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数字化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从何处着手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29 09: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深入实施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开展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是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支撑。2023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发布的《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提出,高等教育数字化在学习环境、师生素养、教学模式、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等核心要素中已呈现出新特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已成为思政课教学的趋势。当前,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应从数字化赋能育人主体、教学模式、平台资源和评价机制等四个途径全面发力。

培养实践教学数字化“大师资”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多个育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多维时空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要着力提升育人主体的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培养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具备较高数字素养的“大师资”队伍。

一是提升师资数字素养。随着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育人主体的数字素养成为关键要素。要深刻意识到数字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技术优势和关键作用,主动掌握数字技术的基本特征和使用方式,不断增强数字素养能力和应用水平。

二是提高协同育人效能。要坚持系统观念、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利用数字技术增强不同育人主体间的交流联通,促进多方积极配合、互联互通、协同共进,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高效运转。

三是保障多元主体效益。要确保数字技术效益普惠,让数字化资源均衡地惠及不同主体、不同部门、不同单位间的师资建设,在教学科研、基地建设、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相应保障。

打造实践教学数字化“大课堂”

当前,AI助教、自适应系统、学习分析系统等辅助教学技术,促进了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了教学模式从“师—生”二元结构转变为“师—机—生”三元结构。应当凭借数字技术联动多方资源,通过智联化场景重塑、教学资源库重建、教学流程再造,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化“大课堂”。

首先,重塑智联化场景。开发虚拟仿真项目,建立数字化模拟实验室,通过各要素智能化转化,构建沉浸式的立体化教学场景;挖掘红色资源,融合“四史”教育,重建历史与现实的虚拟场景,实现学生与历史人物跨时空对话。

其次,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一方面,建设精品课程库,分层分阶段构建精彩教案、课件、课程数据资源库,有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建设动态理论问题库、案例资源库,将实践教学由课堂延伸至线下。

再次,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流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课前,通过大数据分类提取分析技术,掌握学情数据,做到精准施策;课中,通过“微助教”等发布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使用手机终端实时参与讨论;课后,通过智慧终端布置作业和跟踪,实现实时反馈并长期留存。

建设实践教学数字化“大平台”

数字化育人平台是依托数字技术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效能、管理水平和评价能力的一体化平台,包括智慧终端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和虚拟实践平台,有利于实现课堂实践平台、校园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平台、网络实践平台互相协同,增强实践育人合力。

一是构建智慧终端。要开发集思政资源库、教学终端、动态算法评价系统于一体的智慧终端,满足思政课教师多样化教学需求;建设一批集教学、科研、实践、评估等不同实践教育场景的数字化思政软件,强化数字化叙事,扩大数字应用深度。

二是打造家校社信息共享平台。要完善更新学校“报、网、端、微、号”等平台内容,充分利用平台交互功能开展思政教育;构建家校社信息互动平台,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多资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效能。

三是搭建虚拟实践平台。坚持学校与社会同向,专业与行业对接,加强与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合作,推进社会资源课程化,运用数字化手段搭建多样化虚拟实践平台。

健全实践教学数字化“大机制”

制度化、规范化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在数字化理念下,要创新健全制度保障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技术保障机制,构建数字化“大机制”,全面助推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化转型。

首先,健全制度保障机制。一是健全数字保障体系,着力打造“智慧教室+智慧平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堂从传统课堂向虚拟课堂、网络课堂延展。二是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强化教师数字化教学意识和能力。

其次,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间互联互动、沟通协作,凝聚育人合力。教务部、学工部要做好课程教学安排、教师教学考核、学生学习评价等工作,并及时反馈结果;信息技术部门要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故障;后勤部门要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再次,健全技术保障机制。加大数字基础硬件设施投入,加快应用软件开发,打牢数字化教学的技术基础,让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化发展逐步优化完善。

(作者单位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文系2023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3GB007]阶段性研究成果,2023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编号23Z199]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11: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重要突破口。借助教育数字化的东风,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增强数字活力,是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赋能实践内容体系创优开发数字资
2024-04-09 10:56:00
...求学生具备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技能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思政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渠道,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为了提升育人效果、满足现代
2024-04-23 10:55:00
...,优化教学空间场域,投入500多万元,建设涵盖思政课VR实践教学中心、VR教师创客中心、微课制作中心、智慧教研等多功能区的数字马院信息化平台。建设“杨克思一微一说”微平台、光
2023-11-05 09:05:00
...,大雅育人”的办学特色,推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高思政育人能力,打造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夯实思政教学创新基础数字经济背景下,思政教育任务、环境
2024-01-11 06:45:00
...华日报罗妮娜 范素叶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并要求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不同层次高校应构建多
2023-07-21 09:17:00
做好“大思政课”文章 勇担铸魂育人使命
...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职教特色、强化思政实效,在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师资打造等方面集中发力,不断拓展思政课的高度、深度、温度、广度,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开拓了大思政课
2024-01-21 05:42:00
...在推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思政”的概念应运而生。“数字思政”指的是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模式、手段
2024-02-02 05:21:00
...多,形象思维也比其他专业更强,但思政理论学习不够,实践教学经历少等。因此,学院在思政课教学中组织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好、善于把抽象的方案呈现
2023-03-07 09:05:00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筑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文化根基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坚持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发挥实践教学基地育人功能,推动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生动结合,以历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实践、艺术文化资源为着力点,筑牢大中小学思
2024-02-29 04:42: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