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聊聊这位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
...次没中秀才,一气之下,干脆反了。背一麻袋馒头应考的举人而清朝有个传奇的才子,四十三岁才高中状元,当他抱着一麻袋馒头去京城参加殿试的时候,被皇帝注意到了,当即拍板,定了他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这位状元是...……更多
清代一考生抱着装馒头的麻袋参加殿试,康熙说:你就是状元了
...够成为状元的必定是器宇不凡,至少不会想出一个背着一麻袋馒头去参加殿试的形象。但是康熙期间,还真的有人做出这么奇葩的行为,他就是李蟠了。康熙看到李蟠,康熙竟然直言,你就是今年的魁首了。康熙的决定让所有考...……更多
在考场上出“丢人”到底是好还是坏
...已得到一些的声名,而他将要参加的乡试很关键,是成为举人的关键性考试,他的祖父李向阳就是明朝天启年间的举人,从而一家三代衣食无忧。此时的李蟠已经36岁了,36岁对于很多男人来讲是个坎儿,迈过去了就飞龙在天,...……更多
清朝考生扛着一麻袋参加殿试,被拦了下来,皇帝却说:状元就你了
...改变命运的关键。而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考生因为一麻袋馒头而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位考生,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成为了那年的状元。自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以来,这种选拔制度一直延续了千...……更多
康熙帝钦点,李蟠的状元之路
...状元。他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李向阳,是明代天启年间的举人。父亲李合,是明末弘光年间的拔贡,著有《忖庵诗集》。他幼承家训,年少聪颖,很早就显露出过人天赋,旧志载:“李蟠幼年聪慧,读书可一目十行,写文章,洋...……更多
古代状元奇闻:不为人知的故事与背后的故事
...个吃货,而且他的写字速度很慢,所以在殿试时装了36个馒头。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开始,监考官过来催他,他急得满头大汗。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就吃完,又要了几个,挑灯夜战。康熙帝知情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更多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到《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发疯时,都觉得好笑,一个举人,又不是什么状元探花,有什么好激动地,还疯了,这也太没有出息了。但真正进入科举的读书人才知道,所谓状元,三年才有一个,而且,不要说得状元,就是考这...……更多
为何古人中了探花比中了状元还要高兴
...史上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国家为了选举人才,帮助治理天下。它能让底层的老百姓通过考试改变命运,成为国家栋梁,施展自己的抱负,报效国家。同时这一制度打破了皇室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是古代制度一...……更多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发疯的事迹,对于一个仅仅中举的举人来说,那种激动情绪似乎有些过于夸张。实际上,对于真正投身于科举的读书人来说,状元的荣誉犹如天方夜谭,每三年才有一个机会,而且,考试本身就非常艰难,...……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的变化。根据清朝的科举制度,获得“举人”身份便拥有了做官资格,而后再经过“定去留”的会试和“定名次”的殿试,才能拥有一生固定...……更多
历史上最传奇状元,因一场火灾高中状元,六天后却离奇去世
...一、二、三等者才可前往各省贡院参考。乡试通过者称为举人,有了这个头衔就可以入朝为官。明清时期曾有规定,各省乡试取中的举人数量应与本省的人口、文教水平、缴纳赋税挂钩,比如清朝时临近京城的穷省河北能录取120...……更多
盘一盘扬州古代『高考』那些事
...行了探访。清代扬州科举上榜多少人?361名进士和1469名举人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实行长达1300多年之久。距离我们最近的,是清朝科举。清朝初期的江南省经济上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每期科考上榜人数更是号称...……更多
历史上有17人科举连中三元,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
