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储君斩一汉族文官,皇帝得知后竟直接处死储君
...墨刑。孝文的手段更彻底,直接处死太子。太子元恂成为储君之后,依照魏国制度,其母被赐死,他在太后的抚养下长大,娇生惯养,性情乖戾。孝文为了让他学好汉文化,专门让汉人高道悦做他的老师。但是他不仅不好好学习...……更多
聊聊东魏-北齐高氏政权的历史
...族上层贵族转化为汉化的贵族官僚,其中的很多人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同时也更多地学会了汉族士族阶层腐朽的生活方式,骄奢淫逸,荒淫残暴。这些从战马上下来的武士,丧失了武功,却没有学会文治。而留在平城地区的鲜卑...……更多
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付出的那些努力
北魏建立之后,历经几代皇帝,都没有解决汉族文化和鲜卑文化交融的问题,北魏的第三代皇帝拓跋焘曾经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重用了很多汉族的大臣,推行儒家文化,但是最终因为国史之狱让他的一切努力付之东流,在...……更多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先驱与汉化的推动者
...帝。他勇于面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的落后,并主动向先进的汉族文化学习,这不仅对当时的北魏政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留下了可以被后代咀嚼。一、孝文帝推进中国化改革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孝文拓跋宏皇帝派使...……更多
孝文帝有什么功劳,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文帝的奶奶冯太后说起。冯太后是北燕皇室后裔,标准的汉族。她十四岁便进宫,二十四岁就成了太后。在这么小的年纪便得到宫廷的历练,铁腕和凶狠仿佛是她成功的法宝。冯太后在献文帝去世后,拥立了献文帝五岁的孩子,...……更多
“杀胡令”的发起者三天内杀了二十万胡人,保住了汉族人
两晋南北朝,汉族冉魏政权屠杀了大量的胡族,站在现在的立场来看固然残暴,但是当你身临其境,却不能不说有着历史进化的必然规律,这本身是一个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无奈的选择,特别当你身为这个民族的后裔的时...……更多
司马氏家族姻亲关系的缔结,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基础
...数民族政权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既能管理少数民族又能统治汉族的政治体系。这个时候,先进的中原封建文化成为北魏统治者的最好的选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就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吸收封建文化、制度的过程。北朝司马氏家族与北...……更多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做了哪些改革?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魏迁都,是鲜卑族和汉族的一次文化大融合。北魏统治者孝文帝拓跋宏十分的喜爱中原文化并且有着一统天下的野心,最终在多个条件的影响下,公元493年孝文帝带领鲜卑族迁都洛阳。以往历史促使南迁历...……更多
拓跋宏改革矫枉过正,因此为北魏埋下大患
...中国历史上的评价非常开,被认为开启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的先河,解决了北方自五胡乱华以来的胡汉矛盾问题。因此他被认为是南北朝时代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受到后世史学家和汉学家的广泛推崇。可是从历史记载来看...……更多
揭秘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和影响
...现孝文帝拓跋宏的政治理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特别倾慕汉族文化,他希望通过迁都洛阳离中原文化更近一些,这其实对于鲜卑族政权“实行汉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从历史角度来看拓跋氏鲜卑政...……更多
影响千年的北魏孝文帝,都做了哪些大事?
...都洛阳,不仅能够摆脱旧文化的威胁,还能够更好的接受汉族的文化,促进汉化。而且平城的自然条件也并不是非常的优越,平城一带的气候较寒冷,风沙常有,而且水灾、旱灾甚至是瘟疫灾害也是经常发生,想要在此地发展农...……更多
...直是奉行着部落内婚制,随着入主中原,统一北方,需要汉族士人的支持和参与政府行政管理,因此他们积极向汉族士人学习,并开始了大规模、全方位、彻底的汉化运动。这其中婚姻政策的转变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和内容之一。...……更多
冯太后与拓跋弘有什么仇恨,为何非要致他于死地?
