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今日出伏,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今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8-24 18:20:00 来源:美食格物

今天“出伏”,三伏天就彻底结束了。老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今年的三九冷不冷?

俗话说“冷不冷,就看出伏日”,咱们就一起看一下,古人的农谚是怎样看的。

出伏大晴天,三九穿薄衫;出伏雨淋头,三九冻死牛。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出伏这天是个大晴天,天气炎热,到了这年的三九天气不冷,穿个薄衫就能过三九,是个暖冬。

今日出伏,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今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如果出伏是个下雨的天气,这年的三九会比较冷,人们用“冻死牛”来形容,三九天的寒冷程度。

那么究竟是暖冬好还是寒冬好呢?其实暖冬和寒冬对于农业的影响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它们各有利弊。

寒冬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积极作用。寒冷的天气可以冻死一些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和病菌,降低来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此外,冬季的低温可以使一些农作物进入更好的休眠状态,积累足够的养分和能量,为来年春天的生长和发育打下坚实基础。

今日出伏,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今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然而,暖冬可能导致打乱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节律,使其过早萌发或生长,增加遭受倒春寒等灾害的风险;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墒情变差,影响后续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一些需要低温春化才能正常开花结实的作物,可能因暖冬无法完成这一过程,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

病虫害方面:寒冬的低温环境能够有效冻死大量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和病菌孢子,减少来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而暖冬则使得害虫和病菌更容易存活和繁殖,增加了来年农作物遭受病虫害侵袭的风险。

今日出伏,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今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作物休眠与生长节律:寒冬能使许多农作物进入深度休眠状态,积累充足的养分和能量,为来年春季的生长和发育储备足够的“动力”。

相反,暖冬可能导致农作物过早打破休眠,提前萌发生长,若后续遭遇倒春寒等低温天气,会对其造成严重伤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土壤状况:寒冬时,土壤中的水分蒸发相对较慢,有利于保持土壤墒情,为来年春耕提供较好的土壤湿度条件。

暖冬则容易使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墒情变差,可能导致春耕时土壤干旱,影响播种和出苗。

今日出伏,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今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春化作用:一些农作物,如冬小麦、某些花卉等,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完成春化阶段,进而正常开花结实。寒冬能满足这些作物的春化需求,而暖冬可能导致它们无法完成春化,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结实。

对于农耕来说,该冷的时候就得冷,该热的时候就得热,而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讲,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古人看中一日三餐,而这一日三餐的配比和选择也要讲究应对时节变化,应季而食,不时不食。

今日出伏,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今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那么,出伏之后究竟有哪些食物是适合多吃且对身体有利的呢?

首先,第一种适宜多吃的食物是含水分较为丰富的蔬菜。在秋天,天气往往十分干燥,此时经常食用一些水分含量较大的蔬菜,能够为我们的身体补充所需的水分。但是,像冬瓜、黄瓜、苦瓜这类蔬菜,尽管它们的水分含量较高,但也需要适量少吃。冬瓜具有利尿的作用,秋季本就气候干燥,食用利尿的冬瓜后,身体可能会变得更加干燥。苦瓜和黄瓜则性偏寒,食用之后可能会致使身体寒气加重,待到秋冬季节,就容易出现手脚发冷的状况。

今日出伏,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今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其次,第二种应当多吃的蔬菜是白色的蔬菜。秋季气候偏于干燥,肺部容易产生不适,常常会有口鼻发干、咳嗽等情形出现。而依据五色补五脏的说法,白色的蔬菜恰好能够滋阴润肺。例如白色的马蹄、白色的山药、白色的银耳、白色的莲子、白色的百合、白色的雪梨等,它们都非常适合在秋天食用,能够有效地滋养我们的肺部,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

再者,第三种值得多吃的是根茎类的蔬菜。在秋天,根茎类的蔬菜大量成熟并上市,诸如土豆、红薯、芋头、山药、萝卜等等。这些蔬菜中的大多数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淀粉含量相对较高,它们既能够当作蔬菜烹饪,又可以充当主食享用,口感美味,营养价值颇高。

今日出伏,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今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水生植物。比如莲藕、菱角、马蹄、慈菇、茭白、莼菜等,在秋天也可以多多食用。这些水生植物在这个季节生长成熟,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必要的养分,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帮助我们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

