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明朝这两个倒霉的考生,因籍贯问题接连痛失会元
...,就有两个倒霉蛋因受籍贯出身、名字的影响而接连痛失会元,可谓冤到家了!这两个悲催的倒霉蛋就是陈循和林文秸。受出身影响的倒霉蛋——陈循 陈循(1385-1464),字德遵,江西泰和人。要说学识,陈循还是有的,因为在永...……更多
古代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人是谁
“连中三元”是指接连考中解元、会元、状元。而“连中六元”又是什么呢?在参加乡试之前,考生必须要先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而这三场考试又被统称为童试。只有通过院试的人,才有资格去参加乡试。换句话说,县试、...……更多
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难如登天,明朝仅有三人做到,他们是谁?
...在科举考试中,连续取得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因此后来“连中三元”就用来形容,一个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一共也只有21人三元及第,其中17名为“文三元”...……更多
唐伯虎才情无双,为何却没能够金榜题名呢?因为他的一句话
...也相信自己很可能成为又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就是解元,会元,状元,在历史上能够连中三元的人寥寥无几。唐伯虎在京城备考的这段时间,根本就没有怎么备考,相比于其他的考生,唐伯虎是轻松的,他在会试结束之后,就非...……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富的南方富饶,北方文人平均文化水平低于南方文人。在明朝也是如此,科举考试取南方文人的数目要远远大于北方文人,因此激起民愤,明朝朝廷不得不做出南北榜这种区域公平的制度改良,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调和会试取士...……更多
天才张居正、唐伯虎告诉我们,磨难对于天才有多重要
...将“连中三元”定为自己的目标,赴京赶考,势必拿下“会元”!但是令他没有想到,当他考中会元的同时,他的一生也因此报废。在考取会元之前,唐伯虎也跟考取解元之前一样,参加了一场饭局,这场饭局的人基本上都是跟...……更多
...的是,这次科举将是千年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这一科的会元,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茶陵人谭延闿。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其父谭钟麟为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和陕甘、闽浙、两广总督等...……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第一名解元方能参加会试。会试录取前三百名,第一名为会元,其余为贡生。这些贡生需参加殿试,前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其余按名次获得进士或同出身。中举者迎来铨选和漫长的官场生涯。科举成绩直接关系到官员最终...……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中如何防止舞弊?唐朝创设了各种措施
...就是元代的磨勘制度,并且该制度也为明代延续使用。对明朝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经过唐宋元的发展,在明朝达到其鼎盛阶段,同时明朝对科举的重视也远超之前的历朝历代。为了确保科举的公平、公正,明代...……更多
古代的皇帝也是颜控?他因为长得太英俊,成为明朝首位状元
...苦不能怨政府啊!当然了,有倒霉蛋,必然也有幸运儿,明朝首位状元郎吴伯宗就因为长得帅而受到朱元璋的青睐,最终完美逆袭成为状元的!据记载,在洪武四年(1371年)的这场大明首次会试中,原本考官们拟定的第一名是...……更多
他是明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人,因得罪皇帝名字从《登科录》中抹去
...统考。大约优选三百人过关,晋级为贡生,会考第一就是会元。贡生最后的考试是殿试,既在金銮殿上面对皇上的提问。殿试完成,根据考生的表现,分成三个档次,也就是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第一名是状元,...……更多
此人有状元才却没状元命,因名字籍贯弥封打不开,到手的状元飞了
...,在殿试的时候,都被皇帝钦点为状元了,偏偏因为名字籍贯处的弥封半天打不开,皇帝一着急直接就给把第二名当做了第一名,此人到手的状元都能擦肩而过,不得不说,真是造化弄人。邵自昌,字蕃孙,号楚帆,是顺天府大...……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我们称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然后会试的第一名会被称为会元。这些读书人,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上,考到第一名的人,会被称为状元。科举考试是竞争十分激烈的一个过程,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激烈。考中一个第...……更多
揭秘古代状元的产生:除了看脸还看名字,好名字胜过满腹才华
...,本都是状元的苗子,却因为相貌,埋没了一身才华。在明朝时,明成祖朱棣曾安排了一场殿试。在殿试中,以考生孙日恭和邢宽最为优秀,两人中又以孙日恭略胜一筹。但是朱棣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孙日恭的名字取的不如...……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一个考生乡试、会试、殿试都得第一,连得解元、会元、状元,成为“连中三元”,这是了不得的事情。因为科举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连中三元”者不过十四人而已,其中唐代二人、宋代六人、金代一人、元代一人,而...……更多
明朝科举的“泄题风波”,两个考生因此改变历史
...件东西的时候,或许我们在冥冥之中正在得到某件事物。明朝历史很有趣,发生了许多震惊后人的历史大事件。其中有一件事被后人称为“程敏政泄题案”,说的是程敏政在科举考试中将试题泄露给了某些考生。那么程敏政到底...……更多
...明了“糊名”和“誊录”的制度:考生交上答卷,名字和籍贯那一栏会被立刻密封起来,这叫“糊名”;然后又会有专人来誊抄这些答卷,免得被考官认出某个考生的笔迹,这叫“誊录”。既要糊名,又要誊录,怎样才能避免这...……更多
唐伯虎的真实人生:从才子到悲剧的转变
...之一,位列凌烟阁功臣榜上的第二十二位。只是从唐朝到明朝,中间隔了几百年,祖先的那点荣耀,对于唐家来说,也早就没什么影响了。唐伯虎从小聪慧异常,属于那种顶级神童,学什么都特别快。在他十五岁那年,唐伯虎在...……更多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状元云集于此,为什么苏州状元那么多?
