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实际上,李璠也是能拼得上的“00后”,他的朋友圈里记录了一条今年3月份跑市场的动态:“凌晨四点半开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抚顺路批发市场,对接销路,晚上只睡了两个小时。”点赞过李璠这条动态,孙玉豪又在下方评论:“小伙子,好好干吧,选择了就勇往直前!”
今年35岁的孙玉豪虽然和土地打交道是新手,但他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就是个“挽起裤腿,撸起袖子的创业小伙儿”。
土专家学会“顺藤摸瓜”
与孙玉豪一样,从农田里走进大学又反哺乡野的,还有今年57岁的王伦世。
走进王伦世的工作室,荣誉证书摆满书架——高级农艺师、国家二级技师、中央农广校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全国金草帽基层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青岛开放大学客座教授……谁曾想,这样一位众多光环加持的农业专家,最初只是高中毕业。
20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王伦世回到平度老家,种起了正逐渐兴起的大棚蔬菜。“当时种大棚最大的问题就是产量不稳定,农民种地都是粗放型的,比如用化肥,他们会说‘这块地用多少袋化肥’,计量单位是‘袋’。”王伦世不认同这种干法,他常常自己买了书,研究种植方法和植保技术,寻找大棚种植的窍门,慢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种植办法。
“那时很多周围的农户都来取经,他们都叫我种田小能手。”王伦世笑着回忆。意识到种田也需要知识的力量,他再没有停下过学习的脚步,只要有机会,就参加各种农业培训。
2012年1月31日,王伦世取得了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大专文凭,那是他第一次接受向往的大学教育。当时,通过早期种田实践,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都是日常经验的总结,不成系统。在大学进修期间,王伦世将自己摸索出来的这些经验“顺藤摸瓜”,找寻到一些完善的理论支撑,而且还改进了原来的措施,让他真正从一名种植能手晋级为农业专家。
以简单的重茬问题来说,第二季再种相同的作物,产量往往不高。在此之前,王伦世一直认为是土壤酸化所致,都是用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虽然能解决问题,但这种办法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影响,后续会出现土壤板结的弊端。而在青农大学习了土壤学以后,他找到了更加适合的生物菌肥,这样不仅避免了土壤酸化,还保护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后续的土壤板结问题也彻底得到解决。
2017年,王伦世拿到了一本沉甸甸的学历——国家开放大学二年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文凭。在平度乃至整个青岛地区,王伦世已经成为著名的农业种植“土专家”。
“看这个黄瓜不鲜亮吧,往下面找到它的根——看到没有?你的黄瓜根下土了,嫁接在南瓜根上的黄瓜根是不能下土,所以上面结出的黄瓜不够鲜亮。”近年来,王伦世紧跟潮流拍摄公益短视频,在视频平台上,他以一条题为“黄瓜不亮在根上”的视频,指导农户发现并解决黄瓜种植上的难题。
“遇到一种病虫害,就要系统地去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果实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它的原因有可能在叶子上、藤蔓上或者根部……”有了大学进修的经历,王伦世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宏观。
跟老百姓不能说虚的
“让农科技术真正落地,要打通最后一公里。”读大学时,王伦世对这句话感触最深,这让他肩负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对于我们这样有种植经验、又具备学科知识的‘土秀才’,有能力也有义务做好为农服务。”自2000年以来,王伦世推广种植业新技术320余项、新品种158种;预报、预防蔬菜病虫害10万多亩。同时,他还经常赴全国各地开展问诊调查,帮外地农户解决种植问题。
2021年,内蒙古有一些种植户发出求助,反映大棚黄瓜出现了霉病,请王伦世帮助解决。“刚走进大棚一看,就发现了问题所在。”王伦世说,黄瓜发病的原因主要在于生长环境空气湿度大、流通不畅。因为农户担心大棚的温度过低,秧苗可能被冻坏,所以不敢打开通风口放风通气。
王伦世仔细观察了大棚环境,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农户为了利用土地资源,在大棚外面种满了芸豆,秧苗把大棚的泥土墙都覆盖了起来。他告诉农户:“原因就在这里——”
那面泥土墙其实就相当于农村的土炕,白天接受太阳光照,到了晚上就会陆续散热,有助于提高棚内温度。因此,只要把芸豆的秧苗除去,将原来的土墙裸露出来,到晚上大棚内的温度自然就会升高,农户可以放心通风换气,空气流通性好了,病虫害自然就没有了。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曾经,村里一名农户大清早就跑到王伦世家求助:种植的黄瓜都蔫了,这一季眼看就要全赔进去。两口子在家里琢磨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原因。
王伦世随即来到农户家的大棚,“刚一开门就闻到了浓烈的鸡粪味。”原来,这家农户听说使用有机肥料效果好,从养殖户那里买来鸡粪直接就用到了地里,“没有经过足够时间的发酵,大棚气温又高,反而对农作物有害。”他当即让农户立即给大棚通风,然后泼洒清水降低鸡粪浓度,没几天黄瓜就恢复了正常。
“现在的农业跟以前不一样了,面临很多的挑战。”王伦世在大学进修时,同学之间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对于这一点,王伦世有很深的感触。他所在的村庄里,大部分农民都在五六十岁,再过几年大家都干不动了。
“单纯种植几亩地,受益并不高,难以吸引年轻人入行。”王伦世认为,农业的种植最重要的还是要打通销路,“跟老百姓不能老是说虚的,最后的落脚点得让他们看到实惠,能提高收益。农产品要提高品牌意识,让种出来的产品能卖个好价。”
要做好品牌,必然需要大规模高品质农产品。“就像我们这边的马家沟芹菜,种植规模大,而且品质可控。”王伦世说,现在以他所在的镇为例,以前农户们种的作物五花八门,最近几年,种植品类越来越集中在黄瓜以及西红柿上,吸引了大量采购商。
王伦世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严格按照科学种植的标准,得到高品质的产品,然后形成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在农户中进行订单式种植推广。不用为了销路发愁,农民只要专心种好地就可以。”
不管是泥土地上一路蹚过来的王伦世,还是返乡创业的孙玉豪,这些走出大学的“土专家”“田秀才”,瞅准的农业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2 05:45:3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