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帅|对影成三人——浅谈沈从文和汪曾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4 11:40:00 来源:澎湃新闻

汪曾祺是有自己清晰的审美底色的,沈从文亦是如此。这样的作家中国不多,废名算一个,卞之琳也是。

收藏家、芸廷艺术空间发起人、长期互联网从业者王帅近期陆续以文字记录了收藏一批近现代画作的心境与琐事。澎湃艺术本期刊发的是《对影成三人——浅谈沈从文和汪曾祺》与记写陈梦家手稿的《上辈子是个尼姑》。

对影成三人——浅谈沈从文和汪曾祺

读书有一大忌。就是看出版社编辑的各种选集。比如汪曾祺,市面上往往流行他写的美食,花鸟鱼虫,这会完全割裂一个作家的时代属性和完整风格,最易对一个人丰富的一生做出误读。你喜欢一个人,那你还是要下苦功夫,读他的全集和日记。

汪曾祺是有自己清晰的审美底色的。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并不是他们所操心的主要问题;而风声雨声读书声,他们就想静静。沈从文亦是如此。当我《边城》读到他极其自然,白描式的叙述城垛上摆放的人头的时候,内心不得不对彪悍这个词重新理解。

王帅|对影成三人——浅谈沈从文和汪曾祺

沈从文(右)汪曾祺师生旧影

这样的作家中国不多,废名算一个,卞之琳也是。周作人怎么说呢?我觉得他节奏太慢,用心周密,但对于精彩跌宕的人生而言,疏于寡淡。

这样的人逃离喧闹呱噪的通用方式,就是用自我情趣之酒,浇心中之块垒,想脱离又躲不掉,往往有第三只眼,游离在外。

1979年,沈从文恢复人的地位之后,录了一首旧作送友人。好玩的很。

“绿树蒙茸山鸟歌,溪涧清润秀色多。船上花猪睡容美,岸边水牛齐过河。《漓江西村》。逢华兄玩,沈从文书六〇年旧作,时年七十八。”

王帅|对影成三人——浅谈沈从文和汪曾祺

沈从文书法

这副章草写的,谦逊而优雅,有非常好的教养,更看得出他的愉悦,感觉到这个山野之子,又俏皮起来。

汪曾祺的日子也开始明亮了,再也不用去画土豆写样板戏了,他也回到自我的状态,从他的字里面,不难看出他非常好的旧底子,活到当代的作家无出其右,但偏偏喜欢游戏,不摆学究气。率性而为,好像在一个人醉卧西南联大街头,等他老师沈从文背他回宿舍。

王帅|对影成三人——浅谈沈从文和汪曾祺

汪曾祺画作

可周作人解放后的日子,显然是不好过的。但这不影响他行笔缓稳,结字精巧,字清秀媚柔,韵味高古的一贯面貌。

王帅|对影成三人——浅谈沈从文和汪曾祺

周作人墨迹

我想,如果他们三个人凑在一起,一定是沈从文微笑着听汪曾祺神侃,而周作人一个人神情缓缓,慢慢吃菜。

上辈子是个尼姑

1944年9月15日夜,昆明西仓坡梅贻琦寓所。梅贻琦,为即将赴美的陈梦家夫妇践行,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陈梦家写信问朱自清,蓄须明志的闻一多先生把胡子刮掉了没有。9月9日,朱自清复信:“闻先生已将胡须剃去”。

1946年7月15日,剃去胡须的闻一多,在自己的家门前——西南联大西仓坡教职员宿舍门口遇刺身亡。身后后事由挚友朱自清料理。

1947年2月8日,朱自清写信给陈梦家,密密麻麻,长达七百余字,事无巨细,一一叮嘱,书法轻松睿智,汩汩而出。详叙述清华大学复校后教师、学生、课程设置、设备、资金、住宿之情况,以及整理编纂《闻一多全集》之事。

王帅|对影成三人——浅谈沈从文和汪曾祺
王帅|对影成三人——浅谈沈从文和汪曾祺

同一年,陈梦家结束了访学生涯,他拒绝了芝加哥大学请他继续执教、定居美国的挽留,回到了阔别10年的北平清华园,出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两个月后,在北平因胃穿孔去世。

1949年,一架军用运输机冒着围城部队的炮火飞进北平,飞机上除了供给傅作义“剿总”司令部的粮食,还有一名特殊的乘客——赵萝蕤。陈梦家骑着自行车进城,把妻子赵萝蕤带回清华园。

