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卿,初字香朴、香圃,又字苍石、仓石、昌硕,又作昌石,号缶庐。浙江安吉人,寓居上海。1913年被公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著有《红木瓜馆初草》《元盖庐诗集》《缶庐诗》《缶庐别存》《缶...……更多
方寸之间领略《金石中国心》
...“楚石磨成浆”的态度与苦功;自称“缶翁”,不仅因为吴昌硕喜欢缶背后蕴藏的苍茫、厚重、古朴之气,某种程度上更体现了其质朴的金石艺术观,是对古典的高度传承……方寸之间气象万千,金石华彩写意人生,《金石中国...……更多
二十周年庆!西泠拍卖4月21日至22日济南公开征集藏品
...征集。详询0571-87896778、87812580。二十周年特别征集: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2024年,西泠拍卖迎来深耕市场的第二十年。自2005年首场创下国内南方艺术品拍卖的最好成绩,确立“江南第一拍”的行业地位开始,西泠拍卖以江南人...……更多
...容性、创新性的海派。其中,以赵之谦、蒲华、任伯年、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浙江籍书画家在题材、技法和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对中国画的现代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展厅中,赵之谦的《花果扇页》与蒲华的《风雨归舟...……更多
...4月,众多专家学者会聚杭州临平,以学术交流形式纪念吴昌硕先生180周年诞辰,同期举行学术报告会令人耳目一新。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提出学术研究“四新”概念:创立新观点、开拓新主...……更多
探访西泠印社:品读方寸之间的艺术魅力
...摄在探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建社至今的120年间,先后有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7位大家担任社长一职。李叔同、丰子恺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康有为等为赞助会员,可谓是精英云集。...……更多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之一及第一任社长吴昌硕、西泠印社第一位女社员孙锦篆刻的“平平凡凡”印谱中的六方原印,中日两国艺术机构共同努力,共谱中日文化交流佳话。丁鹤庐研究会会长、西泠印社创始人丁...……更多
...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他,就是吴昌硕。在吴昌硕的朋友圈关系图里,不得不提及王一亭的名字。二人可谓情同手足,亦师亦友,被当时的人们誉之为“海上双璧”。1912年,近70岁的吴昌硕移居上海,弃...……更多
...余任天、余成,吕国璋、吕军,韩天衡、韩回之等,还有吴昌硕、吴东迈、吴长邺、吴超、吴越更是祖孙四代都是西泠印社社员。他们在艰苦的训练中不断磨砺,在传承中逐渐领悟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金石结下了不...……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西泠印社与宁波市文联等机构共同举办的吴昌硕、潘天寿作品展等艺术盛会,展现了其在推动地方文化艺术发展方面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实力。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打造高品质的艺术展览,西泠印社为地方文化...……更多
...的印章放到它该放的地方”杭州日报讯 1月29日,“纪念吴昌硕诞辰一百八十周年暨李苦李篆刻作品捐赠展”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西泠印社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展览立足于弘扬西泠印社“保存金石...……更多
...着不少动人的金石故事,其中最令人怀想的,是首任社长吴昌硕对爱妻的一往情深。1909年,66岁的吴昌硕梦见去世多年的原配夫人章氏,醒来后满怀思念之情,刻下了“明月前身”这方印章。以印传情,尽显中国文人独特的浪漫...……更多
...酒店、旅游全产业链集体律动。今年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180周年诞辰,西泠春拍特别推出名为“雄甲辰”的纪念专场,以诗、书、画、印全门类的形式去呈现这位艺术全才。备受关注的吴昌硕经典篆刻作品“泰山残石楼”...……更多
西泠·武林美术馆正式启用
...的毕生收藏;75周年社庆大会王个簃先生捐赠的其珍藏的吴昌硕书画精品以及百年华诞和近年来海内外社员的捐赠等。本次特展力求从藏品捐赠角度梳理出印社的发展历史和印学史,以此弘扬西泠印社同人爱社如家、无私奉献的...……更多
名家|一代巨匠吴昌硕(一)
吴昌硕像2024年是吴昌硕诞辰180周年,书画频道特别策划了“一代巨匠吴昌硕”评论特辑,带领大家深入地领略这位海派艺术大师的风采——一吴昌硕在中国近代艺坛上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他诞生在中国近代史包括艺术史来说都...……更多
...在甲辰。1844年甲辰,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著名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出生于湖州安吉,今恰逢三个甲子,诞辰180周年。在吴昌硕60岁时,他曾以名贵田黄石刻有“雄甲辰”朱文印以自贺。现在,西泠印社有1964年甲辰年所生的当代篆刻...……更多
