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九锡制度:从周朝到汉朝的权力演变与制度创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04 01:24:00 来源:戏说三国

“锡”是“赐”的通假字,所以“九锡”又叫“九赐”。

九锡最开始也叫九命。相传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位被赐予九锡的,但是没有赐全,只接受两锡,后来晋文公也只是四锡。所以后世有言“九锡备物,伯者之盛礼,齐桓、晋文犹不能备(汉书·武帝纪)”,连齐桓、晋文这样的猛人都不能拿齐九锡,可见九锡的珍贵。

九锡制度:从周朝到汉朝的权力演变与制度创新

是姜小白不是江小白

九锡到底是什么东西,说法不一,流传最广的《礼记正义》认为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九样东西。但是这个描述不是十分准确,因为周代还没有朱户、纳陛这些东西,而且九命里赐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贝、彝器、玉环等都可此赐给臣下,也不一定非是九种,只要天子高兴,九十九种都可以赐给你。

九锡制度:从周朝到汉朝的权力演变与制度创新

上面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周朝的九命虽然跟后世的九锡有联系,但是先秦这一制度还很不完善,最多处于萌芽阶段。比如啊,《三国志》里记载汉初,刘邦曾经授予韩信、彭越等异姓王九锡,但是《史记》和《汉书》中却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三国去汉初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有这样的说法,但是汉初却没有记载,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制度不甚完善,九锡也还没叫这个名字。

九锡制度:从周朝到汉朝的权力演变与制度创新

事实上后来在历史长河中大放风采的九锡制度,实际是汉儒的创举。九锡这一名字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在《汉书·武帝纪》里,元朔元年(前128年)有司跟汉武帝说:能够加九锡的都是很牛逼的人。

汉武帝时期所以要议论这个周代只有只言片语的制度,是为了给那些功高盖天的重臣们特殊礼遇,譬如武帝一朝的卫青、霍去病等人,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官爵上已加无可加,这时皇帝就赐予他们九锡,以示对他们的尊崇,这就像清朝时期的黄马褂,本身不值钱,但是皇帝亲赐的很有面子,当然九锡要比黄马褂高级多了。

九锡制度:从周朝到汉朝的权力演变与制度创新

虽然汉武帝划时代的提出九锡制度,不过有汉武帝这样的千古一帝坐镇,谁能从他手上拿走九锡,唯一有希望的霍去病又早死,所以九锡就这样被搁置了。武帝之后的几朝,大家也都对这个虚幻的礼制不感兴趣,大权臣霍光一辈子都没想到九锡,可见当时的人对九锡并不感冒。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西汉末年,一位推崇古礼的发烧友的出现,他改变了九锡。

九锡制度:从周朝到汉朝的权力演变与制度创新

谁能比我莽

当时第一权臣王莽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当时老王的爵位是安汉公,西汉承接秦朝爵位制度,汉初之后异姓能得到的最高爵位就是侯爵,这个时候给王莽提到公爵;在官位上,元始四年(4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什么大司马大将军跟宰衡一比都弱爆了,宰衡这个称号就跟皇帝一样是个组合名词,相传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大宰,就是说将这两位天下无双的辅政名臣的称号结合一下,显然叫“阿大”太二了,所以就称为“宰衡”。

九锡制度:从周朝到汉朝的权力演变与制度创新

隔壁老王已经做到一人之下了,但老王不满足,老王想做天子,但是当时西汉建立已经二百多年了,刘家天子的统治已经深入人心,很难把刘家天下变成王家的。

作为王政复古发烧友的王莽觉得,自己如果想篡位成功,当务之急就是将自己权臣的身份向君主过渡,权臣再牛逼毕竟还是臣,但怎么个过渡,以前没这样的先例啊。

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儒家是最讲究礼法森严的,所以在这方面他们最有发言权。以经学大师刘歆为首的汉朝大儒向王莽建议,为了跨越身份障碍,必须要采取非常手段。他们建议,以天子的名义对王莽进行封赏,因为王莽已经赏无可赏,所以这一次的封赏要独一无二,要跨越臣子的身份。大儒们思来想去,觉得加九锡恰好能符合这一要求,九锡本来是天子赐给大臣的无上荣耀,但是一来九锡都是天子专用物品,得到他等于可以使用天子礼仪,身份上自然就跨越了君臣之别;再来,这玩意从没有赐予过大臣,所以他的意义是什么,没人知道,既然没人知道,那就方便日后瞎编了。

九锡制度:从周朝到汉朝的权力演变与制度创新

游标卡尺并不是九锡之一

在心腹党羽的精心策划下,元始五年(5年)五月,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加王莽“九命之锡”。王莽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加九锡的人才。当然王莽当时加的九锡不止九样东西,包括“龙旗九旒,卢弓矢,左建朱钺······”等等。

加九锡之后,王莽可就算上天了。出入按天子礼仪,穿着天子的衮冕,祭天、祭地,而且能在上朝的时候南面而。恰好这年汉平帝死了,王莽挑了两岁的孺子婴立为皇太子,昭告天下说等孺子婴长大了就让他登基,等于汉平帝死后,西汉就暂时没有皇帝了,国家大事全由王莽负责,都到这一步了,大臣们觉得您老人家也别藏着掖着了,上书称王莽为“假皇帝”,就是代理皇帝的意思,不是假的皇帝。

