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喝红豆薏米粥祛湿的人,你可能做错了这4点,难怪祛湿没效果!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8-05 14:37:00 来源:安晏爱旅游

祛湿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拔罐、艾灸、运动食疗,都能有效排出体内的湿气。说到食疗,很多人第一下想到的就是红豆薏米粥祛湿。那长期喝红豆薏米粥。真的能有效祛湿吗?其实,喝红豆薏米粥祛湿的人,如果做错了以下这4点,可能会使祛湿没效果!

喝红豆薏米粥祛湿的人,你可能做错了这4点,难怪祛湿没效果!

湿气重的危害:

湿气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人就会出现很多越来越重的情况,杂症多多,比如便溏、关节痛、脚跟痛等等症状,就是所谓的亚健康状态。而且,湿气过重,会使身体发胖、体态臃肿,总之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所以,排湿排毒对人体是重中之重。

喝红豆薏米粥祛湿的人,你可能做错了这4点,难怪祛湿没效果!

祛湿没效果,是因为你做错了这4点:

1、红豆选错了

红豆薏米粥中所说的红豆,其实不是我们常见的圆小豆,而是赤小豆。红豆比较圆,而赤小豆是细长的,红豆能疗饥,却不利水祛湿吃多了红豆还会拜谢,而赤小豆能利水祛湿,所以很多人祛湿效果不好,就是因为选错了红豆。

喝红豆薏米粥祛湿的人,你可能做错了这4点,难怪祛湿没效果!

2、薏米做法错了

薏米确实有祛湿效果,但是薏米寒气太重。正常而言,应该是将薏米炒过后烘干,才能去除薏米中的寒气。

3、煮粥的方法错了

我们都知道,赤小豆和薏米仁都很难煮熟,所以尽量提前一个晚上,将薏米和赤小豆泡好最少也要提前一个小时泡上,不然很难煮出赤小豆和薏米中的营养。

喝红豆薏米粥祛湿的人,你可能做错了这4点,难怪祛湿没效果!

4、只祛湿,不健脾也错了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喝了很久的红豆薏米粥,湿气还是那么重,其实是因为你只祛湿并没有健脾,湿气其实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而湿气又会是脾虚加重,所以想要祛湿,必须和健脾一块进行才行。

我们的皮最喜欢干燥,而不喜欢潮湿,所以如果体内湿气过重,皮就需要不停的运行,慢慢就会疲劳,出现脾虚症状平息的话,运化水气的能力就会降低,水汽会慢慢堆积在体内,无法排出湿气,自然就会加重,湿气和脾虚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想要彻底祛湿就必须同时健脾才行。

喝红豆薏米粥祛湿的人,你可能做错了这4点,难怪祛湿没效果!

还有这两种方法也能有效祛湿:

1、芡实祛湿

其实说到健脾,芡实的效果会更佳。芡实味甘涩、性平,能有效,健脾去湿,固肾益精,补中益气。芡实不仅能健脾祛湿,还能调节脾胃功能,补益脾胃让脾胃获得动力;欠石固肾益精肾好了,排尿功能就好了,身体的水气能通过尿液排出去,也是祛湿的一大妙招。

