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文化、开放与包容的象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6 20:44:00 来源:戏说三国

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华人聚居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唐人街”。其实这些华人最早也不过是在清朝离开中国的,应该叫“清人街”才对。可华人们总喜欢以“唐人”自居,因为那个遥远的朝代寄托着中国人最大的梦想。

唐朝从立国到灭亡也不超过三百年,没有摆脱封建王朝的周期律,而且从安史之乱开始,唐朝就走下坡路了,很多中国人甚至没有唐朝后半段的记忆,最多只知道藩镇割据,最后毁于黄巢起义,被朱温篡夺了江山。

可唐朝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王朝,一座难以超越的丰碑,后来的王朝也许足够强悍和威武,如元、清,也许足够富裕和文明,如宋、明,但只有唐朝实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

自翰海以东,神鸟、敦煌、张掖、酒泉,东至于金城、会宁,东西至于上郢、清水,凡五十郡、六镇、十五军,皆唐人子孙。

唐朝:文化、开放与包容的象征

唐朝与汉朝一样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犯边的压力,汉朝前后花了四百年,才基本解决匈奴,消耗了汉朝的大部分元气。而唐朝一战灭东部突厥,然后挺进西域打跑了西突厥。李世民和儿子李治两代人便把两汉的活都给干完了。

唐朝对西域的经营也超过汉朝,版图囊括了中亚地区。更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发生过一场战斗,虽然唐军输了,但阿拉伯人也通过此战意识到唐军的战斗力,没有再向东方扩张。

此后,东方西的交流开始增多,数十万阿拉伯商人活跃在唐朝境内,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开始传播到西方,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唐朝:文化、开放与包容的象征

跟有起有落的版图相比,唐朝的文化魅力才是永恒的。唐诗太过耀眼,以至于后来的宋朝文人只好转而专攻做词,承认自己无法在格律诗上比肩唐朝。

唐诗的风格也是非常全面的,李白的浪漫大气、杜甫的忧国忧民、王昌龄的雄壮慷慨,都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瑰宝。只要是中国人,谁不会吟两句唐诗?

唐朝的文化包容性空前绝后,各种文化各种宗教都能在唐朝找到一席之地,只要遵守规则,大家都可以自由地传播各种信仰。唐朝子民相信自己的文化至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不用担心异域文化的竞争。

唐朝:文化、开放与包容的象征

如果别人的文化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更好,那么我们学习吸收化为己用。如果我们的更优秀,对方愿意学,我们自然不吝于传授。即使对方不学,我们也无所谓,不会强加于对方。

日本人派来遣唐使,把整个唐朝文化打包复制回家,唐朝一点也不在意,敞开国门让日本学个够。这才是泱泱大国的心态,充满自信,同时又不是居高临下地俯视其他文明。

唐朝开放和包容,对无论哪个民族都是一样的,只要接受中华文化,都可以成为中国人。中国人原本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民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唐朝的很多文臣武将都是异族人,从皇帝到百姓都不会歧视他们。

唐朝:文化、开放与包容的象征

唐朝的皇帝很有意思,尤其是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这三位,没有一位是完美的,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劣迹,但他们同样有着无可指责的历史功绩,使得后人只能用复杂的眼光望着他们,普通人根本无法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

即使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有的励精图治、有的浑浑噩噩,比起其他朝代而言,他们的总体水平还是不错的。唐昭宗被朱温挟持并杀害后,百姓依然怀念这位大唐的皇帝,因为在他的身上寄托着百姓对大唐盛世的梦想。

唐朝既有威震海内的气概,又有流芳千古的文化,难怪处在文明谷底的中国人都愿意以唐人自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背后能站着一个强大的祖国,并以这个祖国为骄傲,唐朝则是最符合这个标准的中华古国。

唐朝:文化、开放与包容的象征

唐朝集中华文明之大成,文武等多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可以说,中华文明发展到唐朝,已经是巅峰,很难再提高。事实也是如此,唐朝之后,从宋朝开始,中华文明就开始衰落了。

尽管宋、元、明、清各有特点,但并没有更多的创新,反而开始僵化。与此同时,西方文明通过大航海、工业革命,开始赶了上来,超越了中华文明,直至上百年的屈辱史。

如果让现代中国人选择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的朝代,唐朝绝对靠前。这种发自内心的向往,正是支撑中国人渡过那段最黑暗时代的精神源泉,我们相信我们终有一天会重回世界之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巴蜀自古就是民族迁徙流动的汇聚之地、文化交互影响的荟萃之所。巴蜀文化在初创时期的历史性传播和推动,推进了西南文化
2023-08-07 05:49:00
...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从首届700多家展商增加至如今的近4000家,参展国家和地区从10多个增加至100多个,吸引海内外10多万种
2024-05-25 10:27:00
...福世界的文明形态。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秉持开放包容的特性。中国式现代化所处的历史时代决定了我国当下发展绝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必须主动积极地融入世界,博采众长
2024-04-15 06:01:00
...新华社新华社贝鲁特7月6日电专访:中华文明“厚重多彩开放包容”——访黎巴嫩卡拉卡拉舞剧院院长伊万·卡拉卡拉新华社记者刘宗亚“纵观在人类历史上留下印记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延绵至
2023-07-06 12:58:00
...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体现。只有开放包容,文化才能强大。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化一直都是在开放合作的基础上,在取长补
2023-11-23 15:43:00
□杨俊辉●开放大学要进一步强化课程资源和全民终身学习品牌建设,全力打造数字化教育平台,集聚全社会优质学习资源,搭建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更多内容丰富
2024-01-15 06:53:00
第一观察|总书记赴陕甘考察,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
...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三)开放包容而成其大“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此次总书记考察的麦积山石窟
2024-09-12 21:44:00
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习近平主席贺信引发会场内外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贺信,深刻阐明了良渚文化的独特价值,揭示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鲜明特质,表达了对办好“良渚论坛”的殷切期望,为深化文明对话、加强文明交流借鉴提供了重要指引。会场内外的
2023-12-04 11:36:00
...超过7000家。人们对于博物馆的热情远超以往。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累计优惠观众100余亿人次,“为一馆赴一城”成为更多游客青睐的出游形式。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2025-05-17 22: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