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宁化除夕美食 ●连允东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2-09 01:2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宁化除夕美食   ●连允东

除夕这天,除各地皆有的鸡、鸭、鱼、肉外,长命菜、烧卖、芋子饺是宁化客家人必不可少的特色美食。长命菜,顾名思义,食之长命百岁。

每至年三十,人们在准备祭祖和年饭中,白天,就把宰好的鸡、猪肉等整只、整块放进锅中煮,煮熟后,在滚烫的汤中投入经霜打得又嫩又长的芥菜。芥菜不能切碎,要整片煮熟,文火慢慢煮。当芥菜飘香,热气腾腾时就可起锅。起锅后,在鸡上加一条鸡肠和一片“长命菜”,装好放在祖宗牌前敬神后,方可趁热食用。食用时只能撕开而不能切,取“长命”之意。

烧卖的制作是将芋子煮烂后剥去毛皮,趁热捣成糊状成为芋泥,然后拌上地瓜粉,用双手反复搓揉成团,制成包皮原料。馅心制作,其主料是精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小葱、白萝卜等。将以上原料洗净切碎,一起放入油锅中炒熟,加入精盐、酱油,用盆盛起,便成了馅心。包皮及馅心准备就绪就开始包了。将粉团用手工捏成圆形的皮,包上馅心,包成上尖下宽的圆锥形,整齐地排列在蒸笼内,放满两笼后置锅中猛火蒸上20分钟左右,起盖在烧卖上洒些生水,并调换上下蒸笼,再蒸约5分钟,便可取出装盘,边装边淋上熟猪油、麻油、酱油。这时一盘清香四溢、热气腾腾的烧卖就呈现在你眼前,趁热食用,清香滑软、其乐无穷。

宁化的裹“包子”(又叫芋子饺), 相传起源于唐代末期宁化石壁一个偏僻的张家村。制作简单:饺子皮的制作与烧卖皮制作的方法大致相同。将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萝卜丝、葱白等料剁碎,放入精盐、味精下锅翻炒,滤去汤汁即成馅心。当饺子皮和馅心做好后,就开始裹包子了。裹好的包子,皮如琥珀,形如半月。之后,摆入垫有纱布的蒸笼中,下锅用猛火蒸15分钟后便可。此时出锅摆盘,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一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裹包子大功告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明:厉兵秣马 客家美食破浪笃行
...道(本网记者 练为泉 通讯员 雷露微)近日,一辆辆装着宁化县“客家预制菜”及客家菜所需的原料,通过宁化县食朴客家食材供应有限公司运往福州、厦门、三明等地。“宁化已发展小吃门店
2023-07-24 17:33:00
食在三明 | 客家小吃:一饮一啄间的客家味道
...徙的磅礴历史。作为中华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三明宁化的客家小吃既继承了中原饮食浓酥香的特点,又吸纳了南方小吃嫩脆清鲜的精华,可谓民族融合、南北贯通的典型代表美食。在周宣王五
2023-04-22 21:21:00
满分干饭人丨三明“知食分子”的一日三餐图鉴
...进肚子。 作为客家小吃中与烧卖齐名的“宴席精选”,宁化米包子绝对称得上米制品中的“扛把子”。米团包裹住以韭菜搭配笋丁子、猪肉丁、香菇丁、虾米制成的“豪华阵容”馅心,形成类似
2024-05-22 17:37:00
四方街道宁化路美食街开街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老青岛又添美食打卡地四方街道宁化路美食街开街□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通讯员 鲁燕日前,位于宁化路和嘉定路路口的宁化路美食街揭下“红盖头”,市北区四方街
2023-06-22 06:15:00
宁化鱼生:古韵遗风中的味蕾盛宴
东南网12月2日讯(通讯员 王惠勇)宁化,位于闽西北的生态优良之地,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客家文化孕育和形成的中心区而闻名。闽江源——翠江穿城而过,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
2024-12-02 12:12:00
(遇见福建)宁化红色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
...,“万里长征第一步”红色半程马拉松赛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鸣枪开赛。11月26日,“万里长征第一步”2023宁化红色半程马拉松赛暨“奔赴山海·直通厦马”马拉松联赛(宁化站)开赛
2023-11-26 17:36:00
三明宁化县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成功举办
...收节。为欢庆中国农民丰收节,“秋韵丰收·贡米飘香”宁化县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河龙贡米丰收祭活动在河龙乡举行。来自宁化县各地的农民代表、“三农”工作者和外地游客等欢聚一堂
2023-09-23 21:29:00
福建宁化:客家人的“白斩贡鸡”情怀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黄尉峰 雷露微 夏淑珍临近中午,宁化县客家美食文化城内,客家味道餐馆的店主张清炎和员工正忙碌地切鸡装盘,准备上菜。“店里今天有5桌宴席,马上就开席了,我们
2022-12-17 17:03
世界客属情系祖地石壁大典在宁化举行
...,第三十届客家文化节——世界客属情系祖地石壁大典在宁化县举行。海内外90多个社团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宗亲代表等近6000人齐聚祖地,畅叙情谊,共谋发展。升祭旗、敬献花篮、行上
2024-10-24 00:3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