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袁勇 青川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或者听到有些人突发疾病后身边没有医生,其他人因不懂得急救常识而不知所措,患者甚至因未及时得到抢救而失去生命。所以,急救常识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一些常见急症的急救方法,既有助于保障自己的生命健康,也可能帮助到他人。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急症的急救方法。
一、心脏、呼吸骤停
遇到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先评估环境是否安全。评估环境安全后马上开展心肺复苏,通过拍击患者双肩,判断患者有无反应,但要注意不可拍胸部和头部。如果怀疑患者存在脊椎受伤的情况,在气道开放或者翻转体位的过程中要着重保护脊椎。成功施救之后,需及时整理患者衣服,注意保暖。对于这类患者,施救时间应持续至少30分钟。
二、心源性猝死
我国心血管病中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数量达到约55万人。心源性猝死在急救上有种说法叫“黄金4分钟”,即在最佳抢救黄金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救治,就可能拯救患者的生命。
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眼前发黑、胸痛、胸闷、乏力、心悸、大汗淋漓、持续性心绞痛等前兆症状,引发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肌梗死。
发现有人出现心源性猝死症状后,需及时将患者平放在地上或者是硬板上展开心肺复苏,确定患者没有心跳及呼吸的情况下,按压胸廓,双手交叉重叠,手指翘起,掌根紧贴患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双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迅速按压,使患者的胸骨下陷大约5~6厘米,每分钟按压100~120次。胸廓按压同时要交替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心脏按压30次之后进行2次吹气,心肺复苏的同时要迅速拨打120。若患者为心梗病人,可使其舌下含服急救药物,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
三、脑卒中
通常可用“中风120”快速识别脑卒中,具体是:“1”看,即看患者的1张脸是否有口角歪斜、不对称等情况;“2”查,检查两只手臂是否能够平行举起,有无单侧无力的情况;“0”聆,倾听患者的语言是否有表达困难或者言语不清等症状。如发现患者有上述任一症状,需立即拨打120。在这类患者的急救中,要使其绝对卧床,周边保持安静,不可枕高枕,也不能搬动患者,同时要使患者的气道保持畅通,期间不可喂药、喂水。若患者出现昏迷症状,需使其保持稳定侧卧位。
四、糖尿病
糖尿病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如严重感染、严重脱水、创伤、药物过量等,可发生糖尿病急症,包括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如何识别?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如果发生意识变化、神志淡漠甚至昏迷时,要考虑糖尿病急症,此时微量血糖仪会显示血糖数值明显降低或升高。如症状较轻的低血糖患者,可喝一杯糖水,平卧休息。严重者尽快拨打120,送医院急诊。
五、气道异物阻塞
气道异物阻塞也称作呛食或噎食,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多见于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家长如果发现儿童被异物卡住,并出现吞咽困难、干呕、呕吐、流口水、呼吸困难、音调改变、气喘、咳嗽、大声哭或无法哭、面色通红等症状,甚至严重情况下会窒息,儿童皮肤、指甲、嘴唇等呈青紫色。
在急救的过程中,对于1岁以上的儿童,要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即家长在儿童身后,双臂环抱儿童腰部,一手握拳,使拇指位置贴在肚脐上方二横指部位,而另外一只手包在拳头上方,之后迅速呈45°向上推。或者是幼儿呈仰卧位,家长一只手掌放于幼儿肋骨正下方,同时另外一只手置于第1个肋骨上方,用适当的力度挤压。对于1岁以下的幼儿,可采取拍背法以及胸部冲击法,使其置于家长前臂,面部朝下,一只手卡住幼儿下巴,另一只手托住后脑勺,使幼儿保持头低臀高的姿势,以手掌根部向前、向后叩击肩胛骨之间,持续5次左右,随后翻转幼儿身体,使面部朝上,仍为头低臀高,若发现有异物排出,需立即取出,若异物未排出,要并住中指和食指,对双乳头连线正下方位置连续冲击5次,以上方法可交替反复进行。家长在选择上述方法抢救之后,为防止给幼儿造成二次伤害,需及时就医。
在突发急症患者的急救过程中,若未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或操作不当,很可能延误抢救时机,甚至使患者受到二次伤害。所以每个人都应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6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