...略不同文化背景下印章艺术的独特韵味;孙慰祖老师的“吴昌硕篆刻的代笔与伪作”讲座,则通过深度剖析详实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吴昌硕篆刻艺术的真伪辨识;而赵熊老师的“篆刻其名及本质”,更是追根溯源,探究篆刻艺...……更多
杭州日报讯 “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每年的八月,当孤山上的华严经塔静静诉说岁月的故事,香港西泠学堂暑期游学班的学子们便如约而至,他们汇聚于西泠印社,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约。2024年的游学班以“大美...……更多
西泠印社:回望百廿风华 薪火永续延绵
...今的120年里,先后有7位社长,每一位姓名都如雷贯耳: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抗日战争期间,身处乱世的西泠印社社员辗转流徙,文人雅聚场景销声匿迹。在民族灾难日益深重之时,西泠印...……更多
...风格,富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影响了清末海派大家蒲华、吴昌硕等人。在篆刻上,赵之谦更是明清以来文人篆刻的集大成者,在印学理念、探索路径、印风塑造等方面,都为后世的篆刻创作、创新树立了典范。他是“印外求印”...……更多
金石永年——胶东半岛五市书法篆刻展在潍坊市老年大学隆重开幕
...议并联合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共五市老年大学,举办金石永年·胶东半岛五市书法篆刻展,在潍坊市老年大学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的作品皆为五校师生的精品力作,体现了五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齐鲁儒风地,东...……更多
...西泠春季雅集活动如约而至。今年,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4月19日至21日,西泠印社甲辰春季雅集在临平超山举行,西泠印社社员、诗书画印同道百余人从天南海北奔赴而来,祭拜印学先贤,举行雅集笔会...……更多
...术为引领,一“人”一“文”,相映生辉,先后举办了“吴昌硕和他的时代 ”(2018年)、“王福庵和他的时代 ”(2019年)、“张宗祥和他的时代 ”(2020年)、“丁辅之和他的时代”(2021年)、“马衡和他的时代”(2022年)系列...……更多
虚心劲节 空谷幽香——王荣生水墨兰竹作品欣赏
...,亦正在此。金冬心之竹如碑版,含蓄凝练,无烟火气;吴昌硕之竹如篆籀,浑厚精劲,力能扛鼎;徐渭之兰如狂草,泼辣灵动,酣畅淋漓;白蕉之兰如“二王”手札,灵秀飘举,行云步月,莫不与其书法相表里。王荣生先生兰...……更多
...报讯 50岁学画,60年临帖,70年篆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年轻时的吴昌硕对艺术创作自金石篆刻入手,整日与...……更多
特别推出弘一法师和吴昌硕纪念专场今年是西泠拍卖成立20周年。7月13日至15日,2024西泠拍卖20周年春拍将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解放东路2号)举槌拍卖,7月10日至12日同地举行预展。本次春拍涵盖全收藏门类,包括中...……更多
...苦练习中进一步查漏补缺,方能入门。近现代的齐白石、吴昌硕、赵叔孺、黄牧甫等篆刻大师艺术面貌多样,为后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和研究路径。石双樑尤其醉心于“黟山派”开山者——黄牧甫。黄牧甫特立独行,在还原...……更多
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之一 “吴隐和他的时代”特展亮相
...高风旧雨”七言联 吴隐 庐山图 张大千翠豪夜湿天香露 吴昌硕 福禄寿 任伯年今年是西泠印社建社120年。昨天,“先生归来——吴隐和他的时代”特展在西湖文化广场上的西泠印社美术馆开幕,除了在杭的西泠印社众社员,许...……更多
...刻技艺焕发新生,让印学故事穿越时空的界限,成为连接人心、传递文化力量的桥梁。 ……更多
...笔一划之形似也”。西泠印社正在推崇“大印学”,重视金石学对书法和篆刻刀法的影响,以此来展现雕刻的痕迹和铸造的印记。“大印学”的提出,是西泠印社在百年发展中坚持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它不仅是“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对于知过能改的宗室人物,唐代会怎么安排其后事?据最新一期《考古与文物》刊载的《陕西西安唐李博乂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唐陇西郡王李博乂生前曾骄侈无比
2025-02-08 07:54:00
福州动画师巧“借”寿山石雕技艺,“雕”出《哪吒2》玉虚宫云纹,直言“荣幸成为一片‘万龙甲’”。
2025-02-08 11:11:00
鼓浪屿千金下嫁寒门穷小子,却在56岁跳海自尽,是钟南山一生的痛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钟南山院士是人们记忆犹新也是无比坚强的背影,当疫情肆虐之时,他如同大山一样保护着人民。但是,面对母亲的离世
2025-02-08 12:00:00
手里有兵权有皇帝的曹爽,如若放手一搏,会有机会反杀司马懿吗?