...”、“秋闱”。各地秀才云集省城一争高低,考中之后称举人,中了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举人的第一名是“解元”。乡试之后是会试,因由礼部主持在春天举行,所以又称“礼部试”、“春试”、“春闱”、“礼闱”。会...……更多
毕沅的人生机遇:因值夜班看奏折意外中状元
...的有信心。终于,他在二十三岁的时候,考中了顺天乡的举人。这是科考的第一步,先得举人,才能进京,去搏一搏状元榜眼探花。好在,毕沅的能力十分的强,在得中举人后,被以举人的身份,授予内阁中书,撰拟结写诏令。...……更多
徐州历史上唯一一位“饽饽状元”李蟠
...大。李蟠的文章在徐州小有名气,很早便通过乡试,中了举人,康熙三十六年进京参加会试,成绩优异,从而进入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殿试。清朝的殿试按规定只考策文一项,清晨入殿,日落交卷。李蟠考试当天用篮子装了...……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正广邀天下举子同场竞技。左宗棠自20岁那年(1832)考中举人起,此后便屡试不第。若非生在乱世,他大概也无甚机会获得名臣曾国藩的青眼,以湖南巡抚幕僚的身份,被保举入京,任四品京堂,加入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在阵...……更多
古代读书人为什么都会想考取功名呢
...级关系,指的是层层晋级,先是童生、秀才,然后就是考举人、考进士,有点像如今的小学升初中再考高中,然后考大学、考研。在晋级方面虽然可以类比,但古代科举考试和我们如今的读书考试本质上大不相同,我们现在读书...……更多
看看古人在考场上的作弊和反作弊
...乡试录取率只有1%。通过了乡试,就是“中举”,作为“举人”,你就拥有了做官的资格。 但“乡试”只是你出人头地的起点,之后还有第二场考试:会试。会试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参加,属于中央级别的考试,考中者被称为“...……更多
为何古代考上秀才的书生,参加完科举后还是很贫穷?
...是状元,科举考试最低级的层次是童生,接着就是秀才、举人和进士、状元,而他的层次也是倒数第二。如果秀才没有什么才能或者是功名的话,基本上跟童生没有什么区别,根本就不是什么值得喝彩的事情,不过若是秀才在努...……更多
面包卖出“馒头价” 南京街头现2元面包店
...有记者调查发现,有的烘焙门店一天丢弃的面包能装满一麻袋,有的报损率超过50%。不论是2元面包店还是高端烘焙店,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依然是食品安全,是“网红”还是“长红”,一切等待时间来检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首的学子会取得“解元”的称号,中榜的学子也会获得“举人”的功名,有了参加会试的资格。会试则是由礼部在京城亲自举办,由于举办时间都安排在了春天,所以会试又被人们称之为礼闱或者春闱。同样在春天杏花开的时候...……更多
梁灏:历经五代战乱,82岁终圆状元梦
...中国存在了上千年,据史书记载,曾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以及10多万进士。然而,中文状元的只有600多人,中状元有多难可想而知。不仅是中状元难,就连中举人都很难。小说《范进中举》中,54岁的范进还是一个秀才,...……更多
古代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人是谁
...城举行,凡中秀才者皆可以参加。考中乡试的人被称为“举人”,第一名就称为“解元”。会试的等级就更高了,所以不再由各省举办,而是需要举人统一到京城的贡院应试。也因为在贡院举行,所以凡考中者,都被称为“贡士...……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赢得青史留名。在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诸如秀才、举人、进士等科甲功名的出现概率极高,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本文就以清朝时期的科甲制度为依据,对清代科甲制度的各级功名予以通俗说明。童生就如同现今的招生考...……更多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字迹工整美观,像印刷的一样
...时,清政府组织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而这一届拔头筹的举人,便成为了我国最后一位状元。这位状元叫作刘春霖,虽然从小饱读诗书,但他却并不像其他书生那般迂腐,而是很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清政...……更多
看看这位状元当官10年后发展怎么样
