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倪伟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广州华立学院食堂内一档口由于套餐售价低于13元,未按食堂管理方要求涨价被罚300元。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大量讨论。
在我们印象中,大概听得比较多的是商户乱涨价受处罚,而因为不涨价被罚款的新闻,倒是不常见。面对大众的质疑,食堂负责人解释说,要求涨价缘于市场价格上调,所以食堂命令档口统一涨价。潜台词很明显,我们只是按照市场规则办事,遵循市场调节。涨价的矛盾,非“食堂”之罪,是“市场”之过也。
真相真的如此吗?实际上,这个“甩锅”给“市场”的回应,不仅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且涉嫌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食堂经营者要求所有档口统一涨价,已经具备了操纵市场价格的特征,涉嫌违法。
如果我们再深究一层,除了涉嫌违法之外,食堂经营者作为市场主体,并非行政机构,既没有执法权,也没有处罚权。越俎代庖的开罚单行为,无疑给口头上要维护的“市场正常经营秩序”造成了更大混乱,食堂负责人的回应根本站不住脚。
实事求是地说,学校内的食堂与校外的美食城、大排档不同,它的受众是无经济来源的学生,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市场化”当成免罪的“丹书铁券”,必须要考虑校内食堂的特殊社会性,在经营中要以学生利益为第一出发点,不能借着学校的围墙,反而把校内食堂建成肆意涨价的“自留地”,把一个带有公益属性的事业变成了微型垄断生意。
长久以来,学校食堂深陷舆论漩涡已经不是个例了,学校作为利益攸关者,除了旁观舆论批评食堂经营者,自己也应当好好反思。毕竟承包学校食堂的经营者与学生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低头不见抬头见,在学生和其他人看来,这些人在某方面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他们的任何举动,都会被视为学校授意的行为,所以,当学校曝出“食堂不涨价被罚”这种奇闻时,受伤最重的往往还是学校的形象和公信力。所以,对于所有学校来说,都要吃一堑长一智,不可对校内的某些问题视而不见,在校园日常管理中,即便做不到事事过问,也不能当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甩手掌柜”,否则,一旦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学校再宝贵的声誉也如同泼出去的水,很难收回盆子里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6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