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户外作业谨防高温中暑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24 07:1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健康报本报讯(记者 崔芳)6月2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主任樊晶光提示,高温酷暑季节,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外出要做好个人防护,携带防暑药物,谨防高温中暑甚至热射病。

樊晶光表示,每年到了高温酷暑季节,在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对于可以调整作业时间的,应该适当调整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作业;对于难以调整作业时间的,要做好个人防护,比如穿戴防晒服、遮阳帽,避免阳光直射皮肤,还可以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二是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喝一些淡盐水、含有电解质的清凉饮料,少喝含糖或碳酸饮料。三是要注意饮食起居,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多吃一些含水分比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要规律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以防范中暑等健康风险的发生。四是要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特别是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或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劳动者,还有一些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最好不要从事高温室外的露天作业,避免发生意外。

樊晶光介绍,中暑一般有由轻到重的渐进过程。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头晕、头痛、乏力、口渴、面色潮红等情况,就有可能是中暑先兆。如果出现了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是因为钠盐丢失引起的热痉挛。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仅补充了水分的人群容易发生热痉挛。如果出现了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心率明显加快等症状,可能是因为体液和钠盐丢失过多而引起的热衰竭。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很可能发展为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情况,典型症状是急骤高热、皮肤干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如果劳动者出现了中暑的先兆症状,要尽快到阴凉的地方休息并补充水分;如果已经无法走动,要及时寻求他人帮助;如果出现肌肉痉挛,要适当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饮料;如果不适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加重,要及时就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高温作业最可怕的不仅是日晒还需警惕热射病
...晕、中暑等症状,一旦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即可演变为“热射病”。重度中暑危害劳动者生命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其处理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一些专家指出,当出现严重中暑症状时
2023-07-12 01:05:00
关于高温天气的预防和预防措施
...诊断》(GBZ41-2019),职业性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1.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
2024-06-21 09:21:00
北京疾控提醒高温作业人员 谨防职业中暑
...缓解。一旦中暑发生,根据症状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热痉挛由于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及剧烈疼痛,以腓肠肌最为明
2023-06-29 13:58:00
高温天防范职业性中暑
...中暑者的临床症状可分为:中暑先兆、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中暑先兆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
2024-06-13 06:52:00
...目施工过程中突然倒地,送往厦门某医院治疗时被诊断为热射病。后来,张某经福建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为“职业性中暑(热射病)”。收到职业病诊断书后,用人单位向市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023-08-15 00:18:00
炎热夏日,持续高温,每年都有报道因确诊“热射病”并导致死亡的事件发生,让公众触目惊心。用人单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刻不容缓。到底什么是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时应如何做好防护,卫生监督专
2023-06-15 10:20:00
...态劳动者来说,因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热射病等情况,很难被认定为工伤。”山东崇辨律师事务所朱晓凯律师同时介绍道,防暑降温取证困难,对于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
2024-07-22 07:47:00
抢救无效,她确认遇难!河南人近期千万警惕……
...手”不得不防这些降温防暑知识你要了解最严重的中暑是热射病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40℃
2024-06-12 09:41: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一建筑工人因热射病死亡,工伤认定历时近6年困难重重,法检联动实现纠纷实质性化解“职业性中暑”认定工伤缘何一波三折?本报记者 李娜 本报通讯员 潘文苑《工人日报》
2024-04-18 03:3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