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揭秘战国七雄之韩国的历史
...还是魏赵发展,首当其冲的都是韩国。第三,国家尴尬:申不害变法,强调以术治国,使得韩国朝堂之上总是弥漫着一股权谋的味道,对内君臣相疑,对外阴谋狡诈,不成大器。一、韩氏建国韩氏祖先与周王室同姓,创始人名叫...……更多
三晋联盟与韩国的崛起
...强。见到魏国强大起来以后,韩国也不甘落后,直接任命申不害为相国,全权主持韩国的变法工作。在申不害的主持下,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韩国对内整饬众多家族,避免了重蹈当年晋国的覆辙。同时积极发展手工业和武器...……更多
韩国为什么也能算是战国七雄之一,与秦楚并列呢
...,一向弱小也没有出过什么名人,大概只有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去秦国的当间谍的郑国有些名气了。最著名的人物还是家世“五代相韩”矢志为韩国复国努力的张良。那韩国为什么也能算是战国七雄之一,与秦楚并列呢...……更多
战国中最不起眼的韩国跻身战国七雄的主要原因
...国灭掉了实力稍差的郑国,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二、申不害变法战国七雄都进行了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和商鞅变法几乎同时展开,虽说没有商鞅变法彻底,但要比齐国、燕国、楚国的变法彻底多了。变法加强了君主集权...……更多
韩国面积最小、实力最弱,为何被称为劲韩
...常发达。 最后是韩国的变法。韩昭侯在位时,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韩国的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同一时期。虽然没有秦国变法彻底,但还是给韩国带来很大变化。而且此时秦国刚崛起,魏国霸...……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韩国历代帝王简介
...,虽然在众多诸侯国中并不显眼,但几位明君的出现以及申不害的变法,使其在七雄中崭露头角。以下是韩国历史中几位重要君主的综述。1.韩虔:建都阳翟,攻打楚国韩虔是晋卿韩武子之子,他在位期间,将都城建立在阳翟(...……更多
开创大国平衡战略的韩国,靠这一招活到战国末期
...魏国变法之后的强大,顿时眼红了,于是开启来自己的“申不害变法”,之后韩国国力开始起飞,甚至把旁边的小国郑国给灭了。然而,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韩国开始嚣张的魏国怒了,于是大手一挥:“干他!”接下来...……更多
中山国为何会被誉为“战国第八雄”?
...利,“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韩昭侯在位时,任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备,使韩国国力大增,十数年间,诸侯无侵者。中山国自中山恒公后再无贤德明君,败象已定,实难入战国七雄之列,充其...……更多
战国时期的韩国为何从忠义代表沦为权术小人
...录片《风云战国之权术的代价》才明白:原来,这是韩国申不害变法的后果。在战国七雄中,韩国人口土地最少,地理位置又居天下之中,四面受敌,生存空间极为有限。在变法浪潮中,它又算是比较晚的,差不多和商鞅变法同...……更多
第一个被秦灭亡的韩国,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郑)。韩昭侯 八年(公元前351年),韩国任用法家代表申不害为相,实施变革,国势强盛。十五年内,各诸侯国不敢侵犯韩国。申不害死后,韩国基本处于各诸侯国吊打状态。韩国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就是在公元前323年,...……更多
韩国经历了“申不害变法”,为何还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
说起战国七雄中的韩国,相信大家最为之唏嘘的便是“申不害变法”。《战国策》、《史记》、《左传》等史料中有记载,三家分晋后,韩国在无论是财力或是兵力方面都远不如于魏国和赵国。战国初期,李悝变法时魏国各个...……更多
...身于“战国七雄”之列。后来,韩昭侯起用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进行变法,韩国又强盛了十余年。《史记·韩世家》记载: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因地理位置特殊,韩国的强盛,犹如昙花一现。韩国...……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申不害变法是什么样子的?
