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石双樑:“刀光剑影”中的艺术之美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07 07:15:00 来源: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在石双樑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每一条内容都与他热爱的书法篆刻艺术相关:文艺交流、艺术展览、学术研究、师友品鉴,这些内容也同样融入了他的生活。在书画篆刻艺术圈里,石双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笑着说自己是“野路子”出身,仅仅凭着一腔热血,就踏上了这条“刀光剑影”的不归路。在他看来,书法篆刻虽是小道,却让他受益终身。

人物名片

石双樑,字文澍、怀玉、万石公、可翁、良公,别署抱石斋。1970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莱州。西泠印社第十届篆刻艺术评展评委。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印社副社长、东隅印社副社长、河北美院特聘教授。师从童衍方先生,并得到哈佩、孙伯翔等诸位先生指教。中国国家画院高卉民工作室专业画家。出版有《游刃——石双樑篆刻作品集》《花开壶上》《天印藏陶》《游刃塞上陶》《磨砖作印——石双樑游刃古砖印作品集》《空纳万象——石双樑心经印作品集》《尚道印相——石双樑师生作品集》等。曾举办“花非花”“花开壶上”“墨点京华”“土花开”“空纳万象”“道印相”等艺术展览。

钻研艺术 持之以恒

1970年,石双樑出生在天津。在这座繁华热闹且“津味十足”的北方城市生活,让他自然具有了天津人的特点:声音独具磁性,语言干脆利落,说话间带有诙谐幽默的调性。如果你不了解他,或许会以为他是某个曲艺社的演员。石双樑说:“从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来看,我并不是一个天赋型的选手。入行比较晚,24岁的时候才开始真正学习篆刻。从时间的角度来说,落后了别人一大截,在技法和理论上也是一片空白。”因此,关于他的艺术学习经历,最初的故事都是与刻苦钻研相关。

石双樑学书法的缘起是父亲给他买的字帖——从书法描红的基础入手,每日不断练习,以此为乐。“上学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要把字写得好看,不被扣分就行。后来写的书法比较出众,老师就在教室的展示墙上张贴出来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24岁时,石双樑先后跟随哈佩、孙伯翔学习书法篆刻。老师们悉心为他解读印谱,指导临摹创作,在循序渐进中,石双樑悟得了一些书法与篆刻的“门道”。在这个时候,执着、要强的性格让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入门晚、底子薄。石双樑说:“那个时候,晚上一回到家就开始上手刻印,全身心地投入到方寸世界里,有时甚至持续到深夜。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跟着了迷一样临摹各家印谱,就想做出点成绩来。”

用心体悟 细致入微

11年前,石双樑来到杭州,参加西泠书画篆刻院举办的篆刻班,结识了童衍方老师,并在此后拜于童老师门下。“从童老师身上,我学到了深刻的印学道理,比如认识到南方人的细腻、精巧及其在刻印方面的不同艺术表现,这种特点让我更加想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追求南北方刻印风格的融合发展。”据石双樑回忆,童老师时常会拿出自己收藏的印谱、古陶砖等给学生展示、解读,以实物教学的方式,感受古人的“痕迹”之美。这种教学理念让石双樑惊叹不已,一方面佩服童老师的收藏巨富,另一方面也深刻认识到“印外求印”的道理。

位于天津市东丽开发区的天印古陶馆是石双樑的“宝藏馆”,也是他最喜欢待的地方之一。在这里,石双樑向大众展示了他收藏的战国至南北朝时期的古砖瓦陶和印章百余件。他说:“从童老师身上,我多多少少‘沾染’了一些‘金石癖’。只要有时间我都会仔细研究这些古代砖瓦陶印,还会尝试运用金石传拓技艺,保留古物的质感纹理,以期融合到篆刻创作中。尤其是在细致观察器物的过程中,眼睛时刻关注线条的曲直变化,脑海里已经形成了在创作中如何吸收运用的画面。”

笔耕不辍 传承精神

在河北美术学院教学时,石双樑的学生经常会问他一个问题:南北方书法篆刻艺术风格有很大差异,应该从哪里开始入手。在石双樑看来,南北方艺术风格虽有不同,但是都离不开传统文脉这一主线,从哪派入手的前提要先问自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古人理法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在刻苦练习中进一步查漏补缺,方能入门。

