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美国心脏协会发布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指南,参考下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26 23:46:00 来源:小肆说健康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每年造成近1860万人死亡。饮食质量差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改善饮食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美国心脏协会发布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指南,参考下

美国心脏协会(AHA)在2021年发布了最新的科学声明,提出了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指南。这份指南强调了饮食模式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单一的食物或营养素;同时也考虑了人们不同的饮食限制和禁忌,以及文化、种族以及宗教背景等,让它对所有人都更实用。根据AHA的指南,以下是在家饮食时应该注意的5个关键点:

调整好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以保持健康的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现代人往往吃得多、动得又少。因此,通过运动来保持卡路里摄入平衡以达到健康体重非常重要。

美国心脏协会发布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指南,参考下

多吃各种的水果和蔬菜

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利于降低死亡风险。而所吃的果蔬种类越多越好,这样有利于摄取全面的营养素。所有果蔬形式都可以包括在心脏健康饮食中,它们提供所需的营养素。但心脏病专家们特别推荐颜色鲜艳的水果和蔬菜,并建议整吃,不要榨汁。

选择全谷物食品,少吃精加工食品

多项研究再次证实全谷物食品(或全麦食品)的好处,而非加工食品。总的来说,他们推荐选择至少含51%全谷物的食品。

选择健康的蛋白质来源

应该主选以植物为来源的蛋白质,例如豆类和坚果类等。其中,豆类蛋白质包括大豆、豆角、扁豆、鹰嘴豆以及豌豆等。以植物食品代替动物食品的一个额外好处是还可以减少食品的碳足迹,因此对地球也更友善。但它又对“植物肉”提出警告称,它们目前属于超加工食品,并含有添加的盐、防腐剂和稳定剂。因此,推荐人们尝试:经常吃鱼类和贝壳类海鲜、低脂乳制品而不是全脂乳制品,如果想吃红肉或鸡肉,可以选择瘦肉并避免加工肉类。

美国心脏协会发布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指南,参考下

选用液体植物油

人们应该避免使用所谓的热带油(椰子油、棕榈油)、动物油脂(黄油和猪油)以及部分氢化油。AHA推荐人们使用豆油、玉米油、红花籽油和葵花籽油、核桃油以及亚麻籽油。同时,还有芥花油、橄榄油、花生油以及大多数坚果油等。

