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五个村增收
何家乡精打细算推进共富乡村试点项目
本报讯 (报道组 葛锦熙 通讯员 汪钊) 10月14日,笔者来到常山县何家乡樊家村大尖山“渔光互补”项目建设现场,行至半山腰,只见十余台挖机正在平整土地。樊家村党支部书记樊嘉云相告,项目施工进度很快,目前已经完成工程量的85%。
樊家村大尖山“渔光互补”项目是省级共富乡村试点项目,并获常山县财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通过上建光伏板、下设养鱼桶的模式,实现一块地挣两份钱。经过前期的反复比选,最后项目选址落在樊家村大尖山。该地块略有地势高差,在高点位设置蓄水池,低点位设置养殖桶,最下方设置生态净化水塘。从河道取水至蓄水池,借助地势高差直接供水至养殖桶。生态净化水塘里种植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渔业废水,净化后的废水用于农田灌溉,形成生态循环闭环。同时,自然落差对提高光伏发电效益也十分有利。项目总建设面积为130余亩,主体建设计划投资2520万元,充分整合了生态养殖示范项目和“渔光互补”惠民项目的相关资金。
为达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共同增收的目的,何家乡采取了抱团发展的模式。项目分两期推进,一期由樊家村、江源村、何家村共同出资完成80亩土地流转、平整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二期由樊家村、江湾村、前塘村共同出资完成50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精打细算节省每一分钱。项目建设大约需要18万立方米的回填土方,如全部购买,经估算需要200余万元。在乡政府的牵头下,项目建设方与赵鼎考古文化项目达成了合作,提供14万立方米的土方,只需支付运输成本。仅此一项可节省项目建设资金150余万元。
“渔”与“光伏”两部分同步设计、同步推进。樊嘉云相告,大尖山“渔光互补”项目已进入公示阶段,再过半个月就可以走招投标程序。整个项目预计在年底完成并投产,养鱼和发电至少能为5个合作的村集体增加100万元的收入,后续对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的带动效应还将进一步放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