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陈光宇在给村里老人看病
“陈医生我来测个血压”“陈医生我头有点晕”“陈医生我儿子给我买了个助听器我不会用,你能帮我调一下吗?”盐城阜宁东沟镇官庄村卫生室内,被一群老人团团围住的白大褂医生,名叫陈光宇。20年前,他也是这样被一群正值壮年的村民围着看诊,“只是现在他们都老了,很多人耳朵也不好使了,跟他们说话要声音大点。”
陈光宇的母亲是村里的医生,父亲是镇上卫生院的医生,但他年少时却没想过要接班做医生。20岁时,他的父亲因心梗早早离世,家里仅能靠母亲支撑着他和弟弟,后来陈光宇便在母亲的建议下报了卫校,选择成为医生回来替母亲分担压力。1989年,卫校毕业的陈光宇回到家乡官庄村,从母亲的手里接过村卫生室的工作,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
“我母亲认为医生是一种受到尊敬的职业,他们那一辈还叫赤脚医生。”陈光宇向记者回忆,最初的村卫生室还只是80平方米左右的农村小平房,因为设备缺少,他们把家里的床、板凳、洗脸盆都搬到了卫生室,才支撑起一个全村老少都依赖的卫生室。如今的官庄村卫生室,已建设成了有门诊室、观察室、治疗室、换药室、中医室、微机室和药房的标准化医务室,面积达到130平方米。卫生室的医生也增加到了4人,负责辖区内3个自然行政村,为辖区所有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身穿白大褂的陈光宇戴着眼镜,身形瘦高、气质温和。他坦言自己也老了,曾经尝试过学做电子档案,结果也做错了,现在只能交给卫生室更年轻一些的医生。但自称“老陈”的陈光宇,却是最常跑到村民家里的“白衣天使”。除了日常繁重的随诊、体检、筛查等工作外,下班后的陈光宇还会不时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手割破了、生病了,一个电话打过来,要么我就赶到卫生室,要么我就赶到他们家里去。生病的事是不会按照上班时间准时准点来的。”
陈光宇告诉记者,现在农村里老年人基本都有了新农合医保,并且每年国家都有政策支持,给村里老人们免费进行一次全身体检。陈光宇拿起还在整理的体检报告,上边既有内科全项检查,也有血液、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项目,整理完成后,陈光宇还要将这些体检报告送到村民家中。
坚守乡村医生岗位35年,回顾过往,陈光宇仍不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我们都是很普通的人,这份工作给了我一份收入,我也能更好为老百姓服务,我觉得挺好的。”陈光宇的儿子早已在南京工作和成家,曾多次劝过他退休后一起到城里生活,但他总是回复儿子“到时候再说”。对于自己退休后的真正打算,他坦诚地告诉记者:“现在返聘也不是那么容易,要考察各项指标,如果身体允许的话,我还是想继续做下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