...北方的门阀士族,他们的子弟成为拓跋圭建立北魏的重要汉族官员。在北魏初年,北方少数民族的势力较大,就连皇后大都来自于这些北方部族的贵族女性。到了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时代,以崔浩和高允为代表的汉族门...……更多
历史上外族入侵与华夏文明的韧性
...数目不是太多,且朝廷有意识的将其打散居住,所以,在汉族的长期影响下,这些游牧民族内迁后,逐步被北方汉族所同化,游牧骑射生活也逐渐过渡到农耕织读生活。这才是正道王道。但司马炎代魏以后,却改变了这一策略,...……更多
中国为什么没像欧洲那样陷入民族林立的困局
...倍于己的胡人。这就是制度整合带来的优势。草原民族跟汉族战斗的时候往往就吃亏在这上面,因为他们是部落制,是组织松散的一盘散沙呀!可如果胡族也被组织起来呢?那汉民族的受难日就到了。因为制度优势一旦被抹平,...……更多
北魏孝文帝对于汉化政策,逐渐由顺从转变为了认同
...认同。孝文帝的从小所接受的各种教育很大一部分都是与汉族的文化有关,因为当时太后本身就出身于汉族的官宦之家,所学习到的汉族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在对于孝文帝的培养时,也就格外的注重汉族文化的教育,并且给孝文...……更多
北周一个荒唐皇帝,由于沉迷酒色22岁去世
...他们发泄工具,同时也杀害很多的汉人百姓,导致当时的汉族人口大量的减少,华夏地区的文明也出现了倒退情况,所以这个历史时期对中原的汉人来说是很黑暗的。而在这些胡人建立的政权当中,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对中原文明...……更多
北魏孝文帝想要汉化,太子元恂却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当时孝文帝其实对他是抱有很大的希望的,从小就请了汉族的老师来教他学习汉族的文化,不过他不仅没有好好学,反而是故意刁难自己的老师,趁着孝文帝出宫还弄起了以前鲜卑族的那一套说话方式个穿着服饰。不仅如此,...……更多
北魏孝文帝:改革先锋与英年早逝的谜团
...、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所谓四姓,一说为中原汉族高门崔、卢、李、郑,一说为汉族甲、乙、丙、丁四种郡姓,后者似为确。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更多
拓跋宏:锐意改革的北魏皇帝
...编发左衽,无论男女,一律改着汉人服饰,朝廷百官改着汉族官吏朝服。更汉姓。太和二十年(496年),孝文帝颁发诏令:“自代郡迁到洛阳的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都要更改。”于是,皇族拓跋改为元;勋臣八姓中,丘穆陵...……更多
北魏中后期,宇文泰和高欢为何没能坐上皇位?
...动了北魏王朝的空前发展。不仅如此,还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大融合。正是基于此,有学者认为没有拓跋宏就没有日后的隋唐盛世,没有孝文帝就没有日后的民族融合。据说拓跋宏从小思维异于常人,不仅聪慧过人,更是见解...……更多
北齐军力强盛,为何会被北周所灭?
...展历史当中,也有一部分湖人被汉化和吸纳了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这些人口构成了当时北齐的主要人口,作为一个社会大的趋势来说,汉化是那个时代里最佳的选择,但是在北周内部却呈现出与时代潮流相违背的态势。在北周...……更多
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两位皇帝
...入历史上最长的大分裂时期,民族大融合时期,同时也是汉族文化最危险的时期。五胡乱华究竟给中原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呢?自西晋灭亡也就是316年算起,到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中间的123年历史上称为中原沦陷...……更多
八王之乱,混战了140年的五胡,是如何融入到了汉族之中?
...乱。可是这些在北方连年混战的部族,却后来迅速融入到汉族当中。尤其是慕容鲜卑和拓跋鲜卑所创立的政权,与汉族正统差别不大。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北方民族很快地融入汉族呢?可能在不少朋友的印象里,诸如鲜卑、...……更多
...最为黑暗,最为痛苦的时期,这一时期,胡人大肆地屠杀汉族人以至北方中原地带汉人数量锐减,汉家子弟几乎被数屠殆尽。那时的中华大地近乎汉族的人间地狱,胡族的兽欲天堂。这些来自蛮荒之地的野蛮胡人还保留着原始的...……更多
北魏大臣崔浩公开揭露鲜卑皇室的丑闻,被拓跋焘斩首
...得到。不久,叫声戛然而止,一个服务了三朝鲜卑皇帝的汉族重臣,脑袋已经滚落在地……崔浩,出身于清河(今河北清河)崔氏家族。作为北方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在晋末的大乱局中没有随大流南迁,而是选择留在...……更多
唐朝的“安史之乱”及其“节度使制度”是怎么来的?