...翰林院后,就是六品官阶。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如果是举人当官,一般只能是七品知县。而且,一辈子也很难继续熬上去。可是状元不同,朝廷是把他们往高级官员的方向培养的,将来要担当担任。以清朝史料统计,当时114名...……更多
...使用。大面粉厂都有器材科,有几十号人专门缝补面袋和麻袋。父亲所在的粮库有个面粉车间,由于产量不大,面袋和麻袋由家属或临时工缝补。那时的家属大多都是从农村来的,没有正式工作,家属们补面袋也能挣钱补贴家用...……更多
...王世则得到这个机会,越加发奋学习,不到20岁就考中了举人。公元983年,王世则入京参加科举考试,宋太祖赵光义亲自出题,题目是“六合为家”,王世则才思敏捷,下笔如有神,很快写下一份答卷,是考场上第一个交卷的。...……更多
一甲、二甲、三甲的进士区别是什么
...有了一个公平入仕的机会,也就从那时起,才有了进士、举人这个称号,而中了进士以后到底可以做什么官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先了解当时的选官制度。学子们通过了乡试之后,便要在次年的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更多
秀才与举人的差别:社会地位与经济福利的对比
...其实到这就衍生出了话题,为什么古人经常会管那些不中举人的叫做“穷酸秀才”,而举人不叫“穷酸举人呢”?秀才和举人之间到底是有多大的差别,以至于让人区别对待?社会地位上的差距 在古代,凡是没有高中秀才的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建文四年,随着建文帝的不知所踪,标志着建文朝彻底统治结束。永乐第二年改年号为永乐元年,紧接着分封功臣。他没有把自个的妻子忘记到九霄云外
2024-06-29 20:04:00
1975年,考古专家在湖1北云梦睡虎地发现了一座秦朝古墓,墓主为秦代官吏“喜”。更大的惊喜是,在这一古墓之中,发现了1155枚秦代竹简
2024-06-29 20:01:00
洪武九年的时候,徐氏就被册封为燕王妃。一切都在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去世而得到改变,年轻的建文皇帝继位。此人虽然性格仁厚
2024-06-29 20:04:00
早就杀青的电视剧江山纪还没有播出,让许多人激动的心开始心潮澎湃。去年的时候改叫山河明月,主要讲述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波澜壮阔的一生
2024-06-29 20:03:00
种植了之后,秦朝官府还要负责管理,不能松懈,在《秦律十八种·田律》中也有记载:雨为〈澍〉,及诱(秀)粟,辄以书言〈澍〉稼
2024-06-29 20:03:00
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亩一斗,黍、荅亩大半斗,叔(菽)亩半斗。利田畴(土地肥沃),其有不尽(到)此数者,可?(也)
2024-06-29 20:02:00
历史上对于朱棣皇后徐氏的名字存在争议,有人叫徐妙云,后来直接干脆称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她的身份可不一般,父亲是明朝初年赫赫有名的开国第一名将徐达
2024-06-29 20:03:00
明史记载徐皇后跟朱棣虽然是指腹为婚,却并不是先结婚后恩爱。正式结婚前,朱棣跟徐皇后早就结伴了三年。彼此都认识了对方,都为双方的才能所敬仰
2024-06-29 20:04:00
众所周知,战争打的是后勤,虽然有所特例,但往往后勤优者更容易获胜。根据史书记载,一个秦军每月口粮大约40斤,如果以王翦攻楚60万人为例
2024-06-29 20:01:00
永乐五年七月初四的那一天,徐皇后去世。明太宗实录记载:“徐皇后病危的时候,朱棣前去探视。徐皇后嘱咐朱棣:”现如今天下太平
2024-06-29 20:05:00
史料记载:“上之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他只想能有更多时间和武则天在一起,他当时并没有办法给武则天什么名分
2024-06-29 20:06:00
在这段时间,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李治发现了武则天的与众不同,她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深通权谋,是个标准的政客,在孤立无援的皇宫大内
2024-06-29 20:08:00
武则天是开国元勋武士彟的次女,十四岁的时候,因为出落得亭亭玉立,被李世民相中,就这么样进入了后宫。起初,武则天也有满腔的抱负
2024-06-29 20:05:00
恰巧李治想要废立皇后,而在其中,李治发现了武则天的政治才能,搞政治是需要天赋的。在李治、武则天的共同策划下,他们招揽自己的亲信
2024-06-29 20:07:00
哪怕权力落到武则天手中,等到百年之后,武则天也会将权力移交给李家。于是乎,李治心安了,他不再犹豫,而是将军国大事的裁决权交给了武则天
2024-06-29 2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