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秋分时节可以在家做些什么样的美食呢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08 21:22:00 来源:康之道

秋分预示着秋天的开始。在这个阳消阴长的季节里,我们应该怎么通过合理饮食来度过这一“多事之秋”呢?秋分时节可以在家做些什么样的美食呢?

营养专家表示,秋季的饮食总原则是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涩的水果、蔬菜。饮食以滋阴润肺为主,少吃寒凉之物。补肺润燥,要多吃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

秋分食谱推荐

1.海米炝竹笋

原料: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高汤、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消痰,祛风消毒。

2.甘蔗粥

原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净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

米放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补脾消食,清热生津。

3.萝卜杏仁煮牛肺

原料:萝卜500克,苦杏仁15克,牛肺250克。

做法:萝卜切块,杏仁去皮尖。牛肺用开水烫过,再以姜汁、料酒旺火炒透。瓦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牛肺、萝卜、杏仁,煮烹即成。

功效:补肺,清肺,降气,除痰。

4.蜜饯双仁

原料:炒甜杏仁250克,炒核桃仁250克,蜂蜜500克。

做法: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一小时,再加核桃仁,收汁,将干时加蜂蜜,拌匀至沸即可。

功效: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8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小寒时节冻到人发抖! 做好“养藏”以免“伤阳”
...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葱、姜、大蒜等。二是要减甘增苦。小寒因处隆冬,属于“土气”旺,“肾气
2024-01-08 02:24:00
用当地种植的高粱做出的美味高粱饼
...挥动着长长的铲子,用大锅在炒着什么东西。“这是在炒高粱米,把这些炒干之后就更好保存。”李自毅对记者说,他们家用的高粱都是老乡们在当地种植的,他们目前已经准备了2000多斤的高
2023-12-21 11:00:00
为什么说“一根甘蔗五副药”?甘蔗有什么功效和禁忌?一文讲清楚
...元素。生津润燥甘蔗具有生津润燥的成效,在单调的秋冬时节,人们常常因为空气湿度低而感到皮肤单调、喉咙不适。而甘蔗中的天然糖分和水分,能有效滋补咱们的肌肤和呼吸道,缓解单调带来的
2024-03-15 10:29:00
雨水时节说美食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甘蔗草莓春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月19日开始,我国各地进入雨水节气。此时节,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在这
2023-02-22 02:54:00
补冬不如补霜降 怎么补法看过来
...为天气渐冷、初霜出现,冬天即将开始。中医认为,霜降时节人体内的阳气从收敛到潜藏,燥邪易导致人体津液亏损。借助这个时机进补,可以更好地吸收营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抵御寒冷的冬
2024-10-22 17:18:00
【地评线】长白时评:喝一碗热气腾腾腊八粥 唱一曲真情浓浓幸福歌
...豆包,还有黏火勺,这东北地方特色美食,是以糯米、黏高粱米、大黄米或小黄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美食;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
2024-01-18 11:36:00
...、补肺、养阴、多酸8字法则。学做以下养肺美食,立秋时节开启养生模式吧!一、红枣秋梨汁食材:无核红枣80克,鸭梨或雪梨4只,蜂蜜150克,冰糖80克,川贝粉5克。做法:1.梨去
2023-01-09 21:04:00
暑假到姨姥家串门
...“甜秆”,咀嚼“甜秆”不亚于吃甘蔗。二舅眼尖,看到高粱米穗结了白色的包块,它是寄生在玉米上掠取营养生长的乌米。二舅吃乌米,张开嘴是黑黑的,可把我和我姐吓坏了,疑惑乌米怎能吃呢
2023-07-22 00:03:00
...糯米、小米、燕麦片,及其薏米仁、黎麦、乌麦、红藜、高粱米等,可相互之间配搭成五谷白米饭、十谷白米饭等多谷白米饭。由于溶解消化吸收快,能为身体产生平稳的发热量,并出示糖原,及其
2023-04-18 14:2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