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李钊仪
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宝贵资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汲取精神文化需求。各地也涌现了高校博物馆,高校红色文化博物馆与思政课堂的联动耦合是一个完美的实践,学生们在学习党史的同时,重走“红色之路”,博物馆发挥着育人、传承和研究的功能。思政教育变得更生动、更立体,有利于传承红色血脉,赓续红色基因。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回应时代之需,激发博物馆活力的同时发挥对思政课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现代科技和融媒体技术的革新,思政教学手段也不断更迭。在博物馆中上思政课,实景体验“红色之路”成为领悟红色文化的有力的积极探索。在高校红色文化博物馆内,学生们可以通过VR、AR等技术,还原红色历史场景,增强体验感的同时传递红色精神,强化价值引领,有利于推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与红色教育高质量发展正走深走实。以黑龙江大学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将校史故事的红色经典案例展出,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立体地感受文物、手迹中蕴含的革命情怀。此外,创新运用VR、AR虚拟现实技术,采取音频讲解、立体展现等多种形式打造了“红色之路——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早期传播展”网站数字展馆,拓展了红色资源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了红色资源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已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品德实践基地和情景研学活动基地。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通知》指出:“高校博物馆具有鲜明特色,是现代教育体系和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和实践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机构,是开展探究式学习、参与式教学、实践教学的适宜场所。”高校博物馆是凝聚大学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场所,具有彰显地方特色,守护红色印记的功能。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龙江红色文化孕育的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红色精神振奋人心。保护利用好黑龙江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高校红色文化博物馆将文物陈列展出,有利于更好地赓续传承好黑土地的红色血脉,发挥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实践中的精神力量。
文物展品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科技、文化等价值,为红色文化研究和思政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展陈文物转化为研究资源是高校思政开展研究的应有之义,博物馆史料研究也是博物馆建设发展永续的根本动力。高校思政研究应该用好党史资源、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变为研究宝库、教育教材,不断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在加强基础性研究、申报有关课题等方面,不断凝练研究方向,产出研究成果,让主旋律在高校思政教育传播出最强音,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目前,我国的高校红色文化博物馆建设与思政课的实践结合已取得了较好教育效果。但国内博物馆红色文化资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时代,整合红色资源、加强数据建设、形成育人合力等方式已成为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举措。
首先,整合红色资源,推进高校思政教育行稳致远。思政课的教学形式亟须丰富和更新,历史文物可以为思政课提供丰富的资源,增强联动,丰富红色文化的内容,将具体的红色精神故事作为思政课的教学资源,从历史脉络和空间维度提炼红色文化的内在本质,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科技手段和在线平台,虚实结合构建多感官系统的实践教学环境,降低枯燥性的传统教学,优化教学路径,更好地将数字文博与思政课教学实践结合。
其次,加强数据建设,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我国馆藏的红色文化数据缺乏信息整合,存在数据利用率低的问题。需要着力资源的智慧共享、优势互补,将国内红色博物馆资源整合为数据库,教育资源共享可以解决数据资源利用的问题,让新科技和历史文化普惠到每个人,让博物馆和思政课堂不再割裂,打破时空限制,提升红色博物馆对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优化思政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提升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能力。
最后,形成育人合力,推进高校思政教育走深走实。要把红色文化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全方位育人,需要各部门协同努力,各要素衔接共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对红色文化的弘扬不是孤立的铭记,而是理解真谛,用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践性,从而实现将红色文化的本质内涵与新时代相结合。
总之,高校红色文化博物馆作为优秀地域文化的汇集载体是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有效衔接的桥梁纽带。让高校红色文化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成为实践育人理念的主要教学阵地,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奠定意识引导和践行感悟。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