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中新健康丨如何让创新药更好地造福罕见病患者?专家、学者这样说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2月29日电(记者陈静)29日是国际罕见病日。让科学治疗离患者更近一些、让患者的负担更轻一些,成为医生和患者组织等不断努力的方向。PNH是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北京协和医院血...……更多
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记者 韦香惠)今年夏天,高温带来的健康影响多次在社交媒体引起热议。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气候变化已经不仅是一场生态危机,更是健康危机。9月14日,“2024清华大学全球气候传播论坛”上,气候变化与...……更多
中新健康丨上海:医疗机构探索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前沿、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2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罕见病是一类发病率很低、多数具有遗传性的疾病,也被称为“孤儿病”。在中国,罕见病患者人数并不少。探索为患者提供前沿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此间医疗机构不断...……更多
中新健康|创新药物上海落地为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带来福音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视力受损是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眼底病是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一,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主要眼底疾病类型。记者14日获悉,多重因素导致目...……更多
如何解决罕见病患者“用药难”?专家吁建国家级专项基金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2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罕见病,又称孤儿病,一般为慢性、严重的疾病,常常危及生命。其中一些疾病因为患者人数极少,被称为“超罕见病”。如何完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是各方思考的话题...……更多
中新健康|罕见病诊疗难题正破解 专家:早诊早治是关键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2月29日电(邵萌)“蝴蝶宝贝”“瓷娃娃”“月亮的孩子”“黏宝宝”……这些童话故事般的名字背后,是难以治愈的罕见病和无数家庭的辛酸。今年2月29日是第17个国际罕见病日。世界卫生组...……更多
中新健康|专家:中国营养师存在人才“缺口” “数字营养”是培养方向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15日电(记者 陈静)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上海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蔡威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营养师队伍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数字营养”代表了新质生产力,是未来培...……更多
中新健康 | 中国专家新发现:牙周菌群失调、代谢紊乱或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25日电 (陈静 倪靖)近年来,牙周炎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记者25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揭示:牙周菌群失调和代谢紊乱可能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且牙...……更多
毓璜顶医院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任超:交叉融合、创新突破,守护患者
...术治疗,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医者仁心”是他临床诊治病患的最好写照,每一次临床诊治,每一项技术应用,他都能够站在病患的角度,真正急其所急、想之所想,积极创新的同时注重效价比,为患者留下值得信赖的人性化诊...……更多
中新健康丨专家:我国银屑病诊疗状况改观 中重度患者疾病控制率上升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5月9日电(记者 张尼) 近日,《中国银屑病诊疗现状蓝皮书2023》(下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银屑病高发于青壮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社会负担沉重。《蓝皮书》将由北京大...……更多
中新健康丨厦门科技助残 让罕见病患不再孤单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厦门5月19日电 (记者 李思源)正值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厦门市残联19日举办“科技助残,让罕见早发现”活动,为高度疑似罕见病的残疾人进行免费义诊与基因筛查,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认知,...……更多
(聚焦博鳌)让罕见被看见 专家博鳌聚焦罕见病救治难题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博鳌3月29日电 (记者 张茜翼)“我始终相信,不是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才看到了希望。”在28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分论坛上,京东集团原副总裁、渐冻症“斗士”蔡磊通过视频...……更多
中国探索罕见病多层次保障 多元模式为患者撑起生命的“医靠”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5月18日电(记者 陈静)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李林康18日对记者表示,罕见病不仅是重要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保障问题。“我们希望,多方携手...……更多
