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窗口分发药物时,患者常常会提出疑问:“我的药是饭后还是饭前服用?是温服还是凉服?一天服用多少次?”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由此可见,服用中药能否奏效,除了处方是否对症,还得讲究服药的方法。中药汤剂是中药常用的剂型。针对汤剂,具体可从服用时间、服用剂量、服用温度等方面来介绍中药的服用方法。
一、服用时间
对于不同疾病,服用时间的选择各有差异,药方上备注的各种服药时间,都应该如何理解呢?
(一)清晨空腹服药。滋补作用的中药宜清晨空腹服用,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催吐药也宜清晨空腹服用。
(二)下午服药。泻下药“乃当日巳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所以医家认定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
(三)睡前服药。一般指临睡前15~30分钟服用,使药效发挥作用。镇静安眠、补心脾、安心神的药物睡前服。
(四)隔夜服药。主要是指驱虫药,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
(五)餐前空腹服药。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以使药效容易下达。从部位上说,治疗病位在下(肠道、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宜饭前空腹服用。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六)餐后服药。一般在饭后30~60分钟服药。对于脾胃不好的患者或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此外,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七)餐间服药。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用。
(八)顿服。病情较急者,要急病急治,煎好后立即服下,称为顿服。目前,一般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宜采用顿服法。
(九)频服。频服指分数次饮用或含在咽喉中。凡咽喉病、呕吐病患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此外调经的中药,如果是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止痛为主的,在月经前三五天至经期第一二天服用最好,月经后期停服,否则月经淋漓不断。
二、服用剂量
中药汤剂一般是一剂药煎煮1~2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次100~200ml,一天内把它服完或按医嘱服用。
如果病情比较急重,一天可以适当加大剂量,但要遵医嘱;病程长、病情缓慢的慢性病,适当减小剂量,可以三天服用两剂,甚至两天服用一剂;呕吐以及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可以将药物浓缩、先少后多、分多次服下,后期可逐步加量;小儿口服汤剂时,应将汤剂浓缩,从而减少服用量,以少量多次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咳呛。
在使用峻烈的以及有微毒性的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切勿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反应或伤及人体正气。服药后出现出汗、泻下、热降等情况,即可停药,适可而止,以免出汗、泻下、清热太过,损伤人体的正气。
三、服药温度
服药的冷热,一般的汤药都在温热状态服用,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温服能和胃益脾,减轻刺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容易接受。
但是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
(一)发散风寒药。一般会有发汗的作用,这个时候需要让它热服,而且有的热服还不够,服用了之后建议患者喝热粥,并且躺在床上,盖厚被子,促进发汗,排出邪气。
(二)清热利湿药、清热解毒药、止吐药。一般来讲要略偏凉一点儿服用,嘱咐患者忌辣椒、牛、羊肉等发热的食物以免使热邪加重。
(三)“从治”法的应用。“从治”法,即顺从患者病情假象的给药方法。一般治疗的方法是与疾病的表现是相反的,就是“寒热温凉则逆之”,如果病情表现为热证,那么汤液可以稍稍凉一些,如果表现是寒证,汤液稍稍温热一些。
但有的患者病情很重,是一个虚寒证,出现假热的症状,本身它治疗的原则也是“逆之”,要用温热药,如果汤液温度偏高,患者服用后容易呕吐,中医把这种现象叫做“格拒”,这时候适当把药放冷一点再服用。对于真寒假热证,汤液温度可以稍稍凉一些;反过来,真热假寒证服药时,汤液温度可以稍稍热一些。
总之,运用中药治疗疾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仅医生的辨证处方要正确,药材的质量要过关,煎煮的方法合乎要求,科学的服药方法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任春艳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6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