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是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且患病人数在逐年增加,防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日,2023 年欧洲呼吸学会国际大会上,展示了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突破性临床研究进展,以探索更多疾病防治手段。
超60%的重度哮喘患者一年急性发作超过两次
统计显示,我国20岁以上哮喘患者患病率为4.2%,患者总数达到4750万,这其中5%~10%为重症哮喘患者。调查显示,超60%的重度哮喘患者一年急性发作超过两次,频繁的哮喘急性发作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情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是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中实现患者的无急性加重、未接受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肺功能稳定以及长期无明显哮喘症状以达到临床缓解,成为重度哮喘的更高治疗目标。
欧洲呼吸学会国际大会上展示的相关临床研究显示,生物制剂可以显著降低重度哮喘患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尤其是针对较难治的嗜酸粒细胞性重度哮喘,一项名为MIRACLE 的III期临床试验表明,生物制剂benralizumab可显著降低这部分患者的急性发作率。而另一项临床研究分析显示,生物制剂tezepelumab能够为无表型或生物标志物限制的重度哮喘患者带来超过2年的持续临床缓解,并且表明了长期接受治疗的重要性。
谨防慢阻肺病急性加重,聚焦早期诊断
目前,我国约有接近一亿慢阻肺病患者,每年因为慢阻肺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平均每分钟死亡2.5人,死亡率及疾病负担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对于慢阻肺病患者而言,急性加重是加速疾病进展,最终导致死亡的关键因素。来自超过30万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最新真实世界数据表明,经历过急性加重的患者在前6个月内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而且这种风险在一年内仍居高不下。我国慢阻肺患者中存在急性加重高风险的患者占81.6%,22%的慢阻肺患者在首次重度急性加重后一年内死亡,只有50%患者在首次重度急性加重后3.6年内存活。
近年来,新冠肺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慢阻肺病患者的住院风险,2023欧洲呼吸学会国际大会上的报告显示,生物制剂IL-33 中和单克隆抗体可作为因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
慢阻肺病起病隐匿,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等情况,因此,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需注重肺功能筛查,做好早诊早治,改善早期诊断是慢阻肺病防治的重要突破点之一,而大会报告中识别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生物驱动因素的新方法则在改善早期诊断展现出了潜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9 2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