...或“状元第”。至今仍有一些地方的民宅中保留着状元、会元的匾额。 就整个历史来说,自唐代科举始,全国共出文状元596人,武状元115名,苏州地区,有45名文状元,5名武状元,分别占全国的7.6%和4.4%。在明清两代就有35位,...……更多
陈安高中状元20天就被朱元璋车裂处死,他为何如此苦命?
...却不被人们所看好。但考取状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明朝几百年的历史中,状元只有89位。而我们现在的高考每年录取这么多人,可还是很多人觉得高考很不容易,但是如果和古代的科举相比较,那就容易很多了。就算是考...……更多
古代的作弊手段究竟有多高明呢
...第一是糊名,第二是誊录。所为糊名就是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糊起来。而誊录就是将考试的考卷重新抄录一遍。这两项措施让考官无从辨认考卷是出自哪位考生之手,避免考官给特定的考卷判高分。有一次苏轼的门生参加...……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实是越往后君权越集中,因此历史上最后两个大一统王朝明朝和清朝,被称之为君权高度集中朝代。所谓君权集中,其实并非一句话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以科举制来说,以君权集中的角度来看,就起到了很...……更多
明朝史上最倒霉的状元是谁,为何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
...,在历史上能够高中,是每一个寒门子弟追逐的目标。在明朝时期,科举制已经实施了上百年的时间,这一时期同样应用科举制。寒门子弟能够高中状元,无疑是光宗耀祖,同时也有了一个好的前程。不过高中状元是走入仕途的...……更多
是谁推动宋朝科举制度前进一大步,造福无数考生
...试,还没有采用糊名和誊录等防作弊措施,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全部标注在卷首,主考官宋白可以轻易找到陈彭年的试卷,而且,当时的科举,除了考试成绩,考生的品德也在考官的考量范围之内,所以,陈彭年遇到厌恶自...……更多
明朝两位考生同为榜首,皇帝出一题巧妙选出状元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位,一位是伦文叙,一位是柳先开,两个人同时成为榜首,于是皇帝出题并说:“谁对诗对得妙,谁就是第一名。”于是两个人开始对诗,柳先开超级自信,所以不假思索,立刻对了一句,而后伦文叙又...……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一次。会试中第者被统称为贡士,而第一名则又被称为是会元,故而,会元也成为了所谓连中三元的第二元。会试之上,为殿试,殿试是科举制度下的最后一级考试,也是直接入仕的门槛。和会试相同,殿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更多
历史上这个外国人参加科举高中,后来为何坚决辞官?