...后这个人成了韩国最底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他的名字叫申不害。在《大秦帝国》中申不害和商鞅一样是四处游学的世子,其实他在被韩国起用变法之前就已混迹于韩国的公务员队伍,只不过属于最基层的公务员。公元前354年(...……更多
聊聊战国七雄排行榜,看看和你心目中的有没有出入
...的二流国家。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但也是无力回天,因为地处齐魏秦楚包围的尴尬局面,发展处处受到制约,所以排在最末。相比之下,燕国都在乐毅的领导下几乎灭掉齐国。 要说韩国为什...……更多
韩国为何成为了山东六国中最早灭亡的国家
...例如灭掉了仅次于七雄的强国——郑国,而后又经过了“申不害变法”,使得韩国国力大增,在诸侯之中有着“劲韩”之名。同时,韩国也不是那种打酱油的存在,而是战国七雄之中当之无愧的“搅屎棍”。我们都知道,在山东...……更多
天下咽喉地缘关键|版图小无战略纵深,灭国之战秦国先拿韩国开刀
...这一借口正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国疲秦事件。韩国在进行了申不害变法之后,对于阴谋权术十分的崇尚,在诸侯国邦交政策当中多有应用,而郑国疲秦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那时秦国为了改变农业经济发展受自然因素影响特别严重...……更多
战国七雄变法之争:为何秦国的“商鞅变法”能一枝独秀?
...际上战国七雄都曾进行变法,比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邹忌改革,胡服骑射等等。但在战国时期的诸多变法中,只有“商鞅变法”的效果最好,秦国也凭此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第一大国。而在变法上竞争失败的...……更多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更多
拥有稷下学宫的齐国为什么败给秦国?
...中原超一流的人才基地,我举几个例子就知道了。孟子、申不害、荀子、李斯、韩非子。孟子、荀子这是儒家中顶尖人物的存在,李斯,韩非是荀子的学生。申不害是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他花了15年使得韩国强大起来。韩国就靠...……更多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规模虽小,但兵器制造独步天下
...为了这座铁山,在此与韩国进行过大大小小几百场战争。申不害变法时特意为它留下十万铁骑,然而还是被秦国司马错攻取,从而也导致了韩国再无立国根本。 ……更多
浅析战国时期比春秋时期战争进行得更加激烈的原因
...提升。魏国进行了李悝变法,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赵国胡服骑射等。各国变法让各诸侯国综合实力猛增,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了,朝廷运转效率提升了,诸侯国国民的命运开始和国家绑在一起,...……更多
申不害与商鞅:战国时期的两位法家巨匠
申不害与商鞅变法对比申不害战国晚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申不害的政治思想以重“术”著称,强调驾驭和管理群臣百官在政治统治中的极端重要性。申不害的“术治”思想丰...……更多
申不害:战国时期的智者,韩国的重要宰相
申不害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国的丞相,法家的创始人之一。申不害原本是郑国的小吏,但是郑国被韩国灭了,申不害因而成为韩国的臣子。然而韩昭侯却任命申不害为相。韩昭侯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其原因有两点。1、挽救...……更多
战国七雄韩国迁都史:近200年的四次迁都历程
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因为种种原因,几乎都有迁都的情况。比如大家熟悉的魏国,曾经定都安邑,后来迁都到大梁,也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再比如赵国这一诸侯国,在定都邯郸之前,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定...……更多
韩昭侯是非常厉害的君王,明白赏罚是代行职责,而不是炫耀资本
历史当中的申不害原本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一个普通官员,而他也因为学习道教学问,所以得以在韩昭侯手下工作,并且被韩昭侯封为宰相。而他也在出任宰相的这些年当中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经过了15年之后,使得韩国国...……更多
齐国灭宋人人喊打,韩国灭郑为何却无人问津
随着电视剧《大秦帝国》的热播,说起战国七雄,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周朝末年,周王室名义上天下共主,实际上名存实亡,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乱不断,周王朝境内诸侯国数量急剧减少,逐渐形成七个实力及影响力较...……更多
