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3 10:5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055年至1935年间,孔子后裔一直世袭圣公爵位。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孔家的光环都会给他们带来各种优待。

它历经多个朝代的坚持背后,不仅有孔子所倡导的为世人推崇的儒家思想,还有孔子后人的“悟性”。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

历代孔子子孙的秘密

公元1252年,当孔子第50代后裔意识到蒙古人空前强大,不断对明朝发动进攻时,他们立即选择举家迁徙,投靠忽必烈。为了保全家族名誉,他们没有与皇朝同生共死,选择加入新主人。

不过,忽必烈并不认为儒学有什么用,也不认为孔子家族的子孙有什么价值,但他并没有为难这些人。最重要的是,这些后裔来到忽必烈汗的身边疯狂地炫耀自己的才华。现在他们已经在乱世中活了下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获得衍圣宫的称号。

为了让皇帝亲自承认自己的爵位,这些人连最基本的面子都不顾了。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

“如果你愿意投靠我,当然可以,但是愿意追随我的都是善于战斗的武者,我虽然可以给你吃饭的地方,但我无法为你提供官职和职位。”之前的优厚待遇,你要想得到我的重视,就用你的能力吧。”

忽必烈的一番话,让他们放弃了利用光环获取官职的想法。表面上给了他们最基本的面子,但实际上,忽必烈说的这句话,明确告诉他们,他们不会被手下重用。

虽然这些孔子后裔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立即战斗的能力,但也只能选择暂时休眠。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

多尔衮攻克北京后,孔氏后裔再次出现在多尔衮面前。他们想要在新皇帝面前树立自己的存在感,不仅写了很多歌颂多尔衮的文章,而且可能也向代表天下的儒生们表示愿意奉多尔衮为主。

《初入表文》中的措辞非常华丽,将多尔衮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与日月山河相比。多尔衮很喜欢别人对他的称赞。

尤其是这些人还是孔子的后裔,他不介意从自己的部下安排几个没有实权、名声好的官职给孔子的后裔。他也可以用这样的行为来证明他的宽容和伟大。

多尔衮很高兴。他不仅给了他们昔日的荣誉,而且还大力弘扬儒家思想。孔子家族的后裔再次在宫廷立足。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

孔子后裔是王朝更迭的纽带

忠心耿耿,不事奉二主,这是臣子的气节,但这样的气节,却从来没有出现在孔家的子孙身上。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家族的传承,而不是效忠一个王朝。不管外界有什么名声,他们确实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熬过了多个朝代的更迭。

乾隆皇帝对孔子家族的后裔非常尊重。他不仅主动从国库拨款,让他们在全国各地修建孔庙,还多次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视察。

对于古代文人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皇帝的亲临和重视。孔子家族的后裔也是如此。乾隆皇帝的重视和大力赞扬,使他们在宫廷里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有人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为了保全儒学的正统继承者,也是用这种方式来承受污名,让儒学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

有人认为,孔子的后裔在改朝换代时选择了跪拜大臣,变得像草根一样。他们不仅失去了孔子的气节,也失去了传播儒学的初衷。

但并不是所有的孔子后人都会选择这样在历史的洪流中生存。宋朝的孔主是孔子的正统后裔,但是元朝灭了宋朝之后,宋朝的皇帝都选择了当大臣,更不用说他们的大臣了。

当所有人都投降元朝的时候,孔朱的坚持看起来很没有必要,但是他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情。他自愿放弃孔子燕圣公的世袭爵位,选择一心钻研学术。被后人称为孔子后裔中的一股清流。

事实上,这些圣人的后裔并不是没有骨气的。他们一直盛行的儒家思想是帮助统治者和人民联系起来并作为纽带出现在朝廷上。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

不管你先讨好还是先讨好,都不能改变儒家思想的存在。

就像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力弘扬佛教一样,不仅是因为他在农民时期得到了寺庙提供的庇护,而且还因为他需要用宗教形式来说服人们信仰。团结。

朱元璋外出带兵打仗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带着僧人一起上战场。对于孔子的后裔来说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存在的,就像佛教里的和尚一样。