...且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晁衡”。无独有偶,在明朝的科举考试中也有外国学子参加的情况。那是洪武四年,明朝举行了第一次的科举考试。至于为什么朱元璋在明朝建立的第四年才开始启动科举考试的事情呢?原因有...……更多
历史上的大唐宰相卢携
...,轻则影响工作,重则误国误民。另一个名叫罗洙,年龄籍贯无考。此人能够金榜题名,纯属捡漏。本科主考官是本书前面介绍过的沈询,沈询有个表亲名叫韩洙。对韩洙这个表亲,沈询比较同情关心,许诺帮助他科举成名。但...……更多
胡惟庸一生兢兢业业晚年被朱元璋杀死,因为宰相的权力威胁到皇权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这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成为了人们敬佩的人物。朱元璋出身低微,能够做到开国皇帝,凭借的是机遇和自己的本事。朱元璋出生在元末时期,这时候天下大乱,没有...……更多
明朝为何是科举制的鼎盛期
...、发展于宋朝,但是真正把科举制度发扬光大的朝代却是明朝。或许你会想到明朝的“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那为何科举制反而在明朝发展到鼎盛期呢?这就要说说洪武末期的一个科举案子,和明朝前几任皇帝对...……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今年岁在甲辰。1844年甲辰,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著名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出生于湖州安吉,今恰逢三个甲子,诞辰180周年。在吴昌硕60岁时
2024-04-20 07:49:00
走进河北县级博物馆|“九州之首”古韵悠长——冀州博物馆探访
春季的衡水湖,蓝天碧水,水鸟低飞。3月20日,记者走进衡水湖南岸的冀州博物馆,通过丰富馆藏和各类展陈,感受古城的历史脉动
2024-04-20 08:12:00
闲话三国:盘点那些活到90多岁的名将们
闲聊三国事,三国有趣事,与君共享之!欢迎大家的观看,本篇文章为大家戏说三国中的:安享晚年的3位三国名人,都是90多岁老人
2024-04-20 11:18:00
陈胜吴广起义:点燃反抗暴秦的烽火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秦二世登上皇位刚十个月。两名秦政府的将尉押解九百多名役卒(犯罪的人组成的队伍)前往渔阳(今北京密云)戍边
2024-04-20 12:21:00
宫廷阴谋:晋惠帝司马衷与太子司马遹的悲歌
晋惠帝司马衷的长子司马遹,自幼聪慧过人。他的爷爷晋武帝司马炎,十分喜爱这个孙子。晋惠帝脑子不好使,但他儿子司马遹却与父亲迥然不同
2024-04-20 12:25:00
钱谦益:从东林党领袖到降臣,一代文坛巨擘的尴尬人生
钱谦益,明末时期东林党领袖之一,诗坛、文坛的公认的宗主,“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就曾经是其门生;清初一代大家——黄宗羲
2024-04-20 13:15:00
永嘉侯朱亮祖:从英勇善战到悲惨结局,不服管束的明初名将
明初勋臣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收敛,仗着自己的功勋为所欲为。像徐达、常遇春这样知道进退,懂得为臣之道的非常之少。这也是朱元璋后来通过各种大案对他们进行清洗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4-04-20 13:19:00
文官转武将:虞允文的智勇双全改写两宋命运
宋朝的时候,由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所以导致两宋时期武官地位低下、受制于文臣,很多战争的指挥者是文臣而不是武将。这样的情况往往就是“外行指导内行”
2024-04-20 13:21:00
女真逆袭:朱棣的失误成全了清朝的崛起?
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亡在了女真人建立的大清手里的。清取代明是历史的发展,实际上在当时闯王李自成是比清军更有机会取得江山的
2024-04-20 13:23:00
皇位背后的血腥与权谋:李世民与儿子的较量
在古代,权势最大的自然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皇权至上,身居皇位,自然可以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为了得到这个位置,往往需要付出很多东西
2024-04-20 13:26:00
游侠的兴衰:从墨子始祖到汉武帝的打压
小说中游侠四海为家,行侠仗义的故事令人向往,其实中国古代也有游侠。游侠起源于墨家学派,而墨子也被认为是游侠界的始祖,墨子提出以“廉
2024-04-20 13:27:00
揭秘:何进从屠户到东汉大将军的过程
何氏入朝何进当初决定把妹妹送入皇宫,是通过宦官老乡郭胜的关系(都是南阳郡人),何氏入了皇宫,凭借高挑的身材,美丽的容貌
2024-04-20 13:30:00
从将军到奸相:杨素如何走上权力巅峰又跌入深渊
伟大的军事家,一定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吗?这一点,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比如驰骋欧洲的拿破仑,最后兵败滑铁卢的结局与其说是指挥失误
2024-04-20 13:33:00
高昙晟:中国历史上首位和尚皇帝
说起当过和尚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成祖朱元璋吧。小的时候因为穷的吃不起饭,就出家当了和尚,因此活了下来。可他当了皇帝后很是忌讳别人提到这段往事
2024-04-20 13:37:00
宋朝和中国其他王朝相比,武德并不是很突出,但他却是中国古代将门世家最多的王朝。像十世为将的折家,天波府满门忠烈的杨家,曹彬家族
2024-04-2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