后来我们都知道,王莽没把皇位还给孺子婴,几年之后他自己做了皇帝。就这样以加九锡为契机,王莽一步一步完成了对汉朝政权的更迭。第一次将九锡与禅让制度联系起来。当然由于王莽代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新朝也被认为是伪朝,所以他的加九锡与禅代模式也不被后世认同。相反他这么一搞,把九锡制度都搞臭了,使得此后二百余年,跋扈如梁冀、董卓都对九锡制度敬而远之。

但王莽毕竟开创了这一不流血的政权更迭模式,他是始作俑者,启发了后来的同道中人。

九锡制度:从周朝到汉朝的权力演变与制度创新

建安十七年(212年),东汉朝廷大臣建议给功高震主的曹操加九锡,虽然有荀彧等人的极力劝阻,但是曹公还是受了九锡,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禅代称帝,由此开创了最为经典的加九锡禅代模式。

这个模式一般来说是这样的,皇帝会先赐权臣可以大摇大摆、携带神兵利器上朝的萧何特权。接着就会加九锡,当然这时候,权臣要惺惺作态一番,什么“臣下无德无才,不能受此待遇啊”,推辞几次,才勉强接受。受了九锡之后,皇帝就会给权臣裂土封国,比如先划十个郡封个公国,过段时间再加十个郡进为王国,当然这个王国要比全天下其他王国的档次要高得多。再然后天子下诏禅让,权臣几番推辞,最后顺应天命,不得已接受,皆大欢喜。这样一个模式可以由一人或者父子两代人接力来完成。

曹魏之后,西晋、南朝、北朝、隋唐走的都是这条路,可以说这一模式已经成为历代禅让的样板了。其中加九锡是关键一步,他是从臣子身份向君主身份跨越的重要一步。

九锡制度:从周朝到汉朝的权力演变与制度创新

九锡与禅代画上等号,将近千年因循不改。成为权臣禅代必做的工作,直到晚唐时期才由务实的朱温打破。朱温欲加九锡受挫后,恼羞成怒,拒绝加九锡,但是依然篡了位。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至高无上的九锡礼已经不再神秘了。此后这一礼仪又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4 12: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得到加九锡的人都篡位做皇帝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礼仪,叫做加九锡。熟悉历史的朋友,对这项礼仪应该不陌生。因为在历史上,除了极少的几个外,几乎所有享受这项至高礼仪的,全都篡位做皇帝了。所以也有人
2023-04-25 14:03:00
盘点我国古代14位被赐九锡且篡位的权臣
九锡基本上是皇帝对臣子的最高礼遇了,同样能够得到赐九锡荣誉的一般也都是权臣,我国历史上有25位权臣被授予九锡的荣誉,其中有14人篡位称帝,唯有司马懿和诸葛亮在被赐九锡时坚辞不受。
2023-02-03 20:27:00
诸葛亮是忠臣,但他为何说了这样1句话
...勋卓著的大臣,特设了一种对大臣的封赏制度,名为“加九锡”。具体而言,就是皇帝把九种尊贵的器物仪仗赐给大臣,拥有了“九锡”之后,此大臣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
2024-06-04 18:41:00
在古代,“九锡”之礼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礼遇?
“九锡”是我国古代皇帝赐予有功之臣的一种礼遇,而且是臣子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礼遇,《公羊传》中记载“诸侯有德,当益其地,不过百里,后有功加以九赐”,这里的“赐”就是“锡”,这是一个通
2023-02-15 17:19:00
我国古代加九锡的权臣都是谁?其中哪些人篡位称帝了?
加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古代皇帝赏赐给有重大功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极高的礼遇。我国古代享受加九锡之礼的大臣,只有25人,他们都是谁?其中哪些权臣最后篡位称帝了?一、王莽
2023-05-03 19:46:00
权臣们在篡位称帝前,都需要完成哪些必要的流程
...示自己独特、尊贵的地位,并起到震慑群臣的作用。02加九锡、出警入跸如果说获得“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朝”的殊礼不足以说明权臣有篡位之心,那么当他们从皇帝手中得到“九锡”的
2023-01-10 14:59:00
陈桥兵变咋没有加九锡的流程?篡位人太多了,连装都不想装了
很多人有一个疑问,同样是篡位,为什么赵匡胤没有加九锡的流程?我只能说篡位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大家慢慢地连装都不想装。咱们先说一下宋朝以前权臣篡位的流程,先是萧何三件套,也就是:赞拜
2024-11-02 10:14:00
聊聊都督中外诸军事与篡位三件套
...一,这一过程常伴随着所谓的“篡位三件套”:封王、加九锡、禅让。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设立:都督中外诸军事起初是作为统一指挥国内外所有军,队的最高军事职务而设立的。这样的设置使得担任
2024-09-29 22:02:00
中国历史上改变王朝的大事:西汉末年王莽加九锡
王莽加九锡夺汉权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自从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始,汉朝先后经历太祖高皇帝刘邦、汉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汉惠帝、前少帝、后少帝三朝由吕雉吕
2023-02-04 14: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