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在这里,拥抱更多营养健康知识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20 07:2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健康报□本报记者 段梦兰

今年5月12日至18日是全民营养周,主题是“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近日,记者来到2024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场活动现场,围绕主题采访有关专家,并记录了几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与营养健康的故事。

老李的收获

当天9时许,69岁的老李自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东门进入,步行一阵子来到了一条绿荫小道,听见不远处传来音响声。走到路的尽头,老李看见开阔的休闲广场上摆放着数排座位,两旁设有许多展台。原来,2024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场活动在这里举行。

台上的专家在讲“要多喝奶”。听了一会儿,老李发现,这活动太适合自己了。他最近喝了牛奶后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女儿在网上查询后说可能是乳糖不耐受,这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喝奶更合适。于是,他戴上帽子,找了座位坐下,认真听了起来。

主场活动结束后,第六届全国营养科普大会随之举行。大会现场发布的《乳糖不耐受与科学饮奶专家共识》指出,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小肠中乳糖酶活性不足,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被完全分解和吸收,从而出现腹胀、肠鸣、腹泻等症状。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容易与其他胃肠道问题混淆,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目前,多数人容易因为饮奶后出现上述症状而回避乳制品,这也是导致乳制品摄入量不足的重要原因。

乳制品有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虽然乳糖的吸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肠道菌群的适应性可以帮助提升肠道对乳糖的耐受性。”台上,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韩军花解释道,由于乳糖对营养素吸收和肠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在多数情况下,乳糖不耐受人群无需完全回避乳糖。

韩军花进一步介绍,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通过选择低乳糖乳制品,补充益生元、益生菌、乳糖酶等方式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也可以通过控制单次乳制品摄入量、逐步加量、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等方法改善乳糖不耐受。

“这活动太好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提起上午的收获,老李一脸兴奋。他手上提的红色袋子里放了许多份营养健康知识手册,都是在各个展台领取的。老李告诉记者,回去后要把这些内容给自己的老伴和女儿讲一讲,应用起来。

倡导“减油增豆加奶”

一个月前,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2024全民营养周传播主题标志。标志以圆形为核心,将蓝色流动的奶、黄青色为主的大豆、逐渐减少的油滴融合为一体。“标志中心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人物姿态。”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介绍,标志是在呼吁大众多吃奶类和大豆,避免过多摄入烹调油,一起践行“健康中国营养先行”的理念。

活动现场,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对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进行了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为全国居民怎么吃得好、吃得对、吃得健康提出了‘平衡膳食八准则’。”于康介绍,今年的主题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为参照,在倡导合理膳食的同时进一步突出3个关键性信息——增豆、加奶、少油,即针对我国居民奶类、豆类摄入水平较低,以及油摄入量远高于推荐量的问题,倡导提高膳食质量,减少肥胖和慢性病发生发展。

合理营养与健康关系密切。以大豆为例,大豆及其制品种类多样、营养丰富,可提供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E等,适合所有人群食用。于康表示,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大豆可以提供优质蛋白,对生长发育有益;对成年人来说,常吃大豆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发病风险;对绝经后女性来说,常吃大豆可以降低骨质疏松风险;对老年人来说,常吃大豆有助于延缓肌肉衰减。

奶及奶制品的好处更不用多说。于康介绍,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对奶及奶制品的实际摄入量远低于推荐量。奶及奶制品钙含量较高且易吸收,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老年人易骨质疏松,尤其需要每天足量摄入。

从吃好早餐开始

37岁的健身达人小惠(化名)一向注重营养和健康,得知有全民营养周的活动后,立刻想要来充充电。背着运动用的双肩包、身穿亮色运动装的她,刚在附近跑完步,招呼着几个“跑友”一起来听一听。