秋季无疑是进补的大好时节,正确选择合适的肉类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增强体质、补充所需营养。下面在介绍几种适合贴秋膘的肉类。

今日出伏,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今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鸡肉:经过去皮处理的鸡肉,其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每 100 克的鸡肉中,约含有 24 克蛋白质,而脂肪的含量仅为 0.7 克。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以及身体虚弱等症状的人群而言,鸡肉是非常理想的食疗选择。鸡肉性质温和,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能够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能量和营养,帮助改善上述不良状况,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今日出伏,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今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鱼虾:鱼虾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比如钙、铁、锌等。其中,钙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和维护,铁对于预防贫血至关重要,锌则在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和生长发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水产品可能会含有一定的毒素和有害物质,因此不宜过量食用。在食用时,应确保其来源安全可靠,并且烹饪方式得当,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

今日出伏,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今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牛肉:牛肉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的需求极为接近。这一特性使得牛肉能够显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特别适合身体较为虚弱、智力有所衰退的人群,以及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刚刚经历过手术需要调养的患者和病后需要康复的人士。牛肉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 B 族、铁、锌等,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养分,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猪肉:猪肉的瘦肉部分含有血红蛋白,补铁效果甚佳,对于预防贫血具有积极作用。而且,猪肉的纤维组织相对柔软,更易于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猪肉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能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秋季可能出现的干燥、燥热等不适症状。

