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小黄瓜”写就乡村振兴好文章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2-07 07: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小黄瓜”写就乡村振兴好文章

“黄瓜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查看黄瓜长势。扬州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李晨 通讯员 王一凡

一场霜冻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的万亩黄瓜大棚上白茫茫一片。11月底的一个早晨,宿莉早早来到黄瓜种植基地,一边开始当天的试验,一边同附近的种植户们交流黄瓜越冬管理的技术问题。

宿莉是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黄瓜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团队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也是扬州大学“江苏淮阴黄瓜科技小院”的主要负责学生之一,因长期驻扎基地、服务成效突出,被当地种植户称为既能上接科研“天线”,又能下接农田“地气”的“黄瓜博士”。

宿莉的日常只是该校“黄瓜科技小院”驻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9年入驻当地后,这群与瓜田为伴的师生开展科学种植,为镇里培育了主栽黄瓜新品种,研发了高产优质制种体系和种植生产模式,让当地黄瓜产业在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在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递交了一份亮眼答卷。

“学生娃”送上“技能包”

“快把棚顶打开通通风,让棚内的湿度降下去……”初冬的中午,丁集镇的黄瓜种植大棚内,农民们正在宿莉和团队成员指导帮助下,为黄瓜棚“掀被子”“开口子”通风增光。

宿莉告诉记者,近日气温断崖式下降,他们担心当地种植户来不及调整大棚管理方式,于是兵分几路,深入多个黄瓜基地实地查看,指导种植户为黄瓜“增温”防寒。

“丁集当地的黄瓜生产种植规模已超万亩,眼下正值黄瓜关键的开花结果期,一旦遇到寒潮防护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冷害或冻害。”宿莉说,他们结合当地种植户的种植方式和习惯,为农户精心准备了防寒抗冻“技能包”——通过及时进行大棚管理,科学调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黄瓜安全越冬。

宿莉介绍,虽然冬季气温整体较低,但是在阳光强的中午时段,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会升高,可能有利于病菌和害虫的滋生,增加病害发生的风险。通过适度通风可以调节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此外,他们还帮助一些防护不到位的农户抓紧给大棚加装撑杆、立柱,增强大棚整体的抗风雪能力。

今年入冬以来,“黄瓜科技小院”的成员们在指导老师陈学好教授的带领下成立了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果园瓜棚,面对面做好黄瓜等农作物防寒抗冻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增强种植户科学应对寒潮天气的能力。

“多亏了他们的帮助,我们能及时应对突如其来的降温。”黄瓜种植大户李兴刚说,这群“学生娃”的帮助将低温冻害对大棚种植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让他们吃下了增收保质的“定心丸”。

“小庭院”写出“大文章”

“杨叔,你那几座大棚种的全是‘玉秀2号’,这几天是关键生长期,一定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温工作。”走进丁集镇,宿莉对附近基地在哪儿、棚内种的品种如何都了如指掌。

宿莉说,自从“黄瓜科技小院”正式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达成合作之后,团队成员便正式开启了“驻村”生活。他们与当地种植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技术送到田间。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开展黄瓜生产技术培训140余场,培养乡土农业科技人才1800余人次。

作为团队指导老师、淮阴区科技镇长团团员,许学文教授已经在当地挂职近两年。至今,他对当初遇到的科研“拦路虎”记忆犹新,“小院刚入驻丁集镇时,我们就发现当地土壤有严重的板结、盐渍化等连作障碍,这也是制约当地黄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帮种植户们解决实际问题,团队通过淹水除盐、绿肥还田、高温闷棚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改良土壤,实施绿色高效的安全生产模式,成功研发黄瓜秸秆生物材料,年处理秸秆1000万公斤,实现转化经济效益300万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与当地的产学研合作领域,计划启动‘瓜瓜直播间’电商运营模式,通过‘推广新技术+延伸产业链’,共同写好产业发展‘大文章’。”许学文说。

“小产业”撬动“大振兴”

“我们丁集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黄瓜产业小镇。”丁集镇副镇长王永兵表示,几年前,当地黄瓜产业还因种植模式单一、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发展缓慢。