广场两侧的展台围满了人,一侧是由营养相关专业机构、学(协)会等组成的展台,向公众提供义诊、营养健康知识现场咨询、健康宣教手册等。另一侧是由奶、豆企业组成的创新产品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展台前,该所开发的“营养健康计算器”小程序二维码吸引了小惠的注意。她拿出手机扫码后发现,小程序里可以录入膳食量进行膳食评估,系统会根据录入的信息提供食物摄入状况、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占比、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评价等内容。

每次有类似活动,小惠总会拉着身边人一起参加。“我希望能带动大家科学健身、主动健康,在管住嘴、迈开腿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科学的知识。”说着,小惠向记者展示自己在跑团群里分享的今天新学到的营养知识,不少人在群里回复“学到了”。

与小惠同行的一个“跑友”则对一个营养早餐的展台产生了兴趣。“我家孩子特别不爱吃早餐,有时候一觉睡到中午直接吃午餐,有时候因为早上没时间随便吃两口面包就去上班了。”他告诉记者。

中国营养学会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吃早餐情况不容乐观。专家介绍,工作日18.4%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周末29.7%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且食用谷薯类比例达89.4%,食用奶豆、蔬果的比例不到50%,膳食结构不够合理。

吃好早餐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状况的重要环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介绍,研究表明,长期不吃早餐会使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1%,还会增加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风险,对儿童青少年大脑发育以及成人的记忆力和情绪也有不良影响。同时,大量科学证据表明,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都会增加肥胖风险。

合理膳食从吃好早餐开始。专家建议,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科学指导原则,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吃早餐,都要注意食物多样。快捷、方便和营养的早餐,至少包括谷物主食1份、奶类鸡蛋等食物1份、蔬菜水果各1份,注重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等优质食物类,以及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合理搭配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健康饮食,92.8%受访儿童家长认为应重视积累儿童营养知识
...朱丹蓬表示,经过疫情的三年,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知识都得到了提升和丰富。他指出,家长在给孩子挑选食品时,首先应该对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营
2023-09-07 11:41:00
...的科普教育环境、体验式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儿童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康习惯。作为健康教育项目,儿童奶商训练营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和实践,帮助孩子们建立了科
2023-04-25 09:57:00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本报记者 柏桦为何一场营养健康知识讲座的直播会有12万人次观看?老年人究竟需要怎样的健康养老知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图书馆该怎样“适老化”?随着在全省10
2023-12-03 02:27:00
工程师变乡村健康讲师
...到老有所乐?”于是,陆元茂找到自己喜欢且有兴趣的“营养与健康”专业。从那时开始,他先后参加基础营养、中级营养、高级营养的培训学习,加入了扬州市营养学会。后来,他又参加了扬大“
2024-01-10 01:10:00
冬季这样吃,给免疫力“充电”!
...“抱团”出没,易影响身体健康,但寒冬也是养生、加强营养的好时机。均衡饮食,保证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足量供给,无论是重点人群还是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养生方法
2024-01-26 00:25:00
2024年“让成长更美好” 青少年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教育活动走进湖南长沙
...同学说,通过科普手册,她学习到新鲜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也会将手册带回去分享给家人。伴随着韵律优美的音乐,主题日活动开始,会场上同学们齐声诵读《食安三字经》。将科普知识融
2024-04-24 10:00:00
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学堂开讲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本报讯(记者 晋涛) 昨天,“仁医营养学堂”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开讲。该营养学堂是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新开设的、以
2024-01-26 07:09:00
福泉:享美好“食”光  “味”健康护航
...心代表队参加。大家同台切磋,各显身手,用厨艺比拼、健康知识问答等方式推广全民健康理念,营造健康文化氛围。此次营养烹饪大赛分为厨艺比拼展示和健康知识问答两个环节。在厨艺比拼展示
2024-05-20 16:42:00
...朱丹蓬表示,经过疫情的3年,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与健康知识都得到了提升和丰富。他指出,家长在给孩子挑选食品时,首先应该对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营
2023-09-13 08:4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