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为什么对他外甥李文忠两次改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4 20:3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由李文忠到朱文忠

朱元璋为什么对他外甥李文忠两次改姓

稍通明史的人都知道,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他的父亲是李贞,子随父姓,他姓李实属正常。李文忠十二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他便和父亲就到处流浪,寻求出路。幸运的是,他在14岁的时候见到了自己的舅舅朱元璋。《明史》记载了当时(1352年)外甥见舅舅的情景。

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另从己姓。

乱世之中能够见到自己的亲人,朱元璋自然十分欣喜,还把李文忠当作自己的儿子养育。有史料记载,朱元璋还为他专门请了范祖乾、胡翰做朱文忠(李文忠)的老师。

朱元璋喜欢自己的外甥,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朱元璋为什么要让他的外甥用自己的“朱”姓呢?细细想,其实大有深意!

要明白这一点,我们不妨先看看朱元璋当时的处境。朱元璋参加义军之后,颇受义军头目郭子兴的赏识,由于朱元璋有勇有谋,“战辄胜”,还娶到了郭子兴的义女,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甚至在回乡募兵之后还被提升为了镇抚。

表面看,朱元璋的仕途之路一帆风顺,他似乎是意气风发地走在成功的康庄大道上。但实际并非如此。朱元璋见到李文忠的时候,他刚刚攻下滁州。在此期间,郭子兴受人排挤,朱元璋想方设法才保住了他的性命。但《明史》记载:

子兴为人枭悍善斗,而性悻直少容。方事急,辄从太祖谋议,亲信如左右手。事解,即信谗疏太祖。太祖左右任事者悉召之去,稍夺太祖兵柄。

也就是说,郭子兴本人心胸狭隘,不够大度,甚至在朱元璋帮他死里逃生之后还听信谗言,夺了太祖的一些兵权。《明史》曾明确记载:

子兴尝信馋,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

由此可见,其实朱元璋当时的处境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乐观,甚至可以说是岌岌可危,稍有差池可能就性命不保。

因此,他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培植自己的亲信,壮大自己的力量。外甥李文忠的到来对他来说有种雪中送炭的感觉,所以他不仅喜欢他,而且还要好好地培养他,日后好为自己的前程出力卖命。四木认为这就是朱元璋第一次为李文忠改姓的深意。

由朱文忠到李文忠

如果我们从日后的表现来看,朱文忠并未让朱元璋失望。《明史》记载:

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

1363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1366年秋,张士诚已被三面包围,朱文忠受命进攻杭州节制敌军。朱文忠到了杭州之后,杭州守将不战而降,朱文忠因功被加封为荣禄大夫、浙江省平章事。

同时,《明史》又明确记载,让他“复姓李氏。”朱文忠有功,朱元璋给他升官进爵我们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什么就在这个时候又明确让他恢复李姓呢?我们得从一个人说起,这个人就是谢再兴。

其实,谢再兴个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朱文忠的岳父。他早在1363年就叛降了张士诚。朱文忠进攻杭州之前先进攻的是余杭。

守将谢五,再兴弟也,谕之降,许以不死。五与再兴子五人出降。诸将请僇之,文忠不可。

从这段《明史》记载,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朱文忠对谢再兴及其子弟是手下留情的。朱文忠虽然许诺他们只要投降就可以免死,但最终结局却是他们五个人都被凌迟处死。朱元璋给出的原话是:“谢再兴是我的亲家,却叛投张士诚,我绝不能饶过这五人。”

正是在这件事情过后不久,朱文忠升了官,也被复了姓。其实,不仅是我们而且连其他诸将也已经能够感觉到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朱文忠已经越了权。那么,心思甚密而又多疑的朱元璋难道感觉不到吗?

