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撂荒地育出新“薯”光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01 00:2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党建引领“种产销” 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撂荒地育出新“薯”光

本报讯 日前,在繁昌区孙村镇水口村的红薯育苗基地,挖掘机来回穿梭,数十名村民排薯、翻土、浇水……每个环节都在有条不紊进行,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村里栽红薯、挖红薯、做粉丝我全都参加了,年底一算,工资去除生活费还有富余。今年,红薯地从35亩扩大到200多亩,不但可以多挣些钱,还能学到新技术。”村民周道礼熟练地把个头均匀、饱满的红薯种摆放整齐,说起去年村里种红薯、卖粉丝的经历滔滔不绝,对未来充满信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3年6月,水口村结合村里实际情况,把村里35亩撂荒地集中流转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种植优质红薯品种,除进行红薯农产品直销外,积极开展农事采摘、亲子体验项目等,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挖红薯亲子活动。除此之外,水口村探索农副产品生产销售,制作纯天然食用粉丝售卖,助力村集体增收。

今年,水口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持续做强做大红薯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推广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产品有机化。成功引进蒙城种植大户来村投资,流转水口村撂荒地200多亩全部种植商薯19、西瓜红等品种,预计村民流转收入增加5万元以上,同时解决流失耕地找回后无人耕种难题。积极对接湾沚区粉丝加工企业,租赁水口闲置的小学,以“合作社+公司+农户”联营方式,合作加工粉丝,有效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用小红薯育出新“薯”光,照亮乡村振兴灿烂前景。

“下一步,我们将以红薯苗繁育基地为依托,不断完善红薯产业链条,推动红薯育苗、种植、深加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坚持白茶、青梅等产业同步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也希望更多的创业者、企业家、专家学者、种植大户等‘乡村振兴合伙人’与村集体‘合伙’共同开发乡村产业项目。” 水口村党总支书记朱家发表示。崔后明 缪兴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1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倾情帮扶壮产业
... 洋 本报通讯员 王章志记者近日来到枞阳县枞阳镇江头村红薯基地,看到嫩绿色的红薯秧苗长势喜人。江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路昌胜介绍,红薯产业是该村特色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
2023-07-04 02:05:00
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 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
...山河村东库自然村,每逢寒冬时节,村民们都会将收获的红薯制成粉丝。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粉丝加工采用纯手工的方式,并且以家庭为单位相互协作配合。红薯收上来之后,大家就相约集
2024-01-04 03:18:00
...落在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的佳里佳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红薯深加工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抖音电商排行榜纯红薯粉爆款榜第一名的生产企业。生长在大山深处的红薯,变身各种口味
2023-07-25 05:56:00
范村乡:土特产“链”上深加工   红薯粉丝变“金丝”
...,走进祥符区范村乡赤仓村,到处可以看到村民们在制作红薯粉丝的忙碌身影。村民变冬闲为冬忙,趁着天气晴好,抓紧晾晒传统手工制作的红薯粉丝,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家庭收入。千丝万缕、晶
2023-12-25 01:03:00
南京人乘公交车跨省买粉丝
...。 李家义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陈燕飞“口口红薯味,声声粉条香。乡村里最醇和的味道,不禁想起童年时代的纯真。”李家义在手机上认真地编辑了这样一段文字,发送了“朋友
2023-12-15 07:28:00
水口“林薯”复合种植铺就致富新“甜”地
...自:滁州日报本报讯 秋收时节,来安县水口镇连片种植红薯迎来丰收,在来安县亿农家庭农场里,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抢收、打包、运送红薯,农机驶过,“甜”地里满是致富“金疙瘩”。近年来
2023-11-13 00:13:00
多元种植让乡村产业更兴旺
...贾秉冬正驾驶着农机耕田。他说:“我计划5月上旬栽种红薯苗。这些天,得细细地深耕一遍土地,再给地里施加适量肥料。耕好地、施好肥,今年的收成差不了。”复垦撂荒地是北杨家庄村发展红
2023-04-23 05:34:00
安徽明光:产业助力昔日小山村“脱胎换骨”
...为幼绿的甜叶菊苗架设小拱棚,双模齐管防止低温霜冻;红薯种植户们在芋窖棚内对山芋进行分拣、装箱、过秤、上车外运;菜农们采摘着新鲜蔬菜、水果供应节日中的市场……到处一派忙碌。采摘
2024-01-09 15:55:00
...县特色农产品向广大网友进行推荐,像小米、粉条、山地红薯、贝贝南瓜等产品深受网友喜爱,已经卖出贝贝南瓜50万斤、红薯30万斤。”高艳说。以往销售困难的农产品现在一炮打响,很快销
2022-12-21 07:39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