今日出伏,老话“冷不冷,就看出伏日”,今年啥预兆?看农谚咋说

羊肉:羊肉具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的显著功效。对于患有气喘、气管炎、肺病以及身体虚寒的病人来说,食用羊肉大有裨益。不过,羊肉性偏温热,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体内火气过旺。因此,在食用羊肉进补时,务必注意适量,根据个人体质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摄入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4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不怕出伏雨,就怕出伏晴”,今日出伏,下雨有啥预兆?
...雷雨,十月都无雷霜”,古人认为,没有出现雷阵雨的出伏日,预示着农历十月也可能不会出现严寒的霜冻。暖冬的可能性增大,这会对来年的作物生长产生重要影响。出伏之际,已然步入秋天的中
2024-08-24 18:21:00
“热不热,就看中伏”,7月25号中伏,三伏天热到哭?看老人咋说
...气来看了。也就是有句这句老话“热不热,就看中伏”的农谚说法了。 7月25号进中伏,今年中伏可不得了了,因为今年的中伏还是有加长版的20天。也就是说这比10天中伏年景要酷热一
2024-07-23 18:05:00
大暑,大暑“三怕”的含义与农谚说法
大暑是夏天的末日,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所以它的气候变化备受世人瞩目。大暑之后,是秋天,也就是夏天和秋天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气候变化可以预测未来的走向,因此,在大暑的时候,老一辈的
2024-08-09 19:17:00
二十四节气·大暑 | 荷风送晚凉,冰寒消烦暑
...汛压力。有出游计划的朋友,行前要注意查看天气预报。伏日喝莲子汤,清心解暑明清以来,民间伏日盛行吃莲子汤消暑。莲子素有“水中灵芝”美誉,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平,盛夏喝上一碗莲子汤,
2023-07-23 17:32:00
网络中国节・大暑|黔山暑意浓 万物向丰登
...质朴的夏日守护。水城农民画《歪梳苗挑水水》熊兴凤“伏日浇苗”的坚韧大暑的午后,热浪把田埂烤得冒白烟,歪梳苗女子们挑着水桶走向菜园。木桶在扁担上晃出细碎的水花,溅在干裂的土路上
2025-07-23 02:25:00
字说节气|三暑与三伏
...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有三伏之说。伏日,亦称伏天,古代也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因此,伏也是夏祭名(夏祭为伏,冬祭为腊)。《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初伏这天,汉武帝
2024-07-14 17:51:00
...方面,立冬时节的天气往往预示着整个冬季的气候走向。农谚“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就是古人长期观察总结出的智慧结晶。在立冬的传统习俗中,“补冬”是最具特色的内容。在北
2025-11-07 19:37:00
南通边检联合狼山镇街道开展“迎冬至好时光,警民共享温情”暖冬活动
...网格员张佳围绕冬至节气的“气候特点、传统习俗、古语农谚”等方面开展阐述。“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场的民警、饿了么骑手、网格员齐声诵读唐诗《小至》,在古诗中去感
2023-12-23 16:47:00
秦德公与“伏日”
...日报作者:杨曙明《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04日 15版)“伏日”是农历中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的一段气温最高、最闷热日子,大约在阳历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早在200
2023-08-04 03:3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科普|福州 17 岁少年患糖尿病 青少年发病攀升需早防
福州17岁少年患上糖尿病专家提醒:青少年发病率持续攀升,早防早治是关键福州新闻网11月12日讯(记者 潘温祥)糖尿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属”
2025-11-12 22:00:00
音乐与碳水的美妙和弦:秦潭湖音乐节,一碗安庆炒面意外“火出圈”
大皖新闻讯 11月8日至9日,安庆秦潭湖畔的音浪澎湃激昂,但让无数乐迷和游客津津乐道的,除了舞台上的摇滚与民谣,还有一股弥漫在空气中的
2025-11-12 18:49:00
失眠不是小事!中医解析 “不寐” 背后的脏腑密码
科普专家:于迎科普单位: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 (二科)凌晨两点,窗外的城市陷入寂静,而你却睁着双眼,数着绵羊满心期待着睡意的降临
2025-11-12 16:37:00
咖啡还能“挖着吃”?网友:这才是真正的“红薯拿铁”
一咖啡店将红薯掏洞,做出“红薯拿铁”,网友:爱吃红薯和爱喝咖啡的人都沉默了。
2025-11-12 12:09:00
“转氨酶高”到底多危险?看懂2个关键数值就够了
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转氨酶升高”,不少人瞬间慌了神:这是不是意味着肝脏出了大问题?会不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作为肝功能检查中的“信号灯”
2025-11-12 06:42:00
糖尿病药物全解析: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而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市面上种类繁多的降糖药,许多患者和家属常常感到困惑
2025-11-12 06:42:00
分娩护理:守护母婴健康“最后一公里”
分娩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确保母亲和婴儿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至关重要。分娩护理不仅包括对孕妇的支持与照顾
2025-11-12 06:42:00
白「耀」新学期:云南白药口腔健康破局年轻化美白新赛道
消费升级浪潮下,口腔护理需求已从基础功能进阶为结合情感共鸣的“悦己型”消费。Z世代作为消费主力,对“口腔美学”需求日益凸显
2025-11-11 15:48:00
极萌水光:动态静态纹双效改善,以实力助您抗衰
在追求美丽与年轻的道路上,纹路问题一直是许多人的困扰。无论是眼角的鱼尾纹、额头的抬头纹,还是嘴角的法令纹,这些纹路都让我们的肌肤看起来不再紧致光滑
2025-11-11 15:48:00
重庆丰益肛肠医院:为什么胃肠疾病如此“偏爱”冬季呢?
重庆丰益肛肠医院一直致力于胃肠肛肠疾病的研究与临床治疗,是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一体的胃肠肛肠专科医院,汇聚了一大批医术精湛的胃肠肛肠医生
2025-11-11 15:48:00
市场动态角度:破局欧美、深耕非洲,三诺生物携双品牌亮相进博加速全球化
11月5日,三诺生物(股票代码:300298.SZ)携手旗下美国子公司Trividia Health Inc.及TRUE系列产品
2025-11-11 15:48:00
深圳牙科医院如何选择?可以了解这几家
目前中国口腔健康问题日益突出,25-63岁成人龋齿发生率已达49.3%。在深圳这座拥有3000余家口腔机构的现代化都市
2025-11-11 15:49:00
哮喘需要长期吃药吗?答案藏在“控制”里
不少哮喘患者都会纠结:“症状一好就停药行不行?哮喘需要长期吃药吗?长期吃药会不会有副作用?”其实,哮喘是否需要长期吃药
2025-11-11 15:49:00
实践智慧与学术前沿碰撞,AI赋能职场心理健康新生态——第二十届中国EAP职场心身健康国际论坛分论坛精彩荟萃
2025年10月31日,第二十届中国EAP职场心身健康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跨界共生 ·AI赋能——中国EAP产业生态共建”为主题
2025-11-11 15:50:00
治哮喘的药有哪些?精准应对呼吸“危机”!
清晨的公园里,一位散步者突然捂住胸口,呼吸急促如拉风箱;办公室中,一位白领因情绪激动开始剧烈咳嗽,面色涨红如紫茄;深夜的卧室
2025-11-11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