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孔子的爸爸叫叔梁纥,为什么孔子的爸爸不姓孔呢?其实孔子也不姓孔。这正如有人问: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为什么不姓和呢?其实和珅也不姓和。他们父子姓钮祜禄氏。入民国后,这一姓从汉俗,或改姓钮或改姓郎,未闻有姓和者。问这种问题是因为不了解满族人的姓名文化。疑惑孔子的爸爸为什么不姓孔,同样也是因为不了解先秦时人的姓名制度所至。
孔子
先秦时人的姓名不同于秦汉以后人的姓名,它可以分为姓、氏、名、字四个部分。姓是大的血缘族群的共名,氏是从姓中分化出来的小的血缘族群的共名。周族的姓是姬,周王族与它所分封的五十多个诸侯国的公族成员及其后裔都是姬姓。姬姓征服商朝的主要盟友是姜姓部族,它被分封为吕、申、齐等国。这些国家的公族成员及其后裔都是姜姓。商族是子姓,它被周族征服后,在周朝的后裔被分封为宋国,宋公族及其后裔都是子姓。“氏以别贵贱”,每个姓代表一个庞大的血缘集团,并且在不继生殖繁衍,人数越来越多。为了区别同姓的不同分支,于是就有了氏。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商王族后裔,他的六世祖为宋国的大司马孔父嘉。孔父嘉的名为嘉,孔为字,父为男子之美称。孔父嘉的这支子姓后裔,就以他们先祖的字为氏,成为孔氏。屈原与楚王同族,楚国是芈姓。楚王一支是熊氏,而分化出的屈原一支则是屈氏。
如果把屈原的姓氏名字列全了,则是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孔子的爸爸叔梁纥则是: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孔子的全称则是: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先秦时女子称姓,男人不称姓。把齐太公叫做姜尚,是后人以当时习惯拟称古人。一个人或单称字,如孔子的学生子路;或氏名连称,如孔子的学生颜回;或氏字连称,如齐国的名臣管仲(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或称名字连称。名字连称时,通常先字后名。故而百里奚的儿子被叫做孟明视(氏百里,视是名,孟明是字),孔子的祖先被叫做孔父嘉,孔子的父亲被叫做叔梁纥。以这个规律,孔子可以被称为仲尼丘。当然孔子多见氏名连称为“孔丘”,而罕见称作“仲尼丘”者。郑国的名臣子产,姬姓,国氏,名侨,字子产,通常被称作“国侨”或“子产”,也未闻被叫做“子产侨”者。孔子的爸爸被叫做叔梁纥而不叫做孔纥,而孔子被叫做孔丘而不叫做仲尼丘,大概只是习惯而已。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了一件事。齐国的权臣崔杼欲娶棠公的遗孀棠姜。棠姜的弟弟东郭偃反对此事,说:“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崔氏是齐丁公的后裔,东偃氏是齐桓公(著名的春秋五霸之首)的后裔,崔、东郭皆是齐公族姜姓分化出来的氏。裳姜与崔杼同是姜姓,春秋时“取妻不取同姓”(《礼记·曲礼》)。“姓以辨婚姻”。同姓是同一祖先的后裔,同姓意味着婚姻双方是直系血亲。从优生学上讲,“同姓不婚,(否则)其生不蕃”。从社会学上讲,婚姻也是用来“合两姓之好”的,与异姓结婚是一件巩固与异姓国家或异姓家族的同盟关系的政治任务。所以中国古代,从来不反对同性的恋情,却一直反对同姓婚。
以春秋之姓名制度套用到近代的著名人物身上,也许非常有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16: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