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吕婷婷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导师与研究生接触最多、最为亲密,对研究生影响最大。因此,要发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必须设计好路线、方针和政策,构建“导学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精准发力,促进导师育人站位,明确育人责任,强化育人能力。同时,有机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将“导学思政”体系变“独奏”为“合奏”,切实发挥育人合力作用。
“导学思政”
要处理好引领性与学术性的关系
引领性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这意味着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术为基,以育人为要,学术是育“智”的抓手,引领是育“志”的手段,育“智”是育“志”的基石,因此学术应成为引领的前提,引领应成为学术追求的目标,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应基于学术研究、学术传播和学术创新。一方面,“导学思政”中的引领性与学术性是知识外显与德育内隐的辩证统一,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塑造不同于思政课的显性教育,是于学术性活动过程中在学生心中种下学术志趣与科研报国的种子,以促进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价值塑造贵在“隐而不彰”,如盐融水,润物无声。另一方面,是学科多样性与价值主导性的辩证统一,只有由价值引领的主线牵引对多样化的思政元素进行发掘、梳理、加工和提炼,才能让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去建立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联系,建立高远的人生志向。
“导学思政”
要激发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了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核心站位,并列出了导师在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学术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七个方面的重要职责,为“导学思政”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导学思政”中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的发挥应把握好三方面内容:一是以导生关系为前提。稳定和谐的导生关系是开展“导学思政”的第一步,良好的导生关系需要导师和研究生双方共同努力营造,导师不仅要在学术科研上充分尊重、引导和帮助,在生活中情感上也要给予研究生相应鼓励和照顾,双方达成学术共识后才能形成真正有深度、有温度的学术共同体。二是以导师素质为关键。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学识水平将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影响和带动学生。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更要在导师的遴选上严把关,过程中强监督,考核上促提升。三是以导学活动为重点。导学活动是导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场域,通过搭建多场景导生学术讨论和交流会,在科研攻坚、团结协作及技术创新的具体场景中促进研究生治学精神和科研精神;通过设置导生互动生活化场景,以导师人格魅力、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研究生,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导学思政”
要构建好研究生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符合研究生特点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导学思政要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等多元协同主体围绕共同的育人目标。充分挖掘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将导学思政向专业文化育人拓展拓深拓新,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导学思政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推动实现学校各部门育人协同机制。各部门合力协同育人不仅是导学思政建设的组织要求,也是能否实现高层次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学校党委强化顶层设计,系统部署,总体谋划,研究生管理部门和院系教学组织积极响应、深度参与、合作联动,学校在部署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时应构建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教学体系,明确学校其他相关部门在协同育人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以便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导学思政的有效运行,拓展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空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以‘引领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目标的理工科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号:JGKT22_C058)阶段性成果
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信念研究”(项目号:2022SJZDSZ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