除了以上的5个关键点,AHA的指南还建议人们尽量减少含糖饮食,选择低盐或不加盐的食物,如果不饮酒,就不要开始喝;如果饮酒,就尽量少喝。无论在哪里就餐都要遵循这些饮食习惯。有益心脏健康的饮食有益一生,并强调健康饮食应该尽早开始,并应该持续终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7 0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两个国家发生心肌梗塞的成年病患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心血管疾病不分国界,”布兰克斯坦说,“风险因素也同样如此。”尽管心肌梗塞通常多发于男性,近期研究表明,年轻女性发生心肌梗塞的
2023-09-12 16:20:00
饮食做到哪10点有助预防心脏病
...食做到10点有助预防心脏病那么,怎么吃才能保护心脏?美国心脏协会发表了预防心脏病的饮食指南。指南强调,要注重整体饮食模式,而不能仅强调某种食物或营养素。饮食模式,指的是经常摄
2023-06-25 14:44:00
美国心脏协会批评膳食指南称:食物多样让你变胖!真相没那么简单
...食与健康的讨论从未停止。最近,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是美国心脏协会对当前膳食指南的批评,特别是关于食物种类丰富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的观点。这一声明在中老年人群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毕竟
2024-02-25 12:45:00
“16∶8”间歇性禁食可能引起心脏病患者死亡风险上升
...社洛杉矶3月20日电(记者 谭晶晶)据一项在近日举行的美国心脏协会会议上提交的新研究,每天进食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的间歇性禁食方法可能与心脏病患者死亡风险上升相关。间歇性禁食是
2024-03-26 07:41:00
印媒:研究称社交不足会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29%,中风风险增加32%
...。此外,社交孤独的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一项研究,因为丧偶和退休等生活因素,在65岁及以上的美国成年人中,有近1/4的人处于社交孤独状态。世界卫生组织
2022-12-14 11:28:00
健康的饮食习惯不仅有益于血压控制,还能够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
...留更多水分,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升高。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减少盐分摄入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的风险。高脂肪食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对血管产
2024-01-17 11:29:00
少吃这些食物,显著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近期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的研究更是为晚上睡不着、不睡觉的人群患有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性,提供了更多
2023-02-03 20:44:00
搜狐名医 | 刘巍:心衰患者每天吃盐别超3克,建议每日称重防体内水分过多
...与血管功能。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该药物能够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的总体绝对风险。心衰还可以采取器械治疗,包括三腔起搏器治疗,瓣膜扩张及瓣膜成型治疗,植入式心脏收缩力调节
2023-11-26 07:06:00
胆固醇也分有益和有害的,以下是20种能提高“有益”胆固醇的食物
...肪会改善胆固醇水平。就动物蛋白而言,这意味着什么?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建议总体上少吃红肉
2023-12-14 11:0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久咳不愈,如何从根上调理?中医儿科有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鲁网11月14日讯为啥娃的咳嗽总反复?咳嗽起来老不好?如何才能从根上调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小儿咳嗽门诊,以“温和辨证
2025-11-14 17:33: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醒脑开窍”特色疗法治疗耳眩晕
耳眩晕:因内耳病变引发的眩晕。核心症状:旋转性眩晕,常伴随听力、平衡及自主神经相关表现。发作时多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沿某一方向旋转
2025-11-14 11:28: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雷秀珍:夜晚为何多梦?揭秘梦境背后的健康暗示
深夜,有些人却总是在睡梦中辗转反侧,梦境连连。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整晚的梦境仿佛播放了一部长篇电影,醒来时疲惫不堪
2025-11-14 10:57:00
东城中医医院刘玉荣医生:通鼻窍、健脾胃、扶正气,助您安稳度秋冬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气温骤降时,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刺激,让防御功能减弱。特别是过去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面临复发的可能
2025-11-14 10:57:00
新选择,超声也能查胃肠!青岛妇女儿童医院上新喝杯“糊糊”就能做的胃肠超声造影检查
鲁网11月14日讯为满足广大患者对舒适化诊疗的需求,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超声医学中心正式引进并开展“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检查新技术(以下简称“胃肠超声造影”)
2025-11-14 10:22:00
血脂报告单上“↑↓”符号,哪个指标风险大?
许多人在拿到血脂检验报告单时,最关注的是报告单上的“↑↓”符号,这些符号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健康信息,其中一些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紧密相关
2025-11-14 06:49:00
掌握糖尿病足早期信号 这5个部位要重点检查
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前来医院就诊的情况并不少见。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2025-11-14 06:49:00
“大脑重启”不是科幻片:MECT治疗室里的“无痛升级”全记录
在精神科治疗领域,有一种被称为“大脑重启”的治疗方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它就像给大脑做一次精密的“系统升级”
2025-11-14 06:49:00
咳嗽总不好?中医辨“寒热”、西医查病因!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相信许多人都经受过咳嗽反复发作的困扰,持续咳嗽不仅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还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干扰
2025-11-14 06:49:00
便秘太难受,可试试这些方法改善
蹲厕所半小时,腿麻了还没动静,你是否也被便秘缠上过?其实便秘不只是排便困难,长期忽视还会导致腹胀、口臭、皮肤变差,甚至增加痔疮
2025-11-14 06:49:00
中医如何看待腰椎病的成因以及预防
腰椎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腰椎病的成因有独特理解
2025-11-14 06:49:00
北京京医中医医院专业治疗耳鸣深度探析:优势、方法与患者选择
耳鸣的困扰在于其无形却无处不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情绪健康。当寻求专业治疗时,北京京医中医医院的耳鸣专科因其纯中医的系统疗法而备受关注
2025-11-13 11:45:00
医学科普|年轻男性必修课:前列腺炎的防与治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前列腺疾病似乎是中老年男性的专利。然而,门诊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开始因前列腺问题而就诊,其中以前列腺炎尤为常见
2025-11-13 11:46:00
确诊乳腺癌怎么办?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详解诊疗流程
当诊断书上写下“乳腺癌”三个字,初期的震惊与迷茫或许还未散去,但紧随其后的,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接下来,该怎么做
2025-11-13 11:47: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康佳:产后肩颈僵硬伴头痛,多是“经络不通”
康佳,首都名中医、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科、教、研近40年,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十一五”攻关科研项目
2025-11-13 1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