它是一个王朝的装饰品,也是皇权下诞生的装饰品,但却不是一个能够真正造福于人民的存在。圣人不像其他士兵那样可以在战场上为君主针锋相对,也不能像普通农民一样在田里劳作,种植粮食来补充国库。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

他们的存在,就是作为维持君臣关系的媒介。君主非常需要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可以在思想上帮助君主维护皇权。

他们还需要依赖君主生活。毕竟,君主会给他们想要的荣耀和尊严,也会让他们受到全体人民的尊重。这是文人的最高荣誉。

所以,每次改朝换代,孔子后裔都积极投靠新君,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这是他们家族的使命。他们担心,如果不传承儒家思想,为一个王朝而死,就会有新的王朝出现。国君前去拥护新圣。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

从古至今,每次有外敌入侵,军民都会主动投入战场。文人很少写作和从军,更不用说通常像圣人一样被供奉在寺庙里的文学大师了。

现在发展起来,一切都是规则,不需要明说。唯一可以证实的是,孔子创立的儒学确实造福了很多人。至于他的子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继承孔子的能力。存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满清皇室命令汉人做这件事,孔子后人提出异议差点被处死
...整个中原大地。建立了中原政权以后,当时的实际掌权者多尔衮下了一道命令,让所有的汉人在限期之内,把头发剃成人清人的模样,而且也不准再穿汉服了,必须改穿满人的衣服。这项命令一推出
2022-12-25 22:07:00
...明两朝鼎革之际南明诸人文集,中有孔子后人孔闻謤上书多尔衮有关剃发易服的事,恰恰今天又是孔子逝世的日子,遂写了篇关于孔子的文章(历史上的今天:孔子逝世,其后人因何顶撞多尔衮还丢
2023-04-20 16:03:00
清朝时期满汉不通婚是祖训,为什么乾隆却将公主嫁给汉人
...这条规定,满汉通婚的例子很少。八旗刚入关时,摄政王多尔衮曾说过:“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使之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但没过几天
2023-01-06 12:14:00
孔子后人装病不愿朝见朱元璋,朱元璋给他写了封信,病立马好了
...价还是很准确的,李自成进城之后衍圣公投靠了大顺军,多尔衮打下山东又投降了大清,真正做到了“头不断、血不流,孔家招牌不能丢”。
2024-02-23 16:42:00
清朝为何特别崇拜关羽
...已表明它的萨满信仰,在入关前就已经变形了。皇太极、多尔衮兄弟,根据汉人范文程的指点,将描述权力争夺的游戏的通俗小说《三国演义》译成满文,当作未脱野蛮心智的八旗军事贵族的启蒙教
2023-04-27 12:45:00
剖析多尔衮的一生,揭示了历史的深层次规律和智慧
...深刻的教训。本文将聚焦于清朝历史中一个关键人物——多尔衮,他的决策和困扰不仅影响了清军入关,更反映了对文化融合的矛盾态度。古老的预言似乎在清朝的开篇和结局上得到了奇妙的验证,
2024-04-18 11:06:00
周公摄政:从乱世到盛世,周公如何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
说起摄政王,现在的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清朝初年的多尔衮,多尔衮早年立下赫赫战功,还曾争夺过皇帝之位,后为了朝政稳定,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达成合议,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
2024-03-31 13:29:00
浅谈清朝入关之后第一任皇帝顺治,他建立和完善政治制度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不可没。顺治时期的制度变迁1、多尔衮摄政时期顺治统治华夏18年,摄政王多尔衮是绕不开的历史人物,也正是多尔衮摄政的八年,帮助清王朝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获
2023-06-21 13:13:00
孔子竟然不姓孔,那他姓什么呢?
孔子的爸爸叫叔梁纥,为什么孔子的爸爸不姓孔呢?其实孔子也不姓孔。这正如有人问: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为什么不姓和呢?其实和珅也不姓和。他们父子姓钮祜禄氏。入民国后,这一姓从汉俗,或改
2023-06-29 10: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