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兵颁发了什么法令,无数汉人因此人头落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7 16:4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顺治元年,刚进北京城的顺治朝就发布了一条命令,那就是就要求汉人从发型到衣着都要遵循满清制度的剃发令。可是因为抵抗者众多,实行一个月之后就草草结束了。

清兵颁发了什么法令,无数汉人因此人头落地

可是不久之后,满清军队就攻陷了南京城,基本上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再加上一些投降官员的推波助澜,顺治二年,多尔衮再次发布了剃发令,要求各地所有汉人在十日内要全部剃发,否则就被视为谋逆,要被尽数斩杀。

这一法令的颁布就像一道闪雷劈到了汉人的头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被孔孟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的汉人怎么肯就此剃掉头发,做不忠不孝之人。特别是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不止是读书人,就连普通老百姓也视剃发如猛兽。皆发出:“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的呐喊。

清兵颁发了什么法令,无数汉人因此人头落地

这项严苛的剃发令颁布之时,满清统帅多铎率领大军包围扬州城,多铎几次三番劝降扬州城守将史可法都未成功。史可法率领扬州城军民上下坚守孤城一个多月,当城破时,史可法战死。惹恼了迟迟不能结束战斗的满清统帅多铎。再加上扬州百姓对于剃发的抵抗,隐藏财宝物资。

多铎发布了屠城令。无数的百姓被杀死,就算藏到尸体堆,垃圾堆也未能幸免,当清兵抢够了宝贝,把城杀空之后,已经过了十日,此时,扬州城的八十万百姓已经成了冤魂。魂魄还飘荡于扬州城的上空。

清兵颁发了什么法令,无数汉人因此人头落地

扬州城的惨案,并不是个例,嘉定百姓为了反抗剃发令也在发起反清起义,前明降将率领五千兵马攻陷了嘉定城。第一次,李成栋在屠杀了三万军民之后离开了嘉定,可是反抗还在继续,侥幸未死的义军杀死了城内归降的官员,引来了李成栋对嘉定城的第二次屠杀,而第三次屠杀是因为南明残兵和嘉定百姓杀得嘉定城内的清军溃败出逃,这次又死了两万军民。史称嘉定三屠。

清兵颁发了什么法令,无数汉人因此人头落地

抵抗时间最长的,要数江阴,全城军民坚守城池,连续抵抗清军的多次进攻,在长达81天的时间内,杀死了七万多名清兵,而战死的义士也将近七万人,如此战况使清兵恼羞成怒,在城破后发布了屠城令,杀光了城中的17万人,只有53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幸免于难。一直到清朝末年的二百多年间,无数人为了剃发令而惨遭杀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入关与剃发易服:统治汉人的文化策略
...果蘑菇,进行一些劳动,如果缠足的话,行动会不方便。清兵入关以后,想要彻底征服汉人,就打算在文化和习俗方面下手,但是江南一带的人,对这种移风易俗进行了反抗,清兵宁愿推迟攻打李自
2023-11-03 15:17:00
吴三桂起兵反清,手握40万大军为何被15万清兵打败?
...是十分厉害,要是明朝把手山海关的大军抵抗到底,凭借清兵是不可能被打进来的。但是当时把手山海关的吴三桂却打开城门把清军放进关内,清军就这样兵不血刃的来到了中原。这也就罢了,清军
2022-12-22 19:13:00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向分崩离析。为了掩人耳目、使得自己师出有名,入关的清兵打出“替崇祯报仇”的旗号富丽堂皇地进驻北京。繁华的都市和温和的气候让远道而来的满洲人喜不自禁,从皇太极时期就已经萌生的“
2023-01-13 12:19:00
李成栋:从大顺到南明再到清朝,最终回归南明的传奇人生
...用,官至徐州总兵。1645年,高杰在睢州被许定国刺杀。清兵南下,李成栋带高杰的妻子邢氏,带着几万人的军队投降了清朝(说不定也是拐带嫂子一起投降)。此所谓背叛的第二个政权——南
2024-01-05 05:16:00
剃发易服:满清统治下汉族人的文化抗争
...弃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旋败,再遭清兵屠杀。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
2023-12-02 08:28:00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所以北方各州县相继爆发了抵制“剃发令”的暴动,江南汉人也纷纷起义,眼看形势不稳定,多尔衮当机立断,暂停剃发令。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和潞王监国政权
2023-06-10 17:19:00
满清剃发令:对汉人信仰与自信的打击
...不剃发,并与清军展开战争,一个小小的城池与二十多万清兵和炮弹的攻击之下拼死抵抗了八十一天,当城池攻破之后,整个城池的人没有一个投降,纷纷壮烈殉国。不仅“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2024-01-03 21:38:00
为什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大家都为了保护头发而奋起抗争,甚至表现得比当初抵抗清兵入关更为勇敢。我想如果了解到了汉人的儒家思想里面的“孝”,便会觉得其实这种反抗剃头令而拿起武器抗争的场景其实根本不会太唐
2024-04-13 19:51:00
李成栋:从忠诚到背叛,再从背叛到忠诚的传奇人生
...两位皇帝。隆武帝朱聿键和绍武帝朱聿粤。李成栋使计让清兵扮作明军进城,守城将士不知是计,将人放进城中,这些清兵进城后乱箭射死了隆武帝,还有朱聿键的皇后曾皇后和尚未满月的皇子。而
2023-11-30 14: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