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乾隆祭拜孔子为何迟迟不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25 15:4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虽然大清普遍落后野蛮,但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却素有文化教养。他提出“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因此在政权相对稳固后,他便一改其父努尔哈赤当年野蛮的屠杀政策,采取了一些相对温和的手段来笼络人心。与其他外族统治者相似,他对汉文化极为痴迷,不仅大力学习汉族文化,还命臣子翻译汉书,自己亦亲自参与其中学习。面对这片浩瀚的学海,皇太极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因而他任用了一批明朝老臣,并在当年便恢复了考试,以从天下挑选人才。同时,为了让满清臣民也不落伍,他还强制规定:凡大清王侯大臣子弟,15岁以下,八岁以上,则必须读书。也正因此,大清此后的一众皇子及大臣都对汉文化推崇备至,孔庙更成为了历代国君必拜之处。

乾隆上位后,他对祭拜孔子一事,自然也不敢怠慢。在挑选良辰吉日沐浴斋戒后,乾隆一行人抵达山东曲阜,并在百官及文人的陪同下走进孔庙祭拜。仪式开始后,乾隆随着礼乐缓缓下跪,为收买人心,他更是直接采用了当时最高的三跪九叩之礼,以表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及对孔子的尊重。然而,当乾隆随百官来到孔墓后,乾隆的脸色却变得有些微妙。因为这次,他并没有采取三跪九叩之礼,甚至都未曾下跪,似乎在犹豫着什么。一旁的和珅眼见乾隆犯了难,便向乾隆目光所视之处看去。这一瞅,便令和珅明白了问题所在。

乾隆祭拜孔子为何迟迟不跪

他先向随从要来一块黄布,随即快步走向孔子墓碑,并用布遮住了碑上的最后一字。大臣们都不解其意,文人们更是摸不着头脑,没想到乾隆见状却立马下跪,随即行三跪九叩之礼,完了仪式。

为啥乾隆在孔庙时不假思索便下跪,来到孔墓却迟迟不下跪呢?原来,孔子墓碑上赫然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虽然孔子的确青史留名,影响深远。但乾隆作为一国之君,自然是不想给区区一王下跪的?和珅巧妙的做法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也令他圆满的完成了这次祭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5 18: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此联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宗皇帝撰题。悬挂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内前金柱。意为:孔子首开私人讲学,教化世人,删《诗经》、叙《尚书》
2025-05-12 12:21:00
他是乾隆近臣,退休之后把命给作进去了
...书,按理说应当时时珍惜,退休后安度晚年。但是有一个乾隆身边的近臣,愣是在退休了之后把命给作进去了。乾隆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延续了康乾盛世,在历史上算是一个比较包容的皇帝了。就
2023-05-22 08:28:00
清朝为何特别崇拜关羽
...实上他们最崇拜的汉人是关羽,即光圣帝君,俗称关帝。乾隆时期著名的史学家赵翼,就对满清极盛的关羽崇拜感到奇怪:“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
2023-04-27 12:45:00
大臣把女儿嫁给孔子后裔,乾隆为何含泪送亲
清朝的皇帝中,数乾隆在位时间最长,他当了60年皇帝,又做了3年多太上皇,实际控制国家长达63年多,因此,乾隆身边的大臣也比较多。其中汉族大臣出名的有张廷玉、刘统勋、于敏中、王杰等
2023-10-28 17:33:00
微记录|“网红车夫”孙光喜:挣着车夫的钱,干着导游的活
...明故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这四个大字是清朝乾隆皇帝写的……” “停车讲解”也只是孙光喜调节体力的一种方法,这样可以让他将气息调理地顺畅一些,也能让游客记得更牢固一些
2024-07-26 19:13:00
先儒黄道周得旨从祀孔庙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铜陵北极殿供奉的黄道周牌位 ◀乾隆帝评价黄道周“一代完人” ▼《四库全书》记载黄道周谥号 ◀《光绪吉林通志》卷四十五旨准黄道周入孔庙记载 曲阜孔庙大成殿 ⊙
2024-01-21 02:21:00
欣赏一组晚清时期的北京老建筑照片
...表”,另外一块是雍正皇帝题写了“生民未有”,然后是乾隆皇帝题写的“与天地参”,再之后是嘉庆皇帝题写了“圣集大成”。 图为孔庙大成殿。雍和宫。雍和宫是北京的一处重要建筑,也是
2023-05-25 20:13:00
...594),知县陆世勣在金鳌洲始建占鳌阁、祀文昌神位。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知县沈廷标建金鳌书院,构堂舍数楹,祀程颢、程颐、朱熹、张栻、胡安之五贤。清乾隆四十七年(178
2024-02-25 07:40:00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
...他们确实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熬过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乾隆皇帝对孔子家族的后裔非常尊重。他不仅主动从国库拨款,让他们在全国各地修建孔庙,还多次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视察。对于古代文
2024-04-23 10: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