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九锡制度:从周朝到汉朝的权力演变与制度创新
“锡”是“赐”的通假字,所以“九锡”又叫“九赐”。九锡最开始也叫九命。相传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位被赐予九锡的,但是没有赐全,只接受两锡,后来晋文公也只是四锡。所以后世有言“九锡备物,伯者之盛礼,齐桓、...……更多
为何得到加九锡的人都篡位做皇帝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礼仪,叫做加九锡。熟悉历史的朋友,对这项礼仪应该不陌生。因为在历史上,除了极少的几个外,几乎所有享受这项至高礼仪的,全都篡位做皇帝了。所以也有人说,加九锡这项礼仪,...……更多
盘点我国古代14位被赐九锡且篡位的权臣
九锡基本上是皇帝对臣子的最高礼遇了,同样能够得到赐九锡荣誉的一般也都是权臣,我国历史上有25位权臣被授予九锡的荣誉,其中有14人篡位称帝,唯有司马懿和诸葛亮在被赐九锡时坚辞不受。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更多
诸葛亮是忠臣,但他为何说了这样1句话
...勋卓著的大臣,特设了一种对大臣的封赏制度,名为“加九锡”。具体而言,就是皇帝把九种尊贵的器物仪仗赐给大臣,拥有了“九锡”之后,此大臣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朝廷中享有的权力地位仅次于...……更多
在古代,“九锡”之礼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礼遇?
“九锡”是我国古代皇帝赐予有功之臣的一种礼遇,而且是臣子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礼遇,《公羊传》中记载“诸侯有德,当益其地,不过百里,后有功加以九赐”,这里的“赐”就是“锡”,这是一个通假字,所以这里就产生...……更多
我国古代加九锡的权臣都是谁?其中哪些人篡位称帝了?
加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古代皇帝赏赐给有重大功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极高的礼遇。我国古代享受加九锡之礼的大臣,只有25人,他们都是谁?其中哪些权臣最后篡位称帝了?一、王莽王莽,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加...……更多
权臣们在篡位称帝前,都需要完成哪些必要的流程
...示自己独特、尊贵的地位,并起到震慑群臣的作用。02加九锡、出警入跸如果说获得“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朝”的殊礼不足以说明权臣有篡位之心,那么当他们从皇帝手中得到“九锡”的殊礼,则证明他们必将走上谋朝...……更多
中国历史上改变王朝的大事:西汉末年王莽加九锡
王莽加九锡夺汉权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自从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始,汉朝先后经历太祖高皇帝刘邦、汉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汉惠帝、前少帝、后少帝三朝由吕雉吕太后把持朝政16年),汉文帝...……更多
...为托孤重臣的李严向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所谓九锡,就是古代天子对于臣下的最高奖赏,非一般人所能得。比如九锡中的虎贲就是天子的卫士,纳陛大致是让臣下也像天子一样也成了陛下,换言之,一旦...……更多
今天我们来聊聊桓温
...不能,并乘机向他建议通过废立皇帝、逼迫新帝给自己加九锡来重建威权。这里说明一下,所谓的“九锡”,是皇帝赐给权臣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加九锡”往往是权臣在篡位前的预演。桓温对篡位一事长期犹豫不...……更多
历史上最有势力的权臣,娶皇后纳公主认皇子做干儿子
...赐“答剌罕”称号。蒙古人的“答剌罕”类似于汉人的“九锡”,但比九锡还要尊贵。九锡只是用帝王仪仗礼节而已,答剌罕则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自由出入皇宫,并且可以世袭罔替、不受死罪!元文宗的皇位还没坐热乎,大哥竟...……更多
桓温:既然不能流芳千古,那就遗臭万年
...不能,并乘机向他建议通过废立皇帝、逼迫新帝给自己加九锡来重建威权。这里说明一下,所谓的“九锡”,是皇帝赐给权臣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加九锡”往往是权臣在篡位前的预演。对于郗超的建议,桓温很是...……更多
曹操为何到死也不敢接受帝号呢
...。 最能够暴露曹操称帝野心的举动,就是他晋位王公加九锡了。当时曹操想要加九锡,就遭到了他的亲家,多年生死与共的战友荀彧的反对。这是因为晋位王公和加九锡是一种特殊的仪式,是为下一步受禅登基做准备的。创造...……更多
李渊拒绝九锡:对传统权力转移的挑战
...的地位,同时,也确立了他们的权力。在中国的历史中,九锡就是一种特别的权力象征,它代表了皇帝对一位大臣的最高尊敬和信任。然而,在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唐王李渊却拒绝了隋恭帝赐予的九锡。他的这一决定,无疑是...……更多
蜀汉后期,诸葛亮专权到了什么程度?