2、每天以热水泡脚

每天晚上睡前用热水泡着脚,也是一种有效的祛湿方法。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在热水中加入一些生姜,祛湿效果会更好,但这个方法一定要坚持,才能有效祛寒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5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红豆薏米粥,你喝对了吗
...一重百病生。一说起祛湿,很多人可能很快就会想到薏米红豆!薏仁红豆粥是广为人知的治湿邪最好的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现代人精神压
2023-08-04 16:54:00
红豆薏米水没效果?有没有一种可能,用错红豆了……
...也经常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导致体内的湿气加重,而红豆薏米水在民间则被誉为“祛湿减重神器”,是夏日必备的养生饮品。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日前,相关话题#红豆薏米水真的可以祛湿吗
2024-06-20 10:23:00
今年夏天年轻人养生爱上“除湿气” 红豆薏米水站C位
...是觉得身体沉重,感觉和大家描述的湿气重很像,准备熬红豆薏米水除湿。”重庆市渝中区的石女士说。九龙坡区的甘先生近来也迷上红豆薏米水,并成为他购买饮料的首选。上游新闻记者最近发现
2024-09-01 12:31:00
红豆薏米茶是我们日常生活普遍的一种奶茶,具备较高的营养成分及其服用使用价值,适当服用对身体的身心健康具备益处,那麼红豆薏米茶能够除湿气吗?红豆薏米茶除湿气多长时间奏效?红豆薏米茶
2023-02-01 16:38:00
体内湿气重,喝红豆薏米粥祛湿,结果却越喝湿气越重是怎么回事?
...内的湿气。所以这个时候说到祛除湿气,很多人都会想到红豆薏米粥。但是若是你经常吃,体内的湿气却只增不减,你或许就要考虑你是不是哪里做错了。红豆其实也是分类型的,而中医里面常讲的
2024-07-30 14:33:00
女性想要在冬日里皮肤好,试试这碗汤,有效祛湿
...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红豆、山药、冬瓜等。2、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湿气的排出。建议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轻度运动。
2024-03-10 14:05:00
红豆薏米枣水具有养血补气、增强肾功能、去除湿气、补充营养等功效。1.养血补气:红豆薏米枣水能够起到比较好的养血补气效果,一般是和气血虚弱所引起的脸色发黄,浑身乏力等临床症状的治疗
2023-04-17 15:01:00
红豆薏米水的正确做法,让你轻松祛湿
在潮湿的季节或者身体湿气较重的时候,一杯红豆薏米水往往能成为我们的“救星”。红豆薏米水具有祛湿、消肿、健脾等功效,但是要想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正确的做法至关重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
2024-12-07 08:30:00
常吃3种食物,对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会有帮助
...这3种食物,或能有效地帮助身体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1.红豆红豆也叫相思豆,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健康的五谷食物。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平日里多吃一些红豆,不仅有助于美容养颜,而且
2023-04-23 13:1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方便面的成份及热量
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小麦面粉、棕榈油、调味酱和脱水蔬菜叶等,方便面因其美味、方便,从一诞生就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但方便面是没有什么营养的 面食都是由小麦制作的
2025-04-02 21:18:00
苦瓜减肥的副作用
苦瓜减肥的速度不会很块的,由于食用苦瓜而减少了三餐的摄入,再加上苦瓜本身的减肥效果,才是加快减肥速度正确原因,不过,不要把苦瓜当做心理安慰
2025-04-02 22:25:00
守护生命起点,共筑幸福未来 婚前孕前保健门诊开启科学优生新篇章
在生命孕育的旅程中,科学的婚前孕前保健是优生优育的基石,是对家庭幸福的长远承诺,更是奠定未来母婴健康的关键节点。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
2025-04-03 03:03:00
烟台市奇山医院发布关于取消门诊预交金及清退门诊预交金的通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要求,烟台市奇山医院发布关于取消门诊预交金及清退门诊预交金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一、清退范围:既往在医院存有门诊预交金的患者
2025-04-03 03:04:00
医生提醒:体检不做这5项检查,相当于白做,得了癌症都不知道
王大爷今年68岁,因为体检的事和家人闹了不小矛盾,按说这个年纪定期体检也是好事,但他却觉得这个年纪检不检查什么的,“无知者无畏”
2025-04-03 03:45:00
探访减肥训练营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国家喊你“体重管理”!科学减重助力全民健康——探访减肥训练营张闻迪  廖睿灵学员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一家减肥训练营里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
2025-04-03 05:33:00
“减脂课”,开设更要开好(纵横)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桑  翔阳春好风景,减脂正当时。最近,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多所高校开设“减脂课”一事引发热议。因教学效果显著
2025-04-03 05:55:00
黑青稞闯出特色市场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通讯员  万 李日前,西藏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镇叶巴社区举行开耕仪式,种下黑青稞种子,也种下新一年丰收致富的希望
2025-04-03 05:55:00
小镇上藏着一座农业“芯片库”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四川日报记者  任紫鑫  张红霞在四川绵阳游仙区小枧镇雨凤村,春风拂过连片油菜田。四川油菜创新团队专家丁磊蹲在田埂上
2025-04-03 05:55:00
喝奶茶,怎么辨别“科技与狠活”?(服务窗·读懂食品添加剂)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欣悦奶茶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日常生活中,如何识别奶茶里的食品添加剂?如何科学饮用奶茶?针对这些问题
2025-04-03 05:56:00
“我的使命是和患者在一起”(履职故事)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程 龙周一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实验室组会,周二、周四在手术室,一台手术下来经常七八个小时,周三
2025-04-03 06:1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据新华社日内瓦4月2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1日发布首个关于真菌感染检测和治疗的报告,强调当前应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和诊断工具严重短缺
2025-04-03 06:13:00
对话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神外专家: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医学未来?
(来源 / pixabay)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吴施楠编辑 | 袁月科技加速迭代,医学领域随之迎来格局重构。手术机器人的诞生极大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2025-04-03 06:59:00
黄葛树丨刘燕子:在春风里续写爱的诗行
在春风里续写爱的诗行文/刘燕子小时候,关于春天的怀想,最清晰的就是清明菜粑了。几场春雨,被寒风吹紧的泥土变得松软。每一片田土
2025-04-03 07:01:00
科学饮食助力抗癌之路
韦佳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部外科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治疗过程中可能伴随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免疫力降低等副作用
2025-04-03 0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