近现代的齐白石、吴昌硕、赵叔孺、黄牧甫等篆刻大师艺术面貌多样,为后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和研究路径。石双樑尤其醉心于“黟山派”开山者——黄牧甫。黄牧甫特立独行,在还原汉印最初面目的基础上,形成了干净利落的风格,拳拳到肉,刀刀见骨。石双樑说:“在学习古人的过程中,我比较注意‘学而不泥’的方式。在掌握黄牧甫‘术’的基础上,融合变通,以期开拓出自己的刻印风格。”在石双樑看来,“治印”就像吃饭一样,每天都会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吃完也许就会忘记,但是其中的营养已经被身体消化吸收,学习研究古人的理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近年来,研究书法篆刻的“术”和“道”,是石双樑孜孜不倦的追求。他认为,无论是篆刻艺术,还是其他的艺术门类,都可以从“器、术、法、道”四个字进行深入研究,“‘器’也就是刻刀、毛笔等工具材料;‘术’就是艺术表现;‘法’即是利用不同的术进行艺术创造时的方法;‘道’则是在作品中体现自然和谐的道理。把‘器’‘术’‘法’综合运用,最恰当、最合适地表现出来,才能真正表达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7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和国75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的深情礼赞,是一场集艺术之美、文化之韵于一体的视觉盛宴。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童亚辉认为,这是一次美丽杭州的大展示,也是杭州书法界的一场盛宴,100
2024-07-28 07:03:00
...线下研学活动,更多地融入学校,让青少年亲身体验文化之美,同时加入文创手工体验,传承与创新并举。西泠印社社委会宣传信息处处长郭晓芳听了读者建议后深受启发,她表示,“西泠镜像”是
2024-12-08 07:06:00
...。陈峰,别署汉堂、楮墨山房、石父、净峰。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书法)专业,师从陈大羽、黄惇。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浙
2024-12-22 05:52:00
...。陈峰说道,自己平均每天有六七个小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或是在工作室写写画画,或是在家中潜心钻研,30年来临池不辍。人物名片陈峰,1964 年出生于浙江上虞,1990年
2023-07-23 07:20:00
西泠公益行“湖山有约·贵州书法篆刻展”在贵阳举办
9月3日,由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泠印社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西泠公益行湖山有约·贵州书法篆刻展”在贵阳美术馆开展。展出西泠印社和贵州书法家书法篆刻作品。此次
2024-09-05 22:54:00
...现任会长黄宝根,目前有400余名会员,是韩国最大的篆刻艺术民间团体。西泠印社与韩国篆刻界有着深厚的渊源。1991年闵庚灿先生、金膺显先生成为西泠印社名誉社员,至今西泠印社共有
2024-11-17 07:09:00
中国印学博物馆“印之爱”篆刻艺术宣教走进山财东方学院!
... 白雪 泰安报道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篆刻艺术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4月16日至5月7日,中国印学博物馆“印之爱”篆刻艺术宣教系列活动走进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此次
2024-04-17 20:54:00
济宁市书画篆刻艺术翰墨流芳
...简要介绍。济宁市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孔孟文化、运河文化、汉碑汉画像石文化等交相辉映,构成了济宁丰富的文化资源宝
2023-11-06 16:51:00
杭州日报讯 10月29日,“例外”曾杲纯银铸造篆刻作品展暨新书首发式在杭州中国印学博物馆举行。展览由西泠印社、四川省文联学术指导,四川省新文艺组织发展联合会、西蜀印社主办,中国印
2024-11-03 07:3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致敬师恩,守护“盆底”健康 烟台毓璜顶医院总院区产后康复门诊教师节活动来了
鲁网9月9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亲爱的老师们:您用讲台丈量岁月,以粉笔书写担当,将心血倾注于学生成长
2025-09-09 11:00:00
肃宁县梁家村中心卫生院开展“送疫苗下乡”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王颖)9月7日,沧州市肃宁县梁家村中心卫生院开展“送疫苗下乡”活动,把温暖送到群众身边。又到了流感疫苗接种时节
2025-09-09 11:01:00
扎根基层践初心,石榴花开别样红
在长春市绿园区正阳街道丰和社区,有这样一位回族姑娘:她是社区公益岗工作人员,也是志愿服务队队长;她数年如一日照顾无血缘孤寡老人
2025-09-09 11:04:00
跨区域生死接力!长春唯一抗蛇毒血清储备医院启动跨省救援
日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院(长春市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跨省救援。患者包先生(化姓)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野外游玩时
2025-09-09 10:34:00
蓬莱区育苗幼儿园关园
大众网记者 白鹤 李大鹏 烟台报道8月31日,烟台市蓬莱区经济开发区育苗幼儿园正式关园。 9月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幼儿园大门紧闭
2025-09-09 10:25:00
温暖全网!沙暴天护送摩友走出横风区的“鲁P大哥”找到了
大众新闻记者 薛良诚 李怀磊 郝忠诚“如果没有他,我们可能真的走不出那片荒漠……”提起9月5日京新高速上的惊魂时刻,摩友李娜仍带着一丝后怕
2025-09-09 09:37:00
“向海问药——生物医药创新的蓝色机遇”平行论坛在青举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润杰 杨雪 通讯员 张思聪9月8日下午,“向海问药——生物医药创新的蓝色机遇”平行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2025-09-09 09:37:00
从“师生”到“同事” 一场跨越时光的教育接力
老师张小洁和学生孙雨涵大众网记者 李楠楠 烟台报道“老师,这束鲜花送给您,提前祝您教师节快乐!”烟台一中幸福校区化学教师孙雨涵捧着一束鲜花
2025-09-09 10:21:00
“感官和灵魂的双重历险”户外极限运动场景玩转极限挑战 点燃运动激情——体验“壮美太行”八大场景(三)“三、二、一,跳!”9月6日10时
2025-09-09 07:57:00
央媒看太原9月7日,央视财经频道《天下财经》栏目以《山西太原:高校陆续开学学生快递业务迎来高峰》为题,报道在山西省太原市
2025-09-09 06:16:00
近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联合麻醉科等多学科,成功为一名患者切除了一枚近24斤的巨型脾脏。术后病理确诊为脾脏血管瘤
2025-09-09 06:59:00
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通讯员唐斐)首款3D打印药品离上市不远了。日前,江苏省药监局向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核发了全国首张应用于3D打印技术药品生产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2025-09-09 07:43:00
南报网讯(记者王婕妤)昨天,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申领即日起正式全面开放,可通过支付宝、微信和各省份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申领
2025-09-09 07:43:00
南报网讯(通讯员郑言朱青仪郭岩辉记者姜静)“我是一名新生,但这是我父母的母校,我想从一名迎新志愿者开始我的大学生涯。”9月4日
2025-09-09 07:44:00
致敬老师|惠民县实验幼儿园李敏:用爱浇灌花朵,用心呵护成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文彬 通讯员 冯克利 魏悦 董雪静李敏,惠民县实验幼儿园教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自参加工作以来
2025-09-09 07: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