为帮助当地黄瓜产业做大做强,陈学好带领“黄瓜科技小院”的师生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把“设施大棚”当作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的“主战场”。通过对千余份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筛选,持续多年开展选育试验及示范应用,2020年,团队成功培育出外观亮丽、味甜清香,且适合当地种植生产的口感型黄瓜新品种——“玉秀2号”。

经过国家级品种登记,“玉秀2号”一经上市就迅速抢占高端黄瓜市场。在“黄瓜科技小院”的推动下,目前该品种推广面积超2万亩,年亩产量可达7000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2亿元,带动3000余人就业,成为丁集镇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在新品种的加持下,当地黄瓜产业“焕发新颜”,品牌和基地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近年来,丁集黄瓜已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丁集镇获得“江苏省自主创新成果示范基地”“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等称号。

“在‘黄瓜科技小院’的帮助下,我们已建成黄瓜产业种植示范基地、智能温室育苗大棚、新品种试验推广基地、农副产品物流加工区等,未来将力争发展成为长江流域新优品种黄瓜繁种和栽培示范基地,形成蔬菜种植产业集聚区、富民增收示范带。”丁集镇镇长汪辉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7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育出致富“金苗苗”!江苏省委淮阴帮促工作队“智汇”帮扶促振兴
进入夏季,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黄瓜产业园种子育苗棚里的黄瓜苗翠绿可人,他们是村民们眼中增收致富的“金苗苗”。“这个新建的育苗棚面积有4032平方米,夏天可以降温,冬天还能加温,全年
2023-06-26 17:32:00
沃野万顷展画卷 产业兴旺底气足
...基地2万亩。支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提档升级,加强丁集黄瓜、古清口辣椒等万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稳步发展藕虾、菌菇等产业生产规模,推进二、三产配套融合,培育预制菜等产业新业态,
2024-01-16 02:05:00
延长货架期,黄瓜卖全国
...新华日报□ 本报记者 姚政宇 吴琼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的黄瓜种植历史有30多年。1月31日,记者走进丁集镇娘庄村黄瓜种植户崔健群家的大棚,一排排嫩绿的黄瓜散发出淡淡清香。“正好
2024-02-02 05:22:00
打好特色牌 拓宽致富路(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
...土特产”品牌河北省馆陶县翟庄村的温室大棚里,一根根黄瓜顶花带刺。“种好越夏这一茬,能收到8、9月。”翟庄村种植大户王海龙在大棚里忙碌,一年三茬轮换交替,让黄瓜四季不断。“种了
2023-05-19 07:12:00
农旅结合绘乡村振兴美卷
...卡游玩;道路两旁的田畴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或给黄瓜浇水,或采收成熟的茭白;农家乐里,老板正在给客人准备新鲜美味的晚餐……好一幅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的乡村画卷。“我们专程从安
2023-08-03 01:45:00
黄瓜甜 蜜薯香 小产业 大文章
本文转自:临沂日报(上接A1版)“这种蜜薯是高端品种,亩产能有2000公斤,批发价在每公斤6元左右,比市场上的普通品种高很多。”在汪沟镇解峪子村,春知秋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
2024-04-04 20:38:00
聚力黄瓜特色产业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济阳区曲堤街道聚力黄瓜特色产业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本报10月22日讯(记者 张群)21日上午,中国·济南第十二届曲堤黄瓜文化节暨济阳区秋季“黄河大集”专场在曲堤街
2023-10-23 11:49:00
“大棚经济”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在片片绿叶中,蓄势待发,诱人至极。一根根鲜翠欲滴的黄瓜挂满藤蔓,顶花带刺,清香扑鼻。村民们正“全副武装”地梳理瓜藤、修剪枝叶,并将成熟的黄瓜采摘装箱,为黄瓜上市做好准备。据了
2023-06-12 05:55:00
设施蔬菜喜丰收
...里却暖意融融、生机盎然。种植大户甘业兴一边忙着采摘黄瓜,一边盛情邀请参观的游客朋友品尝:“这是去年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种植的黄瓜,不仅吃起来清甜脆口,产量还比普通的黄瓜要高
2024-01-31 07:4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