其实,将朱文正的姓氏恢复到李姓,就是为了给朱文忠一个警告,给他划清界限,让他认清自己的身份,不要超越了自己的本分。

而且,这个时候离大明王朝的建立已经不远了(一年之后),此时的朱元璋早已羽翼丰满,人才累累,一个朱文忠已经算不得雪中送炭了,最多能够称得上是锦上添花。再加上朱元璋的儿子们已经渐渐长大,这些真正的朱姓的儿子才是他未来的支柱与希望。

总结:朱元璋第一次给自己的外甥改姓,除了出于欣喜,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他迫切处境岌岌可危,迫切需要培植自己的亲信,十四岁的李文忠对他而言完全就是雪中送炭,改成了自己的朱姓,可以进一步增加李文忠的忠诚度,增强自己的力量。

朱元璋第二次给自己的外甥改姓,主要是为了给朱文忠划清界限,让他认清自己的身份,做事情要遵从自己的本分。而且,此时的朱元璋人才济济,大明王朝的建立已经近在咫尺,李文忠所能做的只是在北伐抗元的战斗中锦上添花了。李文忠似乎读懂了其中的深意,在北伐战争中,殊死作战创造了不少赫赫战绩,被封为曹国公。

朱元璋的两次改名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当你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就想方设法拉拢你,当你的利用价值降低的时候,他就要你当心自己的言行,认清自己的身份,否则稍有差池就可能会除掉你,明代很多功臣的最终遭遇莫不如此。

不知道,功成名就的李文忠在回想当初这一幕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后背发凉,反正四木是感觉到了,因为就在他被复姓的前一年(1365年),朱文正已经被朱元璋软禁而亡。有人说,明史不可以细读,但是在四木看来,似乎只有细品,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文忠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文忠,明朝开国六王,名将,中国古代十大勇将。都说朱元璋疑心很重,到底是真是假?朱元璋从草根逆袭成明朝开国皇帝,坐上皇位之后,他开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明初四大案”曾轰动全国,而
2023-06-14 20:32:00
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中,朱元璋追封了很多王侯,诸如徐达、常遇春等,还有李文忠、汤和、邓愈和沐英四个人。公元1368年,在应天南郊,朱元璋正式向天下宣告大明朝的成立。在这大喜的日子,
2024-04-23 20:58:00
从李文忠的赫赫战功到李景隆的败笔:明朝父子名将的兴衰史
...是一对父子的时候,我还是挺震惊的。李文忠,1370年,朱元璋大封的时候,位列六公之一,当时六公是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常遇春的儿子常茂,邓愈,冯胜。其中常茂是因为常遇春的功劳
2024-03-30 06:05:00
朱元璋为何对外甥保儿说你随我姓
...“你找到我就有依靠了!从今以后,你就随我姓朱吧!”朱元璋对外甥保儿这样说道。此时朱元璋刚刚攻下滁州,他已经拥有上万人的队伍,20多员大将,名声大振。正是因为听到朱元璋的消息,
2023-10-13 14:23:00
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众了解比较多的可能是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蓝玉这样的名将,或者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这样的文臣,李文忠虽然在民间知名度没那么高,但却可以说是唯一文武双全,而
2024-08-01 17:21:00
在朱元璋的身边,李文忠,他是朱元璋的外甥,朱文正,他是朱元璋的侄子。这两人都曾立下不少战功,但是结局截然不同。根据顾诚先生的考证,朱文正和李文忠,都是在1354年来到滁阳投靠朱元
2024-04-19 15:39:00
聊聊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
...太过正直,得罪了马皇后,结果被算计进宫,硬被诬陷与朱元璋的宠妃勾搭,最后悲愤自尽,以证清白。这段一直感动许多不明真相的听众,导致老朱夫妇被骂很多年,对照真实的历史,李文忠倒是
2024-05-18 14:46:00
岐阳王李文忠:老子英雄儿软蛋,后人蹉跎百余年
...庙的功臣榜上排行第三的李文忠。李文忠是洪武三年时,朱元璋封的六位公爵中(死后追封的不计),除常遇春之子常茂外最年轻的。不过,常茂是凭借父萌,以及姐妹常氏将要嫁给皇太子朱标的原
2023-03-08 18:10:00
朱元璋靠干儿子们打江山,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按照《明史》记载,朱元璋在创业之际他的养子“多至二十余人”,为他缔造大明发挥了重大作用,那么这些人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简要回顾一下那段历史的细节。朱元璋家族人数不多,家
2023-07-07 12: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观高清影像 探秘应县木塔木构奇迹
郭苑甫 摄“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展于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
2025-09-22 07:2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