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大脑里也会长“鼓包”?
警惕脑内的“不定时炸弹”!
■本报记者 杨婉真 通讯员 黄才耀 整理
本期主讲专家:汪伟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漳州分会主任委员
什么是脑动脉瘤?生活中,很多人偶然检查发现长了脑动脉瘤。本身没啥症状,但它被称为“脑内的不定时炸弹”和“脑血管病的顶级杀手”。
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
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局部鼓出来一个包,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脑动脉瘤一旦破裂,约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60%-80%,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脑动脉瘤不是恶性肿瘤,但是它会生长,扩大的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高血压是导致脑动脉瘤逐渐扩大的一个重要后天因素。
高患病率
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病,患病率高达2%-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数发于40至60岁。女性占比较多。
脑动脉瘤形成的因素
1.先天性因素:造成脑动脉瘤的病因可能是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所致。
2.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使动脉壁弹力纤维断裂及消失,损伤的动脉血管壁长期受血流冲击,局部膨出而形成动脉瘤。
3.感染因素:约有4%的动脉瘤是由于感染因素引起的,身体各部的感染皆可以小栓子的形式经血液播散停留在脑动脉的终末支,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动脉瘤。
4.其他因素:如外伤、烟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颅内动脉瘤发生。
预防和筛查
脑动脉瘤生长和发生目前无法预防。但我们可以针对其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不运动、酗酒、抽烟等进行干预。有高危因素和家族遗传倾向者应该高度重视,积极控制高危因素,避免不良生活习惯,这样可能会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作。已经有预警信号或者筛查发现有血管病变,应该积极就医、认真接受评估,以决定是否接受进一步治疗。
以下情况建议做脑动脉瘤筛查:
1.脑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家庭成员。
2.发生过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治疗后的患者。
3.患有脑动脉瘤相关遗传性疾病的人群。
4.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特别是年龄大于40周岁。
脑动脉瘤筛查方法:先行脑动脉CTA(CT血管成像)或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必要时DSA(脑血管造影)检查。
检查出脑动脉瘤是否需要手术?
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位置、数量和患者状况等综合判断,建议由专科医师和患者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脑动脉瘤发生破裂时的症状
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是因为动脉瘤在破裂前往往有一个突然扩张或局部少量漏血的过程,表现为突然头痛,脖子发硬,眼皮耷拉下来等。患者也会因动脉瘤体积增大而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一系列症状(肢体麻木、无力、头晕等症状)。
脑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如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双目紧闭、畏光怕响等症状,应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送医院就诊。病人应保持头高侧卧位,及时清理口中呕吐物,以免误吸窒息。应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避免转诊延误。及时发现与应急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随时采取必要措施。
脑动脉瘤的治疗方式有保守、介入和开颅手术。破裂动脉瘤要积极手术干预;较小的未破裂动脉瘤可以随访观察,出现快速增长时需要进行积极干预。介入手术已成为大多数动脉瘤治疗的首选,但开颅手术可作为重要的保障,必要时采用复合手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