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2000双千层底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4-20 01: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纳千层底这念头,源于曹翠花老公公的一句话:街上买的鞋,哪有过去家里纳的鞋软和养脚啊!

曹翠花就把做姑娘时纳鞋底的针线找了出来,只为让病中的公公欢喜一下。当那双黑面白底的布鞋捧到老人的眼前,公公竟有泪沁出:孩子,这一针一线的功夫,难为你了!

看着老人因为一双舒适的鞋一连好几天欢欢喜喜,翠花忽然想到那日参加义务慰问的养老院:那十几位孤寡老人在老柳树边围坐着,晒太阳发呆,有这样的布鞋,想必他们也是如公公一样地喜欢吧?

她是个实诚人,想到就做是她的风格。下班后,她马上赶去养老院,逐一丈量老人的鞋码。她说干就干,拆开家里的旧衣裳,又去商店买白布,将面粉打成糨糊,在木板上一层又一层地糊鞋骨子。

做这些事的时候,她眼前总是闪现养老院老人们将信将疑的眼神。她在下班后,一针针一线线地扎起了千层底。到底是多少年不做了,没两天,手上就被鞋底线勒出了道道血印子,儿女都奇怪:你要做好事,街上有卖的!

她只是笑笑,也不辩驳。后来,扎鞋底成了每晚收拾完厨房后的必修课。那年重阳节,她拎着一大包布鞋走进养老院,为老人们一个个试穿,竟有几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哭出了声:曹大姑娘是菩萨呢!有位老人擦着眼泪说:这辈子没有亲闺女,今日却穿上了闺女亲手做的鞋。还有位穿着黄胶鞋的老人拿着布鞋左看右看说,这么好的鞋,哪舍得踩在脚下呢!她赶紧说:“大爹爹,穿吧,穿坏了我再替您做。”那朝鲜战场上下来的孤身老人笑着抹泪,追问:“姑娘说话当真?”她坚定点头:“当真。”

她当时也没想到,这轻轻的一句承诺,自己就坚持了二十年;她当时更没想到,送给县养老院老人们的布鞋,在其他养老院老人心中荡起了涟漪。过了一阵子,乡镇养老院的院长带着老人们的信,守在她的家门口,她承诺了:明年重阳节,我给爹爹奶奶送鞋去。于是,这个叫翠花的女子将她除上班以外所有的闲暇,都交给了千层底。

“36码12个、37码26个、41码21个……”在发黄的纸本上,全县15个敬老院每位老人的脚是多大尺码,她都有记录。

春花开了,蝉儿鸣了,秋风起雁子回归,冬日里雪花飞舞,二十个春夏秋冬,她纳了将近2000双千层底鞋,让县里每一位孤寡老人都穿上了她亲手做的布鞋。2000双!我这不会纳鞋底的人想想也知道这其中的艰辛,一只鞋底纳近1000针,2000双就是400多万针!这还不包括剪样、糊布、做鞋口等工序花的功夫。纳鞋的时间,都是她在忙完繁重的工作和家务活后,硬挤出来的。子女们无数次夜半醒来,看到母亲在昏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穿针引线;单位同事来到她家,看到到处是糊好的“骨子”和一捆捆的鞋底;镇上的医生记忆犹新,这个叫翠花的女人曾跑来问能不能把牙齿“挫”平便于咬针;在外工作的丈夫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她四处借布买布,1斤布最多做3双鞋,这么多年做鞋,光布就用了300多公斤。老是有人问她这样为了啥?自个儿家境又不富裕。她憨厚地笑:我就想着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在等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

你看,她对着光拈起针,对着蒙着洁白棉布的鞋骨子上,轻柔又用力地扎了下去,深深的一针又一针,她紧抿着嘴角的黑红面庞似有着无尽的笑意,她将针习惯性地在头皮上磨了磨,又一针针地扎进了鞋底……就这样,二十年如一日,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温柔善良的大爱情怀,都是朴实敦厚的牵挂与情义。