在公元249年的正月,魏国少帝曹芳梦到了已故的父亲曹叡,这一梦境触发了他对父亲的深切思念。随着曹叡忌日临近,曹芳决定前往祭拜已故的魏明帝曹叡
2025-02-08 12:10:00
春节特稿丨杨柳:春节记⑧——磨盘
磨盘文/杨柳我们去大伯家串门,刚走上阶沿,就听见屋里吵得不可开交,大伯的声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那妖精就莫想进我杨家的门
2025-02-08 07:03:00
嘉庆当了三年儿皇帝,受尽了委屈,亲政后马上反击对乾隆发泄不满
中国古代帝王史上,第一个有太上皇称号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其后,获得太上皇这个称号的又有十几人,依次是刘邦之父太公、北魏献文帝
2025-02-07 22:52:00
龙啸云死后,你看林诗音嫁给了谁?夫妻生下一子,爱上林仙儿女儿
江湖中无人不知小李探花的大名,小李探花李寻欢,出身名门,家世显赫。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他们一家就出了七位进士,父子三人更是高中探花
2025-02-07 21:44:00
中世纪最大会战的统帅是谁?是这个12世纪中国北方的失败者
历史上不靠谱的数字记载很多,有人会拿咱们的史书说事,说中国的百万大军是虚构,这就存粹是读书少,洋鬼子的纪录更加夸张。中世纪的欧洲战史动辄就是十字军遭遇了几十万异教徒骑兵
2025-02-07 21:45:00
为什么那么厉害的诸葛亮,曹操没对他评价一番?原因其实很简单
这个问题还挺有趣的,基本上我们了解三国的这段历史都是从三国演义上知道的,但这个毕竟是一本历史的小说,只是遵循了一些主要的脉络
2025-02-07 21:52:00
为何明朝皇帝大多表现平庸,却能维持300年统治,寿命超过汉唐?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句俗话,“皇帝多奇葩,明朝特别多”,但奇怪的说,明朝不仅没有因为出了这么多奇葩皇帝而短命早亡,反而存在了近300年时间
2025-02-07 21:54:00
中国古代的神医,寿命都很长
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孙思邈应该是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神医了,他们生活的朝代不一样,但都留下了精湛的医术和不朽的佳话给后人
2025-02-07 22:10:00
古代这两人有多可惜?只差一步就统一天下,却偏偏没走好最后一步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在群雄混战的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2025-02-07 22:12:00
49岁的女博士履新重庆师大党委书记,优雅干练,曾任重庆二师书记
2023年9月,49岁的张艳任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有网友认为,张艳博士以思想政治工作见长,她的经历和领导能力表明她非常适合担任师范大学的领导
2025-02-07 14:39:00
身世富贵、倾国倾城的她,曾14次怀胎,36岁离世
李鸿章身为清王朝的一员大臣,曾拥有过荣华富贵,而这些富贵不但没有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反而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他的子孙后代依旧富贵如初
2025-02-07 15:01:00
一场空前大灾荒下的众生相
光绪初年(1876-1879年),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饥荒,其中以1877、1878年尤甚,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
2025-02-07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