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9月2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主席咨询报告称,应积极探索解决“食物是良药(Food Is Medicine)”的途径。
报告指出,美国每年4.3万亿美元的医疗保健费用中,有90%用于慢性病,而饮食是这些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即使饮食仅适度改善,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报告指出,饮食质量低是不健康饮食的主要问题。
研究表明,健康饮食决定着寿命长短,也有助于预防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还可防治2型糖尿病、预防认知功能下降等。
2022年秋季,AHA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支持下,启动了“食物即良药”项目,目标是进一步开展健康饮食干预,提供有效性和成本效益证据,在小规模试点后,来回答有关行为变化和临床结果改善问题。
报告指出,饮食质量低包括食物不安全和营养不安全。食物不安全是指无法获得健康、积极生活所需要的足够食物。营养安全关注的是食物营养成分。美国农业部称“所有人应能持续、公平地获得健康、安全、可负担的食品”。
声明称,需要用营养干预措施来改善健康,而“食物是良药”项目就是与医疗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提供健康食物,以预防、管理或治疗特定的疾病。
“食物即良药”项目的目标包括改善食品安全和营养、饮食质量、心脏代谢健康和慢性病管理,并通过减少再住院或急诊就诊来降低医疗成本。
实现“食物即良药”的两条路径
“食物即良药”项目有很多方法,很难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关键是怎么提供教育和食物资源。
参与者可使用“现金形式(cashlike)”的健康食品处方,如提供补贴、代金券、优惠券或其他方式,使健康食品更容易获得和负担得起。通常是由医疗系统和食品企业合作,也可专门补贴水果和蔬菜,与农贸市场和参与农民建立伙伴关系,可以更容易获得蔬菜和水果。
妇女、婴儿和儿童特别补充营养计划(WIC)是之前一项成功的项目,这是一项现金形式的健康食品处方计划。该计划降低了婴儿死亡率,增加了婴儿出生体重,提高了饮食质量,并减少了儿童贫血。
另外一类“食物即良药”项目为处方化实物干预(in-kind interventions)。
即提供未加工或完全做好的饭菜,可以是根据疾病情况定制,也可以是非定制食物。无论是否定制,都可提供许多不同的食物类别,例如蔬菜、水果、豆类、谷物、瘦肉蛋白、乳制品。
定制食物尤其适合于患有复杂疾病、无法购买或做饭的患者,但成本较高,也限制了患者的选择,有可能降低参与度。目标人群可能包括经常住院的心衰或其他疾病的患者。
心脏健康饮食有10个特征
AHA于1961年首次推出心脏健康饮食指南,随着新数据的出现,该指南会定期进行审查和修订,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
心脏健康饮食模式有以下10大基本特征:
1.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2.多吃蔬果,食物多样;
3. 多吃粗粮(全谷物),少吃细粮(精制谷物);
4.多吃健康蛋白(豆类、坚果、鱼和海鲜等),少吃加工肉类;
5.选择植物油(橄榄油、红花籽油、玉米油),少吃动物油(包括黄油、猪油和热带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榈仁油);
6. 多吃低加工食物,少吃超加工食物;
7. 拒绝含糖饮料,减少含糖食物;
8. 买无盐食品,吃低盐饭菜;
9. 远离酒场,限制饮酒;
10.无论何时何地,健康食品无忧。
报告指出,一般来说,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模式主要包括水果和蔬菜、全谷物食品、液体植物油、最低限度加工的食品、健康的蛋白质来源(例如,植物、鱼和海鲜、低脂或无脂乳制品,如需要肉类或家禽,以瘦肉和未加工的形式)。
有心脏保护作用的循证饮食
健康饮食的基本特征是低盐、低胆固醇、低添加糖,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
健康饮食的特征以食物为基础,无需计算营养成分,不需要估计百分比或克数,并兼顾口味、民族、年龄,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食物一直被用作药物的一种形式。营养与疾病关系的一个案例是后来被确定为维生素C和坏血病之间的联系。
报告指出,美国不健康饮食流行有多个原因。商业化让食品越来越不健康,企业使用了较多的廉价谷物和油,食物高度加工且成本相对较低。许多是零食和饮料,含高钠、精制谷物、糖和不健康脂肪。粮食和营养政策也影响了健康饮食。
来源:Food Is Medicine: A Presidential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8 Sep 2023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