...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进入中原,建立起一些非汉族的政权,与南方的汉族政权形成对峙的那段历史现象。其中的“五胡”,主要就是指匈奴、鲜卑、羯jié、羌、氐dī五个胡人族群。当然,事实上,“五胡”只是西晋...……更多
...晋-十六国、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西晋灭亡后,汉族在江东建立东晋政权。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东晋政权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到公元420年被刘裕所建立的...……更多
浅谈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制度
...缺口。宇文泰很快意识到,哪怕自己再不愿意,也必须把汉族士兵利用起来,因为汉族具有巨大的人口基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士兵质量也是很不错的,所以宇文泰决定实行军事改革。宇文泰的军事改革宇文泰的军事改革,其...……更多
“关陇贵族集团”玩弄皇权几百年,它到底是什么组织?
...,融合了代北、江南、关中的士族力量,形成了鲜卑族与汉族高度融合的政治集团。关陇集团的特点北魏因内部不够团结造成的分崩离析犹在眼前,介于此,关陇集团在进行汉化改革时便有了一些突破。就上文提到的“关中本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司马八达”之一。司马朗是司马防的长子,司马懿的兄长。东汉末年,董卓篡夺大权
2024-06-30 20:18:00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2024-06-30 20:18:00
南唐的开国皇帝名叫李昪,也就是后主李煜的祖父。此人出身寒微,父亲又在战乱中失踪,一度沦为流浪四方的孤儿。然而,李昪却在三十多年后成为南唐的皇帝
2024-06-30 20:18:00
司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达,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2024-06-30 20:19:00
根据《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等史料的记载,司马通(生卒年待考),字雅达,河内温县人,魏国的安城亭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七子
2024-06-30 20:20:00
司马敏(生卒年待考),字幼达,河内温县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八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对于司马敏来说,史料上的记载更加匮乏
2024-06-30 20:21:00
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一度直逼明朝名义上的首都南京,但仅过三十五天,就被赣南巡抚王阳明(即王守仁)平定
2024-06-30 20:21:00
受人蛊惑挑战嬴政,力不能及逃亡他乡
根据史料可知,嬴政(秦始皇)之兄弟们至少是四个(一奶同胞、同父或同母)。其中,两个被嬴政处死了,那就是嫪毐与嬴政母亲的私生子
2024-06-30 20:21:00
所有人都知道,小说《三国演义》不是一部神话小说,虽然书中也有一些神神怪怪的故事,但从整体上来说,小说和神话根本就不挨边
2024-06-30 20:19:00
为什么灭掉秦朝的刘邦却差点被匈奴活捉
中国古代的北方一直都是游牧民族活跃的地区,这些游牧民族的战斗力的十分强悍,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明朝,北方的游牧民族给中原王朝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024-06-30 20:21:00
司马进,字惠达,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六子,司马懿六弟。在曹魏时期,司马恂担任中郎这一官职,封城阳亭侯。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分为县侯
2024-06-30 20:20:00
司马馗(生卒年不详),字季达,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四子,晋宣帝司马懿的四弟。相对于司马懿和司马孚,司马馗则比较低调
2024-06-30 20:19:00
自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特别是许田打围之后,汉献帝简直是度日如年,朝中大臣也开始想办法要除掉曹操。办法倒是想了不少,大多都胎死腹中
2024-06-30 20:20:00
民间招募的宫女都是必要验玉女,那么是怎么样来查验玉女的呢
在历史上拥有宫女最多的无异是秦始皇嬴政,怎么样来检验玉女的呢?都说了当了天子就有三宫六院,美人三千。那么三宫指的是故宫中的内廷
2024-06-30 20:23:00
吕布在白门楼被俘,曹操为何听刘备意见杀了吕
吕布是三国时代最强的武将,他弓马娴熟,号称“飞将”。在很多的战场上,都能够看到吕布的身影。他率领的骑兵是当时最精锐的骑兵
2024-06-30 2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