王帅|对影成三人——浅谈沈从文和汪曾祺

陈梦家与妻子赵萝蕤在住宅的合影,背景书法为陈梦家所藏米芾书法。

1958年3月9日,在下放到河南植棉场近3个月后,陈梦家写信宽慰妻子:“你昨日打了一针,是否已有进步?盼望没有事了。还是多休息几天。凡事不可过分紧张,过分求全,过分生气,如此对身体才好。我的性急毛病也好了一些,有些事要看开点,马虎点。我们必须活下去,然必得把心放宽一些。”

红日初升的时候,陈梦家暗自庆幸:他不必去炎热的棉田里干活了。农场领导已经批准他每天可以用半天的时间写剧本,而且计入工时。

王帅|对影成三人——浅谈沈从文和汪曾祺

陈梦家豫剧剧本《红日》手稿

1959年6月29日,陈梦家的豫剧剧本《红日》完成了。手稿最后的落款写着:1959.7.11修改抄定,共用了18天又1/2。大热,十里铺中。

王帅|对影成三人——浅谈沈从文和汪曾祺

陈梦家的豫剧剧本《红日》手稿

1966年8月24日,他服毒自尽,却被抢救过来。同日,“人民艺术家”老舍在距他家不远处的太平湖投湖自尽。9月3日,他再次在家中自缢。同日,千里之外,翻译家、教育家傅雷夫妇在上海家中自缢。

大家都晓得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但我总记得他在台州写的《冬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我背诵过陈梦家的一朵野花,但我最喜欢的是他的《小庙春景》》

“要太阳光照到

我瓦上的三寸草,

要一年四季

雨顺风调。

让那根旗杆

倒在败墙上睡觉,

让爬山虎爬在

它背上,一条,一条,……

我想在百衲衣上

捉虱子,晒太阳;

我是菩萨的前身,

这辈子当了和尚。”

我的微信的名字是:shangbeizishigenigu。

上辈子是个尼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4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朱自清,可以延伸到沈从文,从沈从文,可以一直读到汪曾祺。不知不觉间,同学们从课本出发顺流而下,饱览了散文大家们的美文长河。“让阅读变得更有效率和深度。”黄海彬说,风华希望在
2024-04-22 01:37:00
为什么人人都爱黄永玉
...个在沈从文的笔下,一个在黄永玉的画里。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也是黄永玉来往最密切的朋友。汪曾祺对黄永玉的作品发自内心地赞美:“永玉的画永远是永玉的画,他的画永远不是纯‘职业的’
2023-06-15 10:29:00
看到他,我就不想死了
...将百般滋味写出满纸芬芳、令人齿颊生香者,并不多见。汪曾祺是个例外。● 汪曾祺中国最“会吃”的作家汪曾祺以文扬名,曾自诩“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但“爱吃”“会吃”是
2023-06-29 14:09:00
黄永玉先生逝世,他曾这样谈自己和老友们
...来回忆,当表叔沈从文得知您去了上海,还特意在给学生汪曾祺的信里担心你和女明星们鬼混,被“掏空了身子”,哈哈哈。黄永玉:哈哈,身子是天天空的,因为天天没有钱。就想办法赚钱。一幅
2023-06-15 10:53:00
如果出现一只绿猫
作者:黎荔汪曾祺先生早年有一篇意识流小说《绿猫》,载于1947年第五卷第二期《文艺春秋》。《绿猫》中的文艺青年柏——许多人加给他的评语是"天真"。当然他不是孩子似的,他天生来是个
2024-01-25 13:26:00
...,争论的话题巨少,一顿饭可以安安静静地吃下来。再说汪曾祺散文。我本来喜欢鲁迅、巴金、曹禺这样的作家,偶尔看看沈从文,听一听张爱玲。可是我家大厨是个汪曾祺的铁粉。有一段时间,他
2022-12-29 09:20:00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好的作家应该为孩子写作
...学以来的一种强大文脉,由鲁迅、沈从文、艾芜、孙犁、汪曾祺等构成。鲁迅的《故乡》《社戏》、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等,都是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施战军评价,蔡崇达特殊的语体十
2025-03-07 00:34:00
回眸那片心灵故土
...鲁迅《朝花夕拾》、萧红《呼兰河传》以及废名、萧乾、汪曾祺等一大批文人一脉相承、富有诗情与灵性的故乡承载的书写。而正是这种基于故乡的回望,使得我们的文学在一路向前奔涌的河道中,
2024-04-16 07:49:00
面具后的汪曾祺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新书过眼25面具后的汪曾祺◎杨早(作家)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
2024-06-12 00: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