群英荟聚 共话发展丨第八届爱尔眼科泰山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眼科医生的临床诊断能力与科研能力,力争为更多的眼底病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诊疗服务,为泰安地区眼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成立「范传峰博士眼底病工作站」提供诊疗服务新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更多
...)、dermatitis(皮炎)、dementia(痴呆)和 death(死亡)。病患早期呈现为皮肤对称样红斑和水肿,仅限于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临床表现类似于晒伤,但是,与皮肤红斑和肿胀通常在几天内消退的日晒伤不同,糙皮病患者的皮肤...……更多
中新健康|对话樊东升:“破冰”渐冻人生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2月29日电(韦香惠) 今年2月29日是第十七个国际罕见病日,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知的罕见病已经超过7000种,“渐冻症”是其中一种。中国每年“渐冻症”新发病人达到25000人。日前,中国新闻网《...……更多
湖南省罕见病调研团队走访慰问罕见病患者家庭
...心的建设规划。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共同努力,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湖南省罕见病调研团队走访患者。当天下午,以“春暖花开暖意‘龙’浓”为主题,湖南省罕见病调研团队组织医生专家和志愿者...……更多
酷暑下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怎样做好防护? 疾控专家给出健康防护指南
...高温酷暑,让老人面临挑战,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高温会引发或加重哪些疾病?高危重点人群如何做好防护?市疾控中心慢非科专家给出健康防护指南。在极端高温环境下,慢病患者的身体调...……更多
专家学者齐聚贵州 探讨角膜病领域前沿课题与临床实践
...等米下锅”的困境。据不完全统计,贵州每年有数千角膜病患者亟待角膜移植,但全省每年的角膜移植总量不足200例。为此,曾圆圆在会上呼吁,应从政府层面设置相关奖励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角膜捐献意识。同时,...……更多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牵头制定国际临床指南  填补“拇外翻微创治疗”领域空白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3月13日电 (陈静 顾卓敏)拇外翻是临床上常见的足部疾病。目前,治疗拇外翻的主流方式是手术治疗。记者13日获悉,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下称: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主任医师马昕教授牵头,施...……更多
中新健康丨专家:眼免疫性疾病致盲率高 吁完善诊疗体系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4月28日电 (陈静 方怜非)“眼免疫性疾病是当前影响眼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致盲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家庭社会负担。”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的高原情:战“虫癌”,带团队开创多项先河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西宁11月28日电 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的高原情:战“虫癌”,带团队开创多项先河作者 张添福 张静“我来自班玛县,我需不需要去北京做手术?”“我是甘德县的,我的手术安排在哪天……...……更多
2024中国医师公益大会举办 钟南山:医者也要重视人文精神
中新网11月3日电 11月2日,由中国患者援助与医师公益联合同盟发起、衢州市医疗健康与社区发展基金会主办、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江南大学协办的2024中国医师公益大会在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举行。此次大会以“崇...……更多
临终病患该强化治疗还是姑息治疗
...国,疾病越严重,治疗业务的利润就越高。这就使得临终病患在德国医保体系下,甚至比私保病人更有利可图。而且,如本书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在德国,DRG事实上刺激了医院肿瘤科的大幅扩张,推动了很多病患纷纷选择器官移...……更多
让“罕见”被看见 西京医院开展“罕见病”多学科联合义诊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西安2月29日电 (记者 阿琳娜)29日,西京医院围绕第十七个国际罕见病日,在医院急诊广场开展“罕见病”多学科联合义诊暨“罕见病”门诊开诊仪式,旨在关注关爱罕见病群体,帮助民众提高对罕...……更多
广西壮医走出国门 与东盟国家开展深度合作
...64f17917932.jpeg\"/>岳桂华主持主题论坛。于卓摄中新网防城港12月15日电(叶娟 覃日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15日提供的信息显示,该院近日与老挝盛龙国际医院、缅甸中缅友谊医院,分别就深入进行传统医药研究合作、共建...……更多
...心脏负担,最终可能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心血管病患者不注意防护则可能旧病复发或症状加重。“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深秋时节心血管病患者外出应注意头部保暖。”徐浩说,患者还应及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更多
