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毕节日报
漆艳,是黔西谢家永鸿牛肉粉的后厨师傅。每天早上6点,她都会按时出现在店里,准备一天的食材。这个已有40余年历史的店,漆艳参与了其中的13年,即使道道工序精熟于心,她仍保留着最初学徒时的敬畏,一丝不苟地操作着。
色香味俱全的牛肉粉(拼图)
优质的肉臊,是要经过许多工序的:将牛肉改刀切块清洗,放入事先用煤炉加热好的清水中,用温火熬煮至沸腾,加入调料,搅拌均匀,再度焖煮,直至肉汤泛白,肉香四溢。漆艳像往常一样,在牛肉熟透之后,将其从锅中取出、封存、静置一夜备用。而熬煮牛肉的原汤,则留作烫粉使用的汤头。在切制肉臊时,肉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一碗牛肉粉的风味,只有大小适中的肉粒,能使鲜肉本味与汤味浑然相融,同时还能保留本地牛肉独有的口感。
“火候适中的牛肉,肉质细嫩筋道,入口耐嚼。”漆艳表示,根据她多年来的经验,牛肉好吃与否,更重要的是火候:火过急,口感略硬;火过小,入味略淡。因此,她所在的谢家牛肉粉店40余年来一直坚持用煤炉炖煮牛肉。
炒制干辣椒
干辣椒作为一碗牛肉粉调味配菜的点睛之笔,制作同样有讲究——入口鲜香酥脆的辣椒,需受热均匀,且不能在油中浸泡过久,必须在等油温升高后,不停翻炒,直至椒身因受热而泛起褶皱,辣香扑鼻。
谢家牛肉粉店对粉的泡发也有要求,一般情况下,当天使用的粉都是在前一天泡发,称作“发粉”。随着天气变化,“发粉”的程序也要作相应调整,天气炎热时就要先用温水将粉泡开,再用冷水冲洗多次,使之尽快冷却,这样发出的粉,卖相晶莹透亮,口感筋道顺滑。
与漆艳一样,漆国敏在谢家牛肉粉店的厨房也做了10余年,她负责的是烫粉、调味,并将美味的牛肉粉端给食客。漆国敏每天与顾客打交道的时间稍多,在她的印象中,店里来过很多回头客,有些人初到店时满头青丝,如今已鬓角花白;有些人在外打拼,一年或者更久之后总会再次出现,口味不变……他们身份各不相同,但作为食客和粉店之间,却有着相同的默契。
刘承力是土生土长的黔西人,他已经在杭州工作12年,今年,他趁着毕节的花期给自己放了个假,带着家人回到了儿时生长的土地。在得知家乡正举办贵州牛肉粉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后,他带着自己6岁的小儿子来到了谢家牛肉粉店,看望那几位一直守在店里的老朋友,他说:“娃娃在异乡长大,我想让他记住这陪着我长大的味道。”
“很多顾客吃的不只是味道,是回忆,是乡愁,还是一份对家乡发展的牵挂。”漆国敏说。
黔西牛肉粉,历史由来可追溯到清末时期,用料考究是黔西牛肉粉的“铁招牌”。民间素来有小黄牛饲养传统的黔西市,近年来大力推进“一主两辅”农业主导产业,将“一主”定位为黔西本地小黄牛。如今,该产业养殖规模达到了18.9万头,年出栏4.56万头,存栏14.34万头。
扎实的产业基础不断为黔西市牛肉美食文化增添养料,如今黔西牛肉粉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区域品牌,走出黔西,走向全国,甚至走出了国门。
在餐饮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谢家牛肉粉如今的经营者史开会始终葆有一份简单的初心:“我们在餐饮行业中坚持了40年,其实理念只有一个——将心比心。”她说,店里制作的牛肉类菜品,我们会定期试吃、改良,以一个食客的身份提醒自己,让这道风味历久弥新。
如今,一碗牛肉粉,已经成为黔西人乃至贵州人乡愁的一种符号。
这几年,随着谢家牛肉粉两家更大的店面先后开张,菜品随之增加,史开会看到慕名而来的陌生面孔也多了起来,她感到黔西牛肉美食的形式在随时代改变;同时她也很自信,是那份始终如一的家乡味道与诚意,正吸引着更多人来到这座历史悠久的活力之城。
(周 云 参与采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