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字迹工整美观,像印刷的一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7 07:47:00 来源:戏说三国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但随着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这项制度渐渐脱离了本性,成为了限制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在1905年的时候,清政府宣布取消了科举制,这也意味着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完全隐没在了历史之中。而在1904年时,清政府组织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而这一届拔头筹的举人,便成为了我国最后一位状元。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字迹工整美观,像印刷的一样

这位状元叫作刘春霖,虽然从小饱读诗书,但他却并不像其他书生那般迂腐,而是很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清政府给出的试题非常新颖,这也使得很多参考的举人都下笔踌躇,根本无从作答。然而,坐在角落的刘春霖却奋笔疾书,在洋洋洒洒写完一篇文章后,他率先交卷。虽然交卷快,但刘春林的文章不仅文笔流畅,文采斐然,其见解也是独到新颖,堪称上品。而更让考官们惊讶的是,刘春霖的字迹非常工整美观,简直就像印刷出来的一样,让人无可挑剔,这甚至让很多书法家考官都自愧不如。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字迹工整美观,像印刷的一样

成为状元以后,刘春霖做了清政府的一名京官,在任期间他为京城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被人广为称颂。而在辛亥革命之前,刘春霖便对清政府充满绝望,再加之对外国殖民者的痛恨,为此他便辞掉了官职,在京城里创办起了是一家商行,想要实业救国。后来他又将商行迁到了天津,并在这里干出了一番作为。而且在教育子女上,刘春霖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之下,刘春霖的子女共四男五女,全部都考上了京师大学堂,后来都成为了国家栋梁。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字迹工整美观,像印刷的一样

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出于想要利用有着状元身份的刘春霖的影响力,日本军官便找上了他,想让他出任日伪政府的高官。然而,刘春霖却深明国家大义和民族气节,他果断拒绝了日本人,坚决不与之为伍。也正是如此,刘春霖受到了日军残酷的折磨,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后来在1944年时郁郁而逝于家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7 12: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试卷真迹,手写字犹如印刷体
...,除了需要有斐然的文采之外,还要写得一手好字。如果字迹潦草,很难阅读,即便是内容再深刻的文章,批阅者也是不想花心思去阅读的。更何况,这些被挑选出来的试卷最后还需经由帝王去审阅
2022-12-24 19:03:00
...方大印是“书院钤记监理乐源”八个字,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左上角写着“特等第一名”。封面内写有老师的批语:“文有清机,发挥未透”。后面四页为试卷全文。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
2024-06-09 08:09:00
中国末代状元的笔迹堪比印刷,还被印成字帖?看看试卷就知道了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悠长的国家,尤其是我国的书法艺术更是众多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在我国书法字体的分类很多比如行书、隶书、草书、楷书和篆书五种字体。在我国更是涌现了很多书法名家,比如颜
2024-05-27 11:45:00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享受怎样的待遇呢
...,然后呈送慈禧太后定夺。慈禧翻开卷首的试卷后,只见字迹流利清秀,文笔畅顺华丽,内心十分喜欢。但当她看到考生的名字后,脸色马上变得阴沉下来。原来这名考生叫朱汝珍,这个“珍”让她
2023-02-13 14:00:00
慈禧为什么把刘春霖的卷子给扔了?
...在第一名的朱汝珍的考卷来看。 还别说,朱汝珍清秀的字迹和精彩绝伦的文章,让慈禧看得频频点头。谁知,看到最后,慈禧的脸突然黑了下来,一下就把考卷扔到一边去了。原来,慈禧对朱汝
2023-08-12 17:41:00
状元到底是什么?看到清朝最后一位状元的书法,没人敢不服
...曾为国家选拔出了无数栋梁之才,而这位清朝的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确没有辱没状元郎的名号,告诉了我们,状元究竟是什么?刘春霖在清政府还没有垮台的光绪三十一年中了状元,然后就
2024-09-20 20:36:00
中国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
...进士,在廷试中获得第一名,状元及第。他的书法不好,字迹潦草,原本没有希望考中状元。然而,这哥们儿的运气相当不错,在大考的前一晚挑灯夜读反复背诵,几乎可以倒背如流。结果,第二天
2024-01-27 17:09:00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生活状况如何呢
...况如何呢?当时间来到民国,他又受到了怎样的待遇呢?中国末代状元刘春霖,字润琴,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状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虽然小时候家道贫寒,父母为
2022-12-20 12:15:00
介绍清末最后一个状元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政治制度了,它保证了身份较低一级的平民阶层的人们也可以参与到国家的政治体制当中,可以说是非常公平的了,一直延续了近一千多年。和
2023-02-18 16: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观高清影像 探秘应县木塔木构奇迹
郭苑甫 摄“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展于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
2025-09-22 07:2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