揭秘申不害:为韩昭侯退敌,变法强国后其他国不敢侵犯韩国
...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这个人就是申不害。1.初出茅庐自从魏武侯继位之后,三晋一家亲的状态就不复存在。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任命庞涓为主将进攻韩国。因为韩国的政治混乱,所以面对魏国重兵压境的...……更多
从地理、政治到变法,秦国统一六国的多维优势
...六国的变法都要彻底,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分别在各国进行法家变法,但只有秦国的法治变法是最正宗的,也是最彻底的。魏国的李悝变法虽然也是法治办法,但不彻底,一半是法治,一半则实行王道,并且...……更多
韩非子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的首领,但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结合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为后世提供了许多鸿篇巨制。但韩非却死得十分可惜,被嫉贤妒能的李斯、姚贾陷害,为何...……更多
揭秘战国七雄后期排名
...多多少少都有过辉煌的时代,而韩国从来没有。本想着靠申不害变法把国家搞起来,虽然有些成果,但是作用也不大。相对很长一段时间国泰民安,大力发展了冶炼技术,当时有着天下强弓箭弩尽出韩国的说法。但最强的武器无...……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自成进攻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代是亡在满清铁骑手中。但事实上,明代是亡于内忧,而并非外患。如果不是李自成推翻明代的统治,满清也无法捡个大便宜
2024-06-24 20:37:00
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大概是因为自己根基不深,或是为了报答拥立之恩,所以一直在权相史弥远的挟制之下,他对政务完全不过问,只顾自身尊崇理学
2024-06-24 20:37:00
刘伯温死前吃一口烧饼,这是为何
刘伯温,似乎与烧饼很有缘,先是有预测未来的《烧饼歌》,后又在临死前吃了一口烧饼破了大明王朝的寿命,这烧饼在刘伯温手里,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2024-06-24 20:37:00
宋理宗执政后期,蜕变成厌倦朝政、追逐声色的昏君,他先是听任丁大全、马天骥、董宋臣等乱政,后来又把朝政交给奸臣贾似道。他完全没有了端平更化时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
2024-06-24 20:37:00
宋理宗后期祸国殃民的行径,引起了朝廷内外的民怨与反抗。如针对奸臣当道祸乱朝纲的乱象,有人就在朝门上大书八字:“阎马丁当
2024-06-24 20:37:00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单挑,是笔糊涂账。最典型的就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张飞一个人几乎就能抵挡住吕布,按理说加上关羽和刘备
2024-06-24 20:38:00
庞德本来是马超手下,随着马超兵败曹操,他也跟着马超逃到了汉中。哪料马超却又投降了刘备,把庞德扔给了张鲁。曹操在平定汉中时
2024-06-24 20:38:00
朱元璋为什么对他外甥李文忠两次改姓
由李文忠到朱文忠稍通明史的人都知道,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他的父亲是李贞,子随父姓,他姓李实属正常。李文忠十二岁的时候
2024-06-24 20:38:00
当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主角身上时,便会忽略“导演”的存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曹操才是这一幕的导演。出征前曹操突然脑子犯抽
2024-06-24 20:39:00
这些猛将各个勇武过人,虽然性格各有不同,但毫无疑问在当时都是各方的英雄。不过有个地方非常得值得思考,那就是战败后武将底下的士兵
2024-06-24 20:39:00
就这样庞德抬棺大战关羽而来。打了两次,百余回合,竟然被庞德一箭射中左臂。这是为什么?其一:英雄迟暮站在关羽角度来言,你再不喜欢他
2024-06-24 20:39:00
甲申之变是如何发生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北京,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随后清军入关,这一事件发生在明末甲申年,后世称之为“甲申之变”
2024-06-24 20:40:00
皇帝和普通人吃的真的不一样吗
很多皇帝吃的东西,百姓很有可能吃不到,甚至如果吃到也不会吃饱,皇帝作为一个国家之主,想吃什么,都会为他送到,下面的人,也会尽心竭力的巴结皇帝
2024-06-24 20:40:00
简介明朝工部尚书曾鉴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11:00
简介明初将领郭英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