中国女医师协会医体专委会2024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彩纷呈。围绕《肥胖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指导》《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干预》《更年期运动处方研究进展》《精神心理的运动干预》《肿瘤患者的运动干预与指导》《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风险评估与干预》《肾脏病患者的运动干...……更多
植入国产新型脑起搏器助帕金森病患者“一键重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上海10月17日电 (记者 陈静)通过植入脑起搏器实现神经调控,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运动障碍性疾病,这不是科幻。今年才40多岁的陈先生(化名)已被帕金森病折磨数年。记者17日获悉,在接受...……更多
让群众更有“医”靠——招远市人民医院加快医共体建设步伐
...带教实行导师制,确保进修质量。医共体工作是深化医改中新推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分析、及时发现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需改进的问题。创新思维,切实加以改进提高,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优化操...……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200种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北京医保 2025-02-13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孟刚)2月13日,记者从北京市医保局获悉,自2月28日起,200种中药配方颗粒可以医保报销。公众可登录北京市医保局官网查询药品名称及相关医保支付标准
2025-02-13 17:45:00
烟台市疾控中心提醒:元宵佳节至,欢乐吃元宵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王朝霞 曾颖雪 烟台报道正月十五闹元宵,在这一天象征着团圆美满的元宵绝对是餐桌上的主角。那么
2025-02-13 17:50:00
从3000元到年入400万 成都市金堂县又新镇万安村的集体经济“逆袭”之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分钱了!分钱了!”在成都市金堂县又新镇万安村,这样的欢呼声已连续响彻丰收季。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0万元大关
2025-02-13 18:00:00
烟台市疾控中心提醒:开学季,上好健康饮食第一课!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王朝霞 曾颖雪 烟台报道又是一年开学季,新学期、新气象,开启健康饮食第一课!科学合理、健康安全的饮食不仅能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能量
2025-02-13 18:01:00
患者血糖高达69mmol/L!高渗性昏迷!萍矿总医院成功救治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赵悦、刘翼超) 2025年1月初,萍矿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一名糖尿病性高渗昏迷患者,血糖高达69
2025-02-13 18:20:00
芦笋尖尖“撬动”小店零售“破土生长”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1月24日晚,位于江西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西岗村的芦笋基地明灯错落,观者如堵,热热闹闹的乡村新春晚会“2025我们的节日·春节”在此举行
2025-02-13 20:14:00
61岁大妈午饭后猝死!医生:宁愿吃饱坐着,也别在饭后做这5件事
过年期间,在外工作的家人都回来过年了,刘大妈忙得脚不停歇直到初八。前天她照例在吃完午饭后收拾碗筷,没想到突然出现胸闷的症状
2025-02-13 14:27:00
北京蔡倩医生:有这4个表现,说明肾脏功能在好转
有这4个表现,说明肾脏功能在好转。第一,尿液清澈、尿中无泡沫。有不少肾病患者是从泡沫尿、浑浊尿中发现病情,这可以称得上最直接的反应
2025-02-13 17:02:00
最新国际权威研究显示:抗衰之王NMN/NR或增加27%致癌风险
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从未停止对健康长寿的研究。2014年哈佛教授Sinclair发现,对老年小鼠补充NMN/NR可提高体内辅酶I水平
2025-02-13 17:04:00
风景里的美食丨这里是《舌尖4》力荐的美食之城 更藏着世界级景观
都说“穿在贵阳,吃在安顺”。安顺,是贵州的美食之城,它的地位,如同顺德之于广州,乐山之于成都,有着多样的美食和“感人”的物价
2025-02-13 17:05:00
千里驰援,医者仁心:一场跨越三千公里的生命守护
大年初七,当新年的钟声还在耳畔回响,当千家万户还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一场跨越三千公里的生命守护正在悄然上演。大庆油田总医院的手术室里
2025-02-13 17:05:00
蛇年新岁!福州国德神经内科四世同堂生辰宴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从福州国德老年医院神经内科里传出阵阵生日祝福的歌声,显得异常热闹与温馨。据悉,寿星长者邵爷爷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含糊
2025-02-13 17:06:00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与多家单位合作
2025-02-13 17:18:00
预防复发,肾癌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需注意这些
肾癌患者如何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帮助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症状、预防复发?提高肾癌患者生活质量,以下事项需注意。饮食方面• 低盐饮食
2025-02-13 17:07:00
贵州威宁:大棚撑起“致富伞” 蔬菜种出“幸福花”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月11日,走进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草海镇同心社区和中海社区交界处,贵州鲜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种植基地里热闹非凡
2025-02-13 1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