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用竹竿悬挂晾晒粉丝。 李家义 摄
室外粉丝晾晒场。 李家义 摄
工人们熟练地捞出粉丝。 李家义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陈燕飞
“口口红薯味,声声粉条香。乡村里最醇和的味道,不禁想起童年时代的纯真。”李家义在手机上认真地编辑了这样一段文字,发送了“朋友圈”,配上粉丝厂最新的生产图。作为马鞍山市博望区新集镇洪庙村党支部书记,每年的12月初,他都会发一条朋友圈,宣传洪庙村的手工粉丝。“今年我们有了乡村工厂,新建的粉丝厂年加工粉丝可达50吨。”李家义兴奋地说。
南京、芜湖客户来订购
又到了吃粉丝的季节了。在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每到这个时候,农田里的红薯成熟后,就会出现家家洗红薯、户户挂粉丝的场景。
“在新市镇,随处都能看到挂粉丝的农户。买上一些,可以吃到过年。”家住南京溧水的吴大妈叫上了几个姐妹,一起在S9石湫站附近乘坐博望—S9石湫专线,然后转乘博望603路公交车来到了新市镇,一人拎了一大包粉丝回家。“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博望—S9石湫专线还能刷南京市民卡。”吴大妈说。
新市镇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多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且产量高、品质佳、出粉率高,每逢寒冬时节,村民们都会将收获的红薯制成红薯粉丝。“村里祖祖辈辈做粉丝,每年寒冬时节,村民们都会将刚收上来的红薯制成红薯粉丝。”李家义告诉记者,粉丝除了供应当地市民,还有南京、芜湖的客户来订购,南京过来购买的一般都是老客户,吃惯了新市镇的粉丝。
新建粉丝厂让生产上规模
手工制作红薯粉丝的工艺很复杂,挖洗、碾红薯、过滤、沉浆、晒浆、煮浆、牵粉、晒粉、扎粉……洪庙村有30多户村民种红薯,几乎家家都做粉丝。土灶、土法,该村种红薯、做红薯粉丝的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
今年,一家属于村集体经济的粉丝厂建了起来,是博望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其中厂区2000平方米,建有粗加工、精加工等车间以及展示中心,同时配备了相关设备生产线、粉丝晾晒场、污水处理设施等,年加工粉丝可达50吨。
粉丝厂由三个村和一家农业公司合作开办,其中,洪庙村入的是技术股,占股42%,另外两个村,澄心村、新农村以资金入股,各出资50万元,分别占21%的股份,农业公司占16%的股份,主要负责销售。
“费力气的用机器,关键的技术还是传统的手工,所以我们的粉丝口味并没有改变。”李家义介绍说,比如勾芡环节必须手工,生产师傅会根据红薯粉的干湿程度“凭手感”勾芡,“这个是长期经验积累下来的,不是称量可以替代的,称量达不到最好的口感。”
村里建工厂
振兴有奔头
在洪庙粉丝厂的生产车间,弥漫着浓郁的红薯粉香味。在机器一锤锤地敲打下,搅拌好的粉团变成一根根粉丝从漏勺下流出,散落到热锅里烫熟。经过凉水冷却,工人们熟练地捞出粉丝,用竹竿悬挂晾晒。
“现在正是红薯粉丝加工的旺季,每天早上6时就开始生产了,前几天刚接到了1.5万公斤的粉丝订单,在加班加点制作粉丝。“李家义介绍说,今年以来,粉丝厂共收购了红薯近20万公斤,预计能产10万公斤左右的淀粉,捞制成粉丝7.5万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7.5元的市场价,除去成本,年底预计能给村集体带来至少30万元的收入。
小粉丝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条条”,家门口的工厂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方便村民就近就业。一个个土红薯,经过精深加工后出村进城,不仅身价翻了翻,还丰富着百姓餐桌。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乡村工厂推动着特色产业链升级,为“一村一品”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5 09: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