[盐城]张晓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千层底儿里母爱长郑永涛布鞋又名千层底儿,因而这主要的功夫就在这书本儿似的鞋底儿上。纳鞋底儿得先糊被子。被子就是用四五层布糊在一起的厚布,通常用稀玉米糊在案板上糊
2024-04-15 07:34:00
...诉我们,旧衣服纳鞋底子既软和又节约。俗话讲“绣花鞋千层底,穿好看做不易”。母亲做的绣花鞋远近闻名。首先把旧衣服一层一层裱糊成疙疤放太阳下晒。晒好的疙疤再一层一层垒好,上下两面
2023-06-29 09:07:00
...双地端详,不免地哼唱起来:“最爱穿的鞋,是外婆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外婆慈爱地笑着说:“这些鞋够你穿到上中学了吧?”随着我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大学,脚底各种
2024-05-17 07:42:00
童年的那个年
...别出心裁地给我们每人做了一双鞋底用麻线绾成小疙瘩的千层底鞋外(母亲说防滑),已经早早地给我们准备过年穿的新衣服了。“红上衣、绿裤子,怎么看都是一朵花。”这组在母亲眼里的最美搭
2022-12-30 00:15:00
...只眼睛,特别保暖。母亲也会做布鞋,父亲和哥哥穿的黑布千层底鞋,我们姐妹几个穿着面料结实的花布鞋,都是母亲用那双大手一针一线缝制的。临近年关,母亲买来黑胶皮料,用鞋样(纸壳)裁
2024-01-13 00:17:00
风中的母亲
...风霜鸡毛坐垫是故乡的热炕从此我不再害怕岁月的炎凉◆千层底把肌肤和灯光搓在麻绳里把指纹和月光纳在脚掌下两条平行的路带着炊烟的呼吸走过柳林走过黄昏走过天涯走过春秋冬夏哪怕夜黑得睁
2024-05-07 14:52:00
一双鞋底 一生守候
...利民 刘伟在临淄区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里,陈列着一双一针一线精心纳制的鞋底,在这双鞋底背后,是一位烈士妻子一生的默默守候。纳这双鞋底的老人名叫郑海凤,丈夫于俊杰在1943年6月
2023-09-30 03:13:00
两棵核桃树
...趁自己还干得动,给孩子多做几双鞋:小孩子就要穿纳的千层底儿,接地气,好养活……爷爷是尽职尽责的园丁,每天院前院后种植各种蔬菜,浇水、除草、施肥……小树苗也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全部
2024-04-16 09:51:00
看毕节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气中止不住的骄傲,边说边兴奋地用手比划纳鞋的步骤。千层底、老虎鞋、八宝帽……在孔令先的手里,为子女们做了一样样舒适暖和的物品。也是这一双巧手,四处帮人打谷子、做菜豆腐饭,在物
2023-10-23 06:54: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公交司机守护走失幼童
“这孩子一个人在路边太危险了!”近日,太原公交二公司S15路驾驶员闫利锋结束上午运营任务,驾车途经山西实验小学门口准备返回场站时
2025-11-08 18:06:00
拥抱与解决方案如何同频? 珍爱网支招恋爱沟通指南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情侣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容易“撞车”,其中“他在讲道理,她在等拥抱”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情侣间往往在同一件事情上各说各话
2025-11-07 15:59:00
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感动全网 老师讲述背后故事:学生主动要看不好的评论
大皖新闻讯 学生在作文中回忆与奶奶之间的事,奶奶从罐子里舀白糖给他吃的小小回忆,生动表达了祖孙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老师被这篇作文感动
2025-11-07 19:23:00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
电话听出异常 受伤老人获救助
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取柜顶东西,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当不知所措时,网格员给老人打来问询电话,获悉这一突发情况。11月6日上午
2025-11-06 22:11:00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