...排挤出了权力中心。李严曾上书给诸葛亮,建议他接受“九锡”。此前历史上接受九锡的名人有:王莽(废汉室建新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子曹丕篡汉称帝建立曹魏)、孙权(接受曹魏九锡,后叛魏称帝建立东吴)。...……更多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也是首个被砍头的皇帝
...不得逮捕,备受百姓拥戴。公元5年,王莽被提议加封“九锡”,这意味着其地位仅次于皇帝。一时间,竟有487572人的上书,支持给王莽加九锡。西汉末年,全国人口不过数千万,其中绝大部分不识字。这样看来,几乎所有有能...……更多
曹操为何止步于魏王不称帝?不敢、不想与不必
...曹操统一了北方,可以说是当时最强的诸侯,封魏公、加九锡、进魏王,称帝前的准备工作,可以说都做完了,那他为什么就是不称帝呢?曹操淮下书生认为曹操之所以不称帝,是因为他既不敢也不想。具体可以分为三点:第一...……更多
霍光权力达到顶峰几十年,为什么没有篡位?
...篡位的背景。霍光如果想篡位,他首先得做一些封王、加九锡之类的事情,然后才能通过禅让的方式,把权力接管过来。但是汉高祖早就说过,非刘姓不可以封王,非建功不可以封侯。霍光在汉昭帝二年封为博陆侯,这已经是霍...……更多
如果刘备灭掉了曹操,汉献帝有什么样的下场?
...?诸葛亮、关羽、法正、马超等运作,逼汉献帝封刘备加九锡为“汉王”。如此刘备有心或无心,走上了王莽、曹操的权臣之路,下一步就会要求汉献帝禅让了。汉献帝及身边的文武官员就会全力狙击,刘备只能以进为退,退出...……更多
为什么诸葛亮明确表示不仅想加九锡还想加十锡
为什么诸葛亮明确表示不仅想加九锡还想加十锡,如此行径,还有人认为他是忠臣?就凭诸葛亮这才智刘备死后想夺权太容易了却还是一心一意辅佐阿斗几千年历史也就这一个没有一点私心的权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居然还...……更多
汉宣帝刘询和汉献帝刘协区别在哪儿
...义上是汉相,实际上是汉贼,曹操生前被命名为魏王,加九锡,加九锡就已经显示了他篡位的决心,因为只有皇上才能享受这一荣誉。三、刘询有外家可以依靠,另外他的祖父太子刘据的旧臣和卫氏家族的一些势力仍然还存在,...……更多
曹魏的四位相国,从忠诚到篡权的跌宕历程
...。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置晋国,司马昭九次推辞,这件事停了下来。甘露五年(260年)四月,曹髦被迫再度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司马昭再次推辞,没有接受。景元五年三月...……更多
...没多久,在众诸臣的“要求”下,皇帝又下诏赐王莽“加九锡”。结语汉平帝虽然是王莽的姑爷,但终究是刘姓君王,伴随着年纪的提高,他开始不满王莽的势力,平常免不了有一定的表露。王莽在汉平帝身旁早就安插下很多耳...……更多
南宋的权相势力有多大
...(估计周公泉下有知真是气死了。)”还有人建议给秦桧加九锡,在历史上加九锡的人随便翻翻都知道是什么货色。简直看上去秦桧距离篡位只有一步之遥了。不过还好秦桧还没来得及施展他的所谓“宏图大业”就已经病入膏肓,...……更多
东晋门阀政治:王、马共天下的权力博弈
...夺司马氏的步伐,要求新即位的孝武帝司马曜给他举行加九锡礼。加九锡是权臣篡位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但是谢安以九锡礼的策命之文写的不合格为借口,让执笔者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直到桓温一命呜呼也没有修改好,谢安以特...……更多
他因没钱给老婆买裤子,就自己动手做了一件,成现代的流行款式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的君权为上的制度之下。一般而言,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也是不可挑衅的。可是有一类人他们却能博取皇帝的信任,并且从皇帝的手里把职权给一点点地剥夺过去。最后形成了凌驾于皇帝之上大...……更多
古代皇帝与权臣斗智斗勇,怎么不直接杀掉权臣呢?
...难道他没有做皇帝的心思吗? 并不是,曹操晚年通过加九锡、封魏公、魏王,已经在逐步完成篡权前的准备工作,而在临终前和儿子曹丕的对话也说出了他的心声,那就是“若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矣”,汉献帝作为傀儡皇...……更多
荀彧生病曹操送了个空食盒,荀彧看后自杀,背后有何玄机?
...操两人却势同水火。这一切的起因都是从曹操进位魏公加九锡这件事引起的。在曹操的势力巩固之后,曹操就开始为自己和自己的子孙考虑了。曹操的手下也顺应曹操的意思,为曹操篡汉做准备。进位魏公,加九锡就是其中的一...……更多
...败,战死者多达三万。桓温本想通过一场胜利,来获得“九锡”,为篡夺皇位打下基础,但是“枋头之败,威名顿挫”。三、士族反对于是,桓温就通过废立皇帝之事,来重新树立自己的威望。消息传到北方,前秦的苻坚嘲笑道...……更多
聊聊大汉丞相与“周文王”曹操
...曹操两征孙权均小胜即回,分别于建安十八年封魏公、受九锡,于建安十九年获得位列诸侯王之上的地位。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张鲁,次年进魏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再次两征孙权,...……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