不再局限于三公,三省开始与三公共同称为宰辅,一起分担宰相职权。南北
2023-10-21 08:53:00
明朝时期的内阁是怎么出现的
...太监非常大的发挥空间。上图_魏忠贤(1568年-1627年)正所谓黄宗羲所说的:“奉行阉宦之朝政”,唐代太监虽然权势极大,但是他们无法直接干预行政,但是明代的大太监刘谨魏忠贤
2023-04-24 12:20:00
清朝官府有个部门最牛,只要挤进去都是从一品,官员都争着巴结
...、明、清等都沿用了该制度,三省即为尚书省、中书省与门下省,其中中书省是负责拟定皇帝颁发的诏令即决策机关,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则是最终的执行机关,三省的最高长官官阶